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关于“自我”概念的讨论,集中于5.6命题及其子命题,主要论述他所说的“哲学的我”或“形而上学主体”概念。通过考察各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当代解释者提出的各种观点,我们看到,只能在逻辑形式框架下讨论“世界”和“语言”概念,确认两者之间的逻辑链接点,才能真正理解维特根斯坦的真实思想。根据维特根斯坦在5.6命题表达的核心观点,自我处于一个界限上,自我本身就是界限,它规定了我们可以用语言去谈论和言说的范围。由于逻辑规定了可说与不可说的界限,逻辑概念与自我概念就是同一个概念,逻辑即自我。因此,维特根斯坦在书中所讨论的自我概念应当是一个逻辑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2.
逻辑原子主义认为,命题是实在或事态的图像:原子命题是原子事实的、分子命题是复杂事实的、语言则是世界的总图像。自然语言具有歧异性和模糊性,因此必须构造一种理想语言才能建立对世界的图像关系.但是图像论遇到难以克服的理论困难,这些困难是由图像论本身的理论缺陷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逻辑哲学论》虽然关注和解决逻辑哲学问题,但重点却是一本伦理性质的书,它把对语言逻辑的思考与形而上学的生命伦理的体验结合起来,通过解决何为言说以及言说如何可能的问题划出思想表达即语言的界限,以显示出不能言说的东西或领域,从而告诉人们正确对待世界的方式,因此安顿生命、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4.
钱晶 《现代语文》2006,(9):12-13
非线性音系学从大的理论范畴上是属于生成音系学的,它是生成音系学标准理论发展的结果。生成音系学的对立面是结构主义,特别是美国的描写派结构主义,他们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基本指导思想是:对世界的解释是由原子命题(数量很少的、能直接感觉到、不用证明的基本事实)按照逻辑推导出来的大量的分析命题。在此思想基础上的描写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就是:尽量少地考虑意义,强调要依据可以反复测试的对立互补等分布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发现语言的单位和规则。随着逻辑实证主义作为其理论基础逐渐受到质疑,生成音系学作为生成语法的一部分出现了,它的代表人物是雅各布逊、哈勒和乔姆斯基,其中哈勒是始终在这个领域内奋斗的一位。  相似文献   

5.
《逻辑哲学论》中的两个概念"可说"与"不可说"是理解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思想的关键;前者指有意义的命题,主要是自然科学命题,是可以清楚地说的;后者则包括"伦理"、"美学"、"形而上学"等不表达关于世界的事实的东西,是不可说的。哲学本身也是不可说的。  相似文献   

6.
古代希腊逻辑言说的开展奠基于三大基础,印修辞学、几何学与哲学。其中,由修辞学发展起了论证形式;由几何学发展起了推理形式;而由哲学则发展起了抽象形式。最终,古代希腊的逻辑言说在其形式逻辑学这里确立了基本的范式。相比之下,古代中国以“说”而非“辩”为主的方式影响了逻辑言说的充分发展;科学活动中对于经验的倚重也限制了逻辑言说充分发展的主要途径;哲学思考中过于浓厚的具体化色彩同样不利于抽象表达的生长。再加之语法结构和书写系统的特点以及观念和思想层面对于语言的实用化倾向和怀疑性看法,都存在着不利于逻辑言说的因素。当然,这并非说古代中国没有逻辑言说。早在西周时期,各种推断句型已经形成;春秋时期,分析这样一种逻辑言说的形式也已出现;战国初年,逻辑言说的论证形式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概念的初始形态也产生了。但是,古代中国的逻辑言说显然存在着一些缺点,最突出的表现是:过于注重语用并由此导致定义形式和推理形式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维特根斯坦在他的《逻辑哲学论》中宣称:"凡是不可说的东西,必须对之保持沉默",理解这句名言,就是要弄清他关于可说与不可说之物的划分。这种划分本质上体现为对语言的划界,即明确有意义的命题与无意义的伪命题之间的界限。文章论证了,维特根斯坦进行划界的依据不是世界本身、自然科学或他的真之图像论,而是他的"语言的逻辑",即一种有限的一阶谓词逻辑。一旦明确了界定意义的逻辑依据,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很多理论和学说都被判定为无意义,乃至为何《逻辑哲学论》自身也难以避免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思想就是事实的逻辑形象,就是有意义的命题。就是我们对事实的描述、解释和预言。教育需要思想,教育需要有思想的学者,去解释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预见教育的未来。我们真正的生命是我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教育何以值得个人领受?人的教育何以与价值构成关联?类似这样的价值命题恐怕一直被教育学研究所青睐的认识论光环所遮蔽,而对于这一命题的解蔽不仅是教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的显现,而且是教育与生命构成实践关联的原点。从价值命题存在的先决条件出发可以使教育世界价值向实践转化,并为中国原创教育学的生成指出了一条实践逻辑之路。  相似文献   

10.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指出:凡是能思考的东西都能清楚地思考。凡是可以说的东西都可以清楚地说出来。其义为:语言与构成世界的事实之间具有同构性。然而,东方的庄子《天道》却指出:语言可贵之处在于它的意义,意义又有所指向。意义所指向的,却不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而禅宗的不立文字则又是对世界本体的另一种思考。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最后一章提到"对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不能简单概括为图像摩画世界,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悖论的思考,在于对"存在"的语言阐释,即:对世界的本体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传统的语言观把语言当工具使用,它具有认知功能。20世纪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从不同的角度摧毁了人们过去关于语言的信念。从人说语言转向了语言言说。人说语言即是对语言言说的应答与倾听,只有在言说中才有语言之显现,语言就是“让……显现”。语言是人生存的样式。语言的有限性是人无法跨越的界限。用语言去认知与对语言采取认知的科学态度都不可能达到本质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在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的背景中,本文对他的逻辑哲学做了批判性的系统考察,讨论了如下三个问题:蒯因关于逻辑和逻辑真理究竟说了些什么?在蒯因的逻辑哲学中存在哪些难题、困境和悖论?蒯因关于逻辑或逻辑真理本来应该再说些什么?最后阐述了对逻辑的实在论和认识论的证成:逻辑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与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与我们的语言和思维实践相关联。逻辑理论中包含着关于世界、认知、语言和思维的描述性内容。描述对于被描述者而言可真可假,所以逻辑理论也有可能出错。逻辑之所以是可修正的,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13.
在诸多学科中,几何学以它独特的语言特色吸引着众多爱好者去研究和探索.注意发现和总结几何学语言的特色,能有效地指导数学教学.一、几何语言的逻辑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逻辑广泛存在于命题之中.从一定意义上说,几何语言是一种逻辑语言,极注重因果关系,而命题表示的就是因果关系,所以,几何的逻辑语言与命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命题是  相似文献   

14.
真假是命题的基本特征。莱布尼咨最先把命题的真区分为必然真和事实真,其后休谟把命题划分为事实命题和价值命题。价值命题的认同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规范,逻辑学家对规范和规范命题的研究形成了规范逻辑(道义逻辑)。规范逻辑近半个世纪正在从静态逻辑走向动态逻辑。  相似文献   

15.
在理论哲学的自然同实践哲学的自由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对这一问题,人们通常采取的解决方式往往不能诠释自然与自由的关系,因而总还会面临自然与自由之间的分离。如果通过逻辑构成世界的可能性证明以及世界还原为逻辑的证明,就会得出这样的认识:逻辑是构成世界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这个世界是被逻辑图式决定着的。再以佛教缘起性空的思想为契机,就可说明事物概念并不存在于事物自身之中,而是由人们的感知得出的纯概念的对象,它仅仅表现在语言上。作为事物概念的延伸,运用心理学哲学再作一系列论证,就可说明自由也只是人们感知得到的概念,因而自由感就是自由的实质,并且在感知的限度内自由是有意义的。由此,通过把自由概念还原为作为自然实质的自由感,就实现了从理论哲学的自然向实践哲学的自由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维特根斯坦哲学继承了分析哲学传统,分析哲学的传统就是要在语言和逻辑中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这也就是思想过程。被认识的具体存在物可以说只是一个假设存在的逻辑点,它实在而又客观,但它只是与逻辑中的真值问题有关,即与语词的意义和意谓问题有关。这一实在点与普遍性的关系是通过语词对这一点的描述而把普遍性收拢起来的。语言的先在性不断地在一种情感动力的助推下表达出来,语言成为整个世界的维系纽带或信息交换中心,而与之对应的各种物体则是非常直观地存在着,对物体的任何一点的接触都可能启动语言对普遍性的全面表达,如此这般的语言表达即是日常化。  相似文献   

17.
“言说类桌游”,就是让参与者按照规则,借助语言表达推进游戏。“言说类桌游”迁移至教学的要义有:语言之“面”的迁移、语言之“里”的迁移、语言之“核”的迁移。“言说类桌游”在教学中的迁移运用策略有:确证言说结果,把握言说信息;推演言语逻辑,理解言说目的;观照言说思维,感受言说魅力。  相似文献   

18.
《逻辑哲学论》的符号学思想,清晰化了符号和意义之间的纵向逻辑线索,为语言符号进入横向人际交流准备了条件。在经典符号学谱系中,这一重要思想,具有区别于皮尔士、索绪尔的独特价值。就语言符号的规律而言,纵向和横向是语言符号从意义构成到社会交流所必须完成的两个阶段。纵向是逻辑构成,横向是交流实践,语言符号自身勾连在纵横两条轴线上。经典符号学关于这一问题的困惑,在《逻辑哲学论》的符号学思想中获得了清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所谓话语逻辑,这里主要是指研究者在从事理论思考时所采用的基本思维方式和理论言说的逻辑前提。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着很多靠不住的思维方式,它们包括"把想象和愿望当作事实,把应然当作实然,把可能性当作现实性""误将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事物的属性或者自身组成成分""用词语搭配和相似性联想代替精准的理论分析"等。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中还有一些逻辑前提值得怀疑,如"教育技术学和教学设计仅仅是一个学科和实践领域""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逻辑前提"等。  相似文献   

20.
逻辑规则、语言规则之所以能够作为评价《民法典》的基本规则,这是由法律与语言、逻辑之间具有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所决定的:法律规范命题是以自然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自然语言是法律规范命题的外在表达形式,逻辑语言是法律规范命题的内在表达方式.法律概念外延间的逻辑关系、价值关系决定了法律规范命题的量词、连接词、道义规范词以及标点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