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苏报案” 上海《苏报》从1903年5月27日起,聘请章士钊为主编。他采取调整栏目、加强言论、变换字号等多种办法,突出宣传革命主张。6月9日,刊登邹容《革命军》一书出版广告,连续发表多篇鼓吹反清革命的文章。6月29日,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为题,发表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摘要.言辞激烈,称光绪皇帝为“载 小丑,未辨菽麦”。6月30日,上海租界当局应清政府要求,逮捕章太炎,次日邹容自动投案。7月7日《苏报》被封。7月15日,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开始会审此案,清政府为原告,章、邹等人为被…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年,章太炎在《苏报》上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节录,和为邹容的《革命军》写的序,因此触怒了清廷。清朝统治者勾结帝国主义侵略者,查封了《苏报》,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一九○四年,判决章太炎监禁三年,转到租界监狱。在法庭上和监狱里,章太炎英勇不屈,愤怒斥责中外反动派的卑劣勾当,宣言“不认野蛮政府”。帝国主义者对他进行百般凌辱,经常拳打脚踢,甚至用锤子捶其胸,但章太炎毫不畏惧,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狱中三年,他先后写了《狱中答新闻报》、《狱中赠邹容》、《狱  相似文献   

3.
7月“苏报案”发生85周年(1903年)。“苏报案”:辛亥革命前著名的政治事件。《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胡璋。1899年由陈范接办,宣传改良,倾向革新。1903年夏,《苏报》支持“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的活动,聘请章士钊为主笔,章炳麟(太炎)、蔡元培等为撰稿人。发表推荐邹容的(《革命军》和章炳麟《驳康有为政见书》的论文,鼓吹革命。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于6月底逮捕了章炳麟。7月7日查封了《苏报》馆。《苏报》的主编章士钊等人事先走避,被捕的章炳麟和自行投案的邹容在一场以清  相似文献   

4.
陶陶 《历史档案》2020,(2):33-52
1903年7月,寓于上海租界的《苏报》连续刊登《读〈革命军〉》《序〈革命军〉》等文章,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爱国运动,抨击清政府,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清政府极度不满,遂与租界工部局密商,查封《苏报》,拘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酿成《苏报》案,震动全国。由于《苏报》系日侨注册开办,围绕《苏报》案审理、引渡涉案人员等事情,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驻北京公使内田康哉、外务部大臣小村寿太郎涉身其中,频繁文电往来。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有《苏报》专案档案,题名为:上海ニ於ケル清国革命煽動者捕縛ノ件(中文译名:上海租界的煽动革命者逮捕事件)。档案所涉时限为1903年7月16日至1904年5月24日。共106页,含67件档案。其中日文档案19件,主要为事件进程的连续详尽报告;附件的中、日、美上海领事团、北京公使团的外交照会等文件或上海租界的英文、日文剪报,包括中文档案15件,英文档案5件,法文档案2件。另有英文档案20件,法文档案6件,是简短的外交请示、外交训令、紧急通报、要点汇报等。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网站(Japan Center for Asian Historical Records,http://www.jacar.go.jp)已开放公布此档案。2013年,重庆出版社出版《邹容与苏报案档案史料汇编》一书,影印出版了上述档案。兹选译其中部分档案,为此档案史料在国内的首译,将有助于《苏报》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陶陶 《历史档案》2020,(3):8-27
1903年7月,寓于上海租界的《苏报》连续刊登《读〈革命军〉》《序〈革命军〉》等文章,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爱国运动,抨击清政府,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清政府极度不满,遂与租界工部局密商,查封《苏报》,拘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酿成《苏报》案,震动全国。由于《苏报》系日侨注册开办,围绕《苏报》案审理、引渡涉案人员等事情,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驻北京公使内田康哉、外务部大臣小村寿太郎涉身其中,频繁文电往来。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有《苏报》专案档案,题名为:上海ニ於ケル清国革命煽動者捕縛ノ件(中文译名:上海租界的煽动革命者逮捕事件)。档案所涉时限为1903年7月16日至1904年5月24日。共106页,含67件档案。其中日文档案19件,主要为事件进程的连续详尽报告;附件的中、日、美上海领事团、北京公使团的外交照会等文件或上海租界的英文、日文剪报,包括中文档案15件、英文档案5件、法文档案2件。另有英文档案20件,法文档案6件,是简短的外交请示、外交训令、紧急通报、要点汇报等。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网站(Japan Center for Asian Historical Records,http://www.jacar.go.jp)已开放公布此档案。2013年,重庆出版社出版《邹容与苏报案档案史料汇编》一书,影印出版了上述档案。兹选译其中部分档案,为此档案史料在国内的首译,将有助于《苏报》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1903年(续)6月27日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摘要在《苏报》上发表,题为《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该文充满民主革命思想,以进化论作武器,对康有为的尊孔保皇理论进行了系统清算,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批判改良派的公开论战打响了第一炮。  相似文献   

7.
●字字挟严霜1903年5月,陈独秀在他的故乡——安庆(怀宁),兴行爱国演说会。他的革命激情尚在胸中回荡,上海于7月7日发生了震惊国人的“《苏报》案”,《苏报》被查封,章炳麟被捕,邹容投案。“《苏报》案”接近尾声,陈独秀到上海。此时,章士钊正在筹办《国民日日报》。1903年8月7日《国民日日报》创刊。陈独秀等协助章士钊办报。这个报的主编是章士钊。当时,他和陈独秀总理编辑工作,并负责全部  相似文献   

8.
从“苏报案”看清末上海租界的言论出版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报》案”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时期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租界的“《苏报》案”与言论出版自由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苏报案”发生的背景、过程、审判沿用法律等角度出发描述了“苏报案”中显示出的中西方对言论出版自由观念的不同,并揭示了上海租界具有更多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因及其有限性,最后指出租界的特殊环境对中国革命报刊来讲,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但完全依赖则是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9.
破天荒的学潮同《苏报》连结清末在上海出版发行的《苏报》,是以“《苏报》案”而彪炳于史册的。它是“鼓吹革命之健者”。《苏报》怎样鼓吹革命呢?一般论述都着重于清廷控《苏报》的一系列排满批康的政论。其实《苏报》的革命起因,与当时的学界风潮有极大的关系。从我国近代学潮风起于青苹之末起,《苏报》立即参与并给于积极热情的支持。可以这样说,革命的《苏报》是革命的新闻事业与革命的学生运动在中国的第一次联结。  相似文献   

10.
这组史料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勾结上海租界当局,制造了轰动全国的《苏报》案后,为了阻止革命书刊的流传,又变换了其反对革命的策略。它一面通令全国禁止邮寄、购阅这些书刊,并采取了制订报律、实行书刊检查和对选派留学生的工作加强审查、对在校学生的思想加紧控制等一系列反动措施;一面勾结外国当局,破坏革命书刊在国外的印刷、出版和邮寄,以扼杀革命舆论。这些史料,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苏报》是近代中国社会影响很大的政论性报纸,因为它激发了“苏报案”巨大风潮,是满清王朝第一次以政府地位与人民打官司的报纸出版物,特别是它棱角峥然的社论造成很大的社会反响。《苏报》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6月26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以后波诡云谲的岁月,康有为的公车上书,孙中山的广州起义,梁启超的反清卖国等大事都发生于此时。维新派为使改革的思想深入人心,多方面开创宣传阵地,诉诸舆论,各地纷纷创办报纸杂志,如《中外公报》、《强学报》、《时务报》等脱颖而出在时代前列,报刊的活跃也在此时陡然转上高峰。但是《苏报》创立之时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最多的一次赔款——庚子赔款张碧君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在1900年6月21日对八国联军“宣战”不久,就准备投降卖国。7月3日,清政府便直接向俄、英、日发出“国书”乞和。8月7日正式任命两广总督李鸿章为全权谈判大臣,催促他由广东兼程来京,与各国接洽...  相似文献   

13.
邹容的《革命军》:震落皇冠的第一声惊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名义,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嘉奖令称:"邹容当国民醉生梦死之时,独能著书立说,激发人心……民国今日奏功,实倚赖之。"1903年7月1日,上海租界。一位身着西装、矮矮瘦瘦的男青年独自来到租界巡捕房,自称叫邹容,要求归案。因"苏报案",邹容确实在租界警方的拘捕名单中。但是英巡捕见到眼前这个投案者像个未成年的孩子,都  相似文献   

14.
7月“苏报案”发生85周年(1903年)。“苏报案”:辛亥革命前著名的政治事件。《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胡璋。1899年由陈范接办,宣传改良,倾向革新。1903年夏,《苏报》支持“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的活动,聘请章士钊为主笔,章炳麟(太炎)、蔡元培等  相似文献   

15.
《苏报案》是一起反对清王朝的革命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著名的事件。提起“苏报案”,就要了解《苏报》及其主笔章士钊。(一)《苏报》《苏报》创刊于1896年6月26日.初办时由中国人胡漳的日本妻子生驹悦担任“馆主”,在上海的日本总领事馆注册.是一份日商报纸。此报和日本外务省以及黑龙会的关系均甚密切.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直接控制的文化侵略机关。在“日商”主办时期,《苏报》极力以黄色新闻毒害读者.并多次利用论说索贿行诈.滋生事端。1900年,《苏报》创办人已是声名狼藉.难于继续维持,决定歇手,把报纸全部设备转售给陈…  相似文献   

16.
官报和民报自从革命派的报纸在上海租界中出版之后,清政府是不惜采取一切手段严加镇压的,帝国主义者也不会在租界中保护革命者的出版自由.继《苏报》和《国民日日报》之后,《警钟日报》也在1905年3月25日被封闭了.但是,革命派报纸虽然不断遭到斩杀,并非革命派的民间报纸却能有一些发展.原来,由于清王朝的统治地位日趋于削弱,它实际处于既不甘心让人民有新闻出版的自由,又不能完全禁止报刊出版的矛盾状态中.他们只能集中力量对付革命派,而不可能禁止所有对他们的统治并无大碍的报纸.民间报纸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他们是争取民主的斗争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7.
一所谓“印刷附律”,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提议在租界《土地章程》的附律中增加关于管理租界内新闻出版品的印刷发行的条款,旨在扼杀中国人民的革命宣传。  相似文献   

18.
章太炎于1906年秋天在东京主持《民报》期间,曾为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创办的日文刊物《革命评论》题写刊名,又书赠该社书法立轴古风一幅。最近由台北“国父纪念馆”出版的《馆讯》中首次披露。宫崎寅藏(1871~1922)与其兄宫崎民藏(1865~1928)都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知交。章太炎先生与宫崎兄弟结识是在1906年夏。章在上海因苏报案被监禁释出后,孙中山先生派党人时功玖等邀其来东京,由孙中山介绍认识了宫崎兄弟。他们相见如故,交往日密。宫崎是日本熊本县荒尾村的有租各收入的大家族。他们兄弟三人(还有改名为管仲甫的弥藏)为解救亚洲…  相似文献   

19.
陈时(1891-1953),字淑澄,湖北黄陂环城桃花庙陈家中湾人,1907-1911年留学日本,先后在庆应大学、中央大学、早稻田大学、东京宏文学院等私立大学学习,获法学学位.此间,结识了孙中山、黄兴、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并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反清革命活动.1909年,经黄兴介绍,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曾在《民报》上发表多篇革命的文章,从事革命宣传.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一家采用电讯稿的报刊是一八七二年在上海创刊的《申报》。当时《申报》在英国人美查等的主持下,出于竞争的需要,非常重视新闻稿件的采写。一八八一年七月,清政府在天津与上海之间开始架设大规模的电报线路——“南北洋电报干线”。这条线路从天津沿大运河而设,跨长江,过镇江,抵上海。它从两地同时开始施工,十一月十九日在山东境内汇合。同月二十八日竣工,十二月二十四日交付使用。这是当时我国最长的一条电报线路,全长三千余华里,它的建成为南北通讯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八八二年一月十六日,《申报》刊出了该报驻天津访员(记者)两天前发来的第一条电讯稿,内容是清朝皇帝光绪给欠解铜款的云南按察使衔侯补道台张承颐以“摘去顶戴”的处分。消息全文摘录了有关这一处分的“上谕”,是为我国利用电报在国内传递新闻的开始。《申报》在这一天还同时发表了编者的“按语”:“(一月十四日)十一点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