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艺 《考试周刊》2010,(7):29-30
东方主义是“西方”表述“东方”的理论和实践。本文从东方主义视角出发,解读《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元素,指出谭恩美在建立一个中美文化相互理解与交融的理想社会同时.中国作为其写作的重要资源必然或多或少地经过东方主义的改造。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于二战之后,是一种多元化理论,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其中,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则概括地表述了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后殖民关系。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也对华裔美国人"他者"身份进行了探讨,而且她在作品中,为了迎合西方人的阅读习惯,大量地描写了中国的陋习,体现了她的"东方主义"的观点。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入手,探讨《喜福会》中所体现出来的华裔的"他者"身份,并试图进一步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东方主义"情节。  相似文献   

3.
<喜福会>是当代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小说.谭恩美站在美国文化主流的位置上,从东方主义的视角出发,用"他者"的眼光看待中国文化.作者在<喜福会>中罗列的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通过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饮食文化等,向西方读者充分展现了"他者"化的中国形象,"他者"化的儒家思想,"他者"化的宗教信仰,"他者...  相似文献   

4.
电影《喜福会》向我们讲述了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之间沟通的障碍以及她们在东方信仰与西方价值观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争执。母亲与女儿的交流障碍不仅仅反映出两代人之间的隔阂,更反映出一种文化差异。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解读了电影《喜福会》中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代表著《喜福会》一经问世便轰动美国文坛,随后被翻译成35种语言,还被拍成电影。《喜福会》有六个中译版本,由此可见《喜福会》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国内学术界主要从文化身份、母女关系、女性主义、东方主义等角度来研究《喜福会》,对《喜福会》翻译的研究甚少。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分析《喜福会》的两个中译本,探讨叙事学对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后殖民主义理论家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以及德里克对东方主义的补充,可对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作后殖民语境下的剖析。小说中母女代表着东西方文化的二元对立关系。由于东方在西方他者化的凝视下处于不对等的关系,其二元对立的消解取决于两代人对文化身份的反思及对自我镜像的再投射。只有用宽容的文化心态去观照异质文化,才能找到文化共生的途径,东西方文化才能从二元对立走向消解。  相似文献   

7.
谭恩美是当今美国文坛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位美国华裔女作家。1989年她的处女作《喜福会》刚一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曾经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9个月之久,并包括获得全美图书奖,海湾地区小说评论奖等在内的多个重要奖项。《喜福会》由16个相互交织的小故事组成,表现了移民美国的四位中国母亲和他们各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们之间的关系和冲突。揭示了作者为了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而不惜集中地大量地呈现旧中国某些陋习的东方主义情愫。  相似文献   

8.
在《喜福会》中,华裔作家谭恩美从母女关系的角度阐述中美两种文化的差异、冲突及融合。在作者笔下,中国呈现了神秘莫测、阴森恐怖的景象,而美国则是自由平等、富足幸福的社会,这正是东方主义中阐述的东方是低劣的而西方是优越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谭恩美的《喜福会》体现了大量的中美文化。本文从中国移民母亲和美国出生女儿之间的母女关系、中国式男女关系和美国式男女关系、中国式朋友关系和美国式朋友关系的对比出发,表述了中美文化的不同。正是中美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喜福会》中的种种冲突与矛盾。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东西方文化画卷。  相似文献   

10.
张盈盈 《家教世界》2013,(2):120-121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是一个发生在西方背景下的东方故事,交织着地域、语言、文化、代沟和记忆,娓娓道来两代人,四个家庭,八个追逐在爱与尊严的路上努力的故事。本文即从《喜福会》中东方与西方,母亲与女儿,个体与群体三个层面,分析女性为爱与尊严而努力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研究者对《蝴蝶君》的评论比较多,但大多都是运用"东方主义"理论来解析的.有的研究者认为《蝴蝶君》不仅是对《蝴蝶夫人》中男女关系的倒置,更是对东、西方权力关系和文化霸权的惊人倒置,这显然是对"东方主义"理论的误用.本文试从华裔作家的背景和多元文化的立场反驳上述观点,从而做到对"东方主义"的再阐释,重新树立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他者"形象.  相似文献   

12.
美籍女作家谭恩美的华裔身份和中国文化知识掩护了她书写的非真确性.她的小说《灶神之妻》有着浓重的东方主义元素,成功再现了“西方拯救东方”的范式.从反东方主义视角解读《灶神之妻》,可以看到谭恩美所书写的中国是西方读者想象中的中国;儒家文化被描写成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中国男人不是被“阉割”的性无能就是满腹淫欲的“厌女狂”;而西方男人和西方文化则成了拯救东方女人和东方文化冠冕堂皇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
李量 《绥化学院学报》2011,31(1):104-106
华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力量。近年来蓬勃发展。在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今天.研究华美文学在东西方跨文化视野交流中的作用更具意义。华美文学中以创作女性形象取得成功的作家不乏其人,如众所周知的黄玉雪的《华女阿五》、谭恩美的《喜福会》、汤亭亭的《女勇士》,而在男性形象的构建上显得乏善可陈,笔者试从东方主义视野中探究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平等的,不同文化应该互相尊重,传统的西方中心论已经受到各方的抨击,多元文化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目前国内外对《喜福会》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化冲突方面,少有关注文化共存与交融现象的,也少有人从多元文化主义角度来分析。本文着眼于小说的叙述技巧、语言风格和主题,试图探究小说中折射出的多元文化主义观。  相似文献   

15.
张春梅 《海外英语》2013,(2X):202-203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文坛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位美国华裔女作家。其代表作《喜福会》不仅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还赢得了多项大奖。对这部作品的文本分析有助于从文化传统和历史史实方面来剖析谭恩美是如何积极地向西方读者呈现中国文化的。  相似文献   

16.
《喜福会》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本文试图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出发,对该小说进行"反东方主义"解读,发掘作家笔下正面的中国形象,探究作家运用东方元素的必要性,指出我们对该作品乃至美国华裔文学同样存在曲解与误读,应当对华裔作家予以谅解,并通过了解华裔文学,达到反思并重述自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俞弘 《鸡西大学学报》2014,(10):139-141
小说《喜福会》塑造了四个在美国长大的华裔美国女人。她们挣扎在母亲传授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成长环境熏陶的西方思维方式之间,建构了双重的、相互矛盾的种族和文化认同,成为美国主流社会边缘化的华裔美国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逐步找到了自己身上东方和西方两种文化元素的融合点,重新塑造了理想化的双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8.
杨燕来 《考试周刊》2012,(17):17-18
本文运用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分析小说《喜福会》中的美国西方主流文化与亚裔移民文化的冲突,并通过矛盾的分析寻求在现实交往中降低或化解文化冲突的均衡点,即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了解双方的背景和文化并调整思维模式以适应不同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方玮 《文教资料》2009,(35):71-73
萨义德在《东方学》总结了东方主义的三种含义:一种学术研究学科、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权力话语方式,并指出这三种内含的相互关联性。本文试图从东方主义的角度,对《蝴蝶夫人》和《图兰朵》两部西方经典歌剧进行分析.旨在展示这类西方中心主义文本中的东方主义思想与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20.
谭恩美的《喜福会》是一部美国华裔母系文学的代表作,自其出版就受到大多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尤其是白人读者。虽然,在此书中作者谭恩美赋予了母女以中心地位,但读者还是可以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华裔女性的边缘化地位。基于此,从华裔美国母亲的"他者"身份、解读东方主义情结,以及探讨"心理精神因素植入系统"在小说中的作用三个方面,简要分析该作品中华裔女性边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