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燕 《华章》2009,(10)
编辑的职业敏感,是指编辑对于与自己职业有关的外界刺激反应快速敏锐,具有突发性、跳跃性的特征,但它不是编辑的妙手偶得和灵光乍现,它是编辑在编辑活动中,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深入思考所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和感应能力,是编辑在职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业素养.编辑的职业敏感强弱,反应的是编辑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影响的是编辑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编辑自我效能感是指编辑对编辑价值及做好编辑工作能力的自我判断、信念与感受.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与感受,它是编辑树立职业成长信心,形成编辑出版理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得娴熟的职业技能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的内在动力机制,其影响着编辑的职业承诺、工作动机、编辑行为和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在栏目设置、审稿校对等方面可以体现编辑的功力和水平。基于编辑职业素养的养成、编辑职业素养面临的困境和编辑职业素养的修炼,围绕着编辑的价值认同、职业认同等方面对编辑的职业素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编辑职业高原现象是指编辑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由进一步增加的工作责任所引发的有关职业进步如晋升、流动等暂时停顿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编辑一旦陷入职业高原,将会呈现职业承诺降低、职业情感萎缩、职业角色模糊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编辑职业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复杂而多样,编辑缺少职业生涯进步机会、巨大职业压力的持续作用、付出与获得不相等及编辑个体因素等是主要根源。所以,应从编辑个体、编辑部和社会等不同层面着手解决编辑职业高原现象,以促进编辑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发展是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运用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方法对学术期刊编辑进行质性研究发现:制度政策、职业环境、人际关系、个人能力、职业认知和职业规划是影响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发展的内外因素。学术期刊编辑存在职业价值认同度不高、职业发展意愿出现分化、职业发展呈现路径依赖等问题。为了摆脱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发展困境,应建立包容性的学术期刊编辑评价体系,促进编辑多元宽领域发展;培育学术期刊编辑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学术期刊与编辑协同进步;建立科学的学术期刊管理体系,形成专业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学报青年编辑的自我塑造,是指从事学报工作的年轻编辑,在编辑学报的实践过程中,按照学报编辑这个工作岗位对编辑人员各方面素质的要求标准,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锻炼、发展和规范自己,在自身现有的德能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内在的成才潜力,促使自己早日成为一个胜任学报编辑工作的人才.这是学报编辑岗位上的年轻人自我培养、自我规范、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年轻编辑为使自己形成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能力而进行的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控制活动.人才学原理认为:人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岗前教育阶段仅只是打下了一个基础,其职业素质的逐渐成熟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职业岗位的工作实践中的自我培养和创造.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的隐附、特殊和繁重,需要高校学报编辑对职业有强烈的认同感,建立在职业认同感基础上的职业规划,表现为高校学报编辑从业的三个不同阶段。只有明确编辑应有的职业素养,并作出合理的职业规划,高校学报编辑才能将人生价值与编辑工作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学报编辑是一种职业,而作为学报编辑又必须具有自己的一门专业,因而学报编辑同时具备了双重的定位:一是专业定位;二是职业定位.这双重的定位,就像纵横坐标,让学报编辑在高校学术的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编辑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职业幸福感是指编辑主体在从事自己的编辑职业中基于对幸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自己的努力,其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而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当前,多数编辑在编辑职业中缺乏幸福感。对此应积极应对,构建编辑的幸福感,提升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0.
编辑的职业意识是指编辑人员在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中对自己职业的性质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深刻体难和认识。编辑的职业意识是编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优秀编辑工作中必须树立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时间意识、读者意识、特色意识、敬业意识。  相似文献   

11.
通过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的现状尤其是青年编辑队伍的现状和心理分析 ,指出认识职业特点是 2 1世纪青年编辑自我发展的前提 ,也是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稳定与发展的基础。在对编辑职业无私性和崇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 ,以及艰苦性等几个特点的论述之后 ,提出并着重探讨了与青年编辑自我发展相关联的编辑职业的自娱性  相似文献   

12.
尤东风 《华章》2007,(8):202
编辑作为一种职业为社会所承认和接受,这就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编辑工作者在头脑中必须形成对职业道德的正确认识,并把这种道德素质融入到工作中,使这种职业道德规范成为编辑工作的一种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兴传者的网络编辑及其素质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使得网络编辑成为一个时兴的职业,作为网络内容的工程师和建设者的网络编辑群体也随之不断壮大并逐渐成长为一支新兴传者队伍.基于网络编辑在网络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对网络编辑的素质要求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要求他们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而且还应具备政治素养、职业操守、知识结构、市场意识、业务敏感度和法律知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角色作了重新定位和界说:对于编辑的职业分工、职业性质和职业情操作了深刻论述;对于编辑的价值观念、自我实现和利益观作了深入的分析;对于编辑的主体意识、中介意识和角色评价作了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编辑意识是编辑行业的一种职业观念体系和职业行为规范,在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上都应以编辑工作及其成果为中心。教育理论期刊的编辑意识,则是附着于教育理论编辑职业的一种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它直接影响着期刊工作取向和评价、编辑人员的事业定位和素质完善。 自80年代以来,教育理论期刊及编辑队伍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国内编辑工作实践,借鉴各国资深编辑总结归纳为编辑应扮演好“狩猎者”、“治疗师”和“双面人”三个角色,试谈在完全市场企业化进程中的今天,编辑应具备的职业操守、素质学养和专业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报编辑职业品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岚 《林区教学》2011,(12):124-125
编辑的特殊职业任务形成了编辑特定的职业品质。共同的职业行为方式产生了编辑如下几方面职业品质特征:第一,健康的职业意识能调动编辑自身的潜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第二,积极的进取心理能发挥编辑的聪明才智,应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挑战;第三,忘我的敬业精神能锤炼编辑冷静、积极的人生态度;第四,强烈的专业责任能使编辑敢于承担责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高职学报不同于普通高校学报,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高职学报编辑的职业敏感性不仅包括编辑岗位的敏感性,还应包括职业教育的“职业”敏感性,即市场敏感性、技术敏感性、应用敏感性。本文分析了高职学报编辑职业敏感性的新内涵,提出了增强编辑职业敏感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对稿件的选择权和修改权是编辑职业本身赋予编辑人员的两项最基本、最主要的权力。编辑人员能否正确地行使好这两项职业权力,不仅关系到编辑本人的名誉、也关系到刊物的质量、更关系到对社会的舆论导向。那么怎样才能保证编辑正确地行使这两项权力,仅仅依靠职业道德来约束编辑的职业行为其作用毕竟是有限的,还应该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靠制度来防止编辑职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20.
从一个青年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体会出发,提出怎样认识科技期刊的社会价值,什么样的职业追求是高尚的,对青年科技期刊编辑应树立的职业追求、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怎样去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