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7年.是一个有着特别多节日.特别多纪念的年头。而对于一个话剧工作者来说,与他休戚相关的最大的节日莫过于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这个纪念日了。能在有生之年遇上话剧百年这样一个盛大节庆,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一种上天的恩典。尤其是当你瞻仰这一百年的历史恢弘长卷,在浩瀚的星光中发现有几颗是你亲手敬奉上去的时候,你的心更会为之怦然。此刻,当我听到由我担任制作人的话剧《红星照耀中国》和《秀才与刽子手》双双入选.将要于四月去北京参加“中国话剧百年纪念演出”的消息时,不由百感交集.十年前的那一幕恍若眼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自话剧《茶馆》1958年首演以来,于是之、蓝天野、郑榕、英若诚等老一辈话剧表演艺术家的精彩表演,便使之成为中国话剧家喻户晓的经典。上世纪80年代后,《茶馆》相继登上德国、新加坡、法国、瑞士、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舞台。如今,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等数十位北京人艺新一代实力派演员,协力推出的新《茶馆》作为在美国举办的“中国化节”的压轴戏,赴美交流献艺,不仅是中国话剧首次登上美洲大陆,也是《茶馆》继征服欧洲观众后的又一次破冰之旅。  相似文献   

3.
《中外文化交流》2011,(11):93-93
日前,应阿德莱德澳亚艺术节组委会邀请,中国国家话剧院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在阿德莱德女王陛下剧院上演。作为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的重点项目,《恋爱的犀牛》分别于阿德莱德、布里斯班和墨尔本3地巡演11场。澳大利亚南澳州州长迈克·兰恩夫妇、  相似文献   

4.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与上海市工人化宫合力合作推出的大型话剧《中国制造》在上海、北京掀起一股狂潮。观众对演员的表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更因话剧揭示的主题而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国制造》犹如一部警世之作,给人们带来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5.
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大师果戈理,于1836年发表了他著名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剧情并不复杂: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与人打赌输得精光,一筹莫展,离开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时,却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作为经典,《钦差大臣》被多次搬上中国话剧舞台,它在语言、结构及展示人物心灵等方面独特的艺术魅力,曾唤起中国数代观众的深切共鸣。2003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编剧王景贤将果戈理的话剧《钦差大臣》改编成中国傀儡戏版《钦差大臣》,并倾全力将其推上舞台。同年8月,中国傀儡戏版《钦差大臣…  相似文献   

6.
2007已然向我们走来。展望新的一年,千变万化的文化市场既会沿着意料之中的轨迹发展,也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些意料之外。以已掌握的信息来看,2007年的文化市场有四大现象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掀起小剧场兴建热潮 中国第一部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由林兆华执导,1982年首演于首都剧场三楼的宴会厅。那时,北京尚无真正的小剧场,且后来很长一段时期,北京的小剧场数量始终维持在3个左右。  相似文献   

8.
《文化市场》2007,(1):24-24
话剧《民工兄弟》是上海市工人文化宫2006年推出的一部新作。由着名剧作家贾鸿源创作。由曾因执导《目击情人》、《今夜请将我遗忘》、《在床上》、《乌鸦与麻雀》、《穿越颠峰》等话剧被誉为“票房”导演的杨听巍执导。是首部反映农民工生活的话剧。2006年PP、P2月连续为在沪务工的农民工兄弟演出十余场.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广大民工兄弟的好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话剧从20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至今已近SO年。80年来中国话剧从诞生、成长到发展繁荣,经过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其中产生许多优秀的话剧的剧作家、导演和演员,创作和演出许多有广泛影响甚至国际影响的优秀话剧,成为我国和世界文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1907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陆镜如等共同组织中国留日学生的演剧团体春柳社后,在日本东京先后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热泪》、(热血》等。辛亥革命前夜,他们陆续回国后在上海又和一批戏剧艺术家编演新剧和“文明戏”。这些都是中国早期话剧。…  相似文献   

10.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话剧,第三版《雷雨》于“2006中国化节”期间,在日本东京四季剧团“秋”剧场上演,这部以人性为主要请批示的经典剧目,超越了语言的障碍,深深地打动日本观众。该剧由顾咸任导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生产创作了11台新剧目。7台大型原创新作,其中有专为抗震救灾而创作的文献剧诗《震颤》、彼特执导的莎翁经典喜剧《仲夏夜之梦》、原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徐晓钟执导的大型话剧《浮士德》和音乐剧《马路天使》、雷国华执导的经典话剧《茶花女》、何念执导的浪漫悲喜话剧《罗密欧与祝英台》、话剧版《鹿鼎记》。此外,生产创作4部小剧场话剧。王安忆编剧、吕凉执导的话剧《发廊童话》、法国经典悬疑音乐话剧《八美千娇》、杨昕巍导演的贺岁话剧《和谁去过情人节》、贺炬导演的小剧场话剧《新结婚时代》。2008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复排了《秀才与刽子手》、《商鞅》、  相似文献   

12.
4月初,我随美国国务院外国新闻中心从华盛顿飞抵肯塔基中北部的路易维尔,此行目的是参加一年一度的美国休马纳话剧节。  相似文献   

13.
2001年4月,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外交部部长德里纳共同签署了中法互设文化中心和互办文化年的《会谈纪要》。迄今两年多来,由中法两国领导人共同商议和决定的“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的筹备运作始终紧锣密鼓。2003年10月6日在巴黎开幕的“中国文化年”,将众多中国人,法国人及热爱中国文化的各国观众的目光聚焦于法兰西。事实上,在这一全球聚焦的幕后,早就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没有幕布的中法文化交流的大戏,小戏……。日前,本刊记者就“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采访了中法文化年混合委员会的中方总协调人,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吕军。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上海舞台艺术创作与演出继续保护良好势头,出现了一批精品,优品和新品。其中,新创作剧目有京剧《圣母院》、昆剧《紫钗记》、越剧《韩非子》、话剧《茶花女》、沪剧《露香女》等戏剧剧目40台(其中话剧作品21部),音乐舞蹈杂技作品有舞集《满庭芳》、杂技《雕刻时光》等大小节目共69个,一批精品、优品、新品剧目诞生,特别是在国家的各类艺术比赛和展演中取得骄人的成绩,上海京剧院的《成败萧何》在第5届中国京剧节上一举夺魁。话剧《秀才与刽子手》、舞蹈诗剧《天边的红云》入围文化部主办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二期)资助剧目,  相似文献   

15.
香港话剧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受历史环境的影响,中西文化的冲击,以及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几十年来,香港话剧一直是在较为艰辛的环境下探索、成长和求发展的。鸦片战争以后,香港虽然成了英国的殖民地,殖民统治者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也在强制“同化”政策。但是,香港90%以上的居民都是华裔,根深蒂固的中华传统,‘三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大陆各个时期发生的各种政治和社会的变化,都极大地影响着香港。面对中西文化的影响,香港的文化也都各有所吸收,于是便形成了香港独特的文化潮流,而香港的话剧也是如…  相似文献   

16.
李舫 《文化市场》2007,(1):30-31
2006年的中国, 是文化中国,文化成为社会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热点、焦点、看点,2006年的中国文化,至少有三大现象可圈可点:一是文化建设理论创新之年,有和谐文化建设理论的高扬为证;二是文化大事件频仍发生之年;有首个文化遗产晶的到来、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为证;三是文化现象典型化呈现这年,有民营文化企业站稳脚跟、选秀恶搞日炽、学术大众化普及化、收藏拍卖跟风、农村文化建设受到重视等等为证。本刊发表的一组文章,对2006年中国文化发展关键词作出梳理。也期望与读者交流辨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从去年10月开始,比利时各地几乎成为中国文化的舞台。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典雅的牌楼竖立在布鲁塞尔市中心广场,茶室茶亭弥漫浓郁的中国茶香,各大小展馆不断展示古今中国的艺术精品,各剧院不时演出中国的话剧、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在第二届国际艺术节上刚看过爱尔兰Gate剧院演出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马上又看到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来京演出的话剧《艺术》,心里真是高兴。  相似文献   

19.
关注农民命运,关注农村文化,这是现实社会主义中国始终强调的重大问题。中国上下五千年,在旧时代,农民始终是起稳定的主体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中国式的外生型、跨越型的现代化追求实践,中国文化结构的现代转型悄然渐进,农民文化不再是旧时代的主体文化,但也未必转换为现代中国的主体文化。但事实上,中国文化的结构转型也好,中国文化的内涵转换也好,其主要对象,基本问题,核心内容都直指农民文化,农民文化从属于中国文化,而文化,又从属于政治、经济、农民。  相似文献   

20.
《中外文化交流》2010,(1):10-11
11月6日晚,中国著名导演林兆华的话剧《故事新编》在比利时国家剧院首演。张援远大使及各界嘉宾400余人前往观看。开场前15分钟,剧院大厅已经座无虚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