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社会的符号已经包围了人。这些符号构成了自身的体系,使得人对符号的依赖代替了人对人的依赖,人们所创造和使用的符号反过来作为控制人的一种异己力量而与人相对立,符号异化犹如一张巨大无比的网笼罩着人们的全部生活。  相似文献   

2.
信息社会下,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的复杂性反映了人的异化的现实性。整体上,现代人的活动面临自己创造的产品与关系的限制和奴役的挑战。基于马克思人的异化理论,主要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探讨现代人的异化的新表现。物质层面表现为科技异化和符号异化,精神层面表现为理性异化与心灵异化,制度层面表现为交往异化与规范异化。  相似文献   

3.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揭示了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逻辑是“生产和驾驭社会符号的逻辑”,由此建构的是一个符号编码控制的虚拟世界,现代社会正面临着社会生态平衡丧失和人类精神异化的危机。因此,反思现代消费社会的价值异化及其困境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消费异化导致了人们消费模式的改变,鼓励提前消费、借贷消费,成为酿成美国金融风暴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作为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手段这一功能已被异化,成为人们劳动中失去自由的一种补偿,成为人们逃避现实痛苦与不幸的避难所。同时,统治者对消费进行操作和控制,使消费成为一种实施社会控制的工具。人们以欲求而不是以基本的生存需要作为消费的出发点,导致人在消费活动中主体地位和理性精神的丧失,使人的本质异化到消费品至上的人的物化状态。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人类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也使得符号的意义及对人类的影响得以充分凸现,这使得传统哲学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其应有的作用力。符号哲学将从哲学的边缘地带走向中心舞台,成为一种重要的哲学范式。本文对符号的本质及符号世界与人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并指出符号哲学的任务在于消除符号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在小说中以怪诞的笔法为人们展开了一个离奇诡异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对现代人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剖析和探讨。本文从其文本出发探讨了卡夫卡小说世界中各种形态的人的异化,通过危机蹲伏的生存、物质对人的异化、社会对人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异化等方面的分析对卡夫卡笔下的异化主题做出较系统的探析。  相似文献   

7.
《等待戈多》体现的是被异化了的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这是现代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成为人类异己的力量,人的行为从而全面扭曲和严重异化。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被异化为荒芜寂寥的荒原,这是精神虚无的象征;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语言也退化成两个流浪汉一系列机械、毫无意义的重复与符号。这是贝克特对失去精神支柱的现代文明的"否定",将无力自救的西方现代人试图寻找出路异化为"等待戈多"。  相似文献   

8.
杨娟  任重远 《海外英语》2014,(4):214-217,224
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促使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变。消费社会使物的符号编码成为必然,能否使大众接受符号编码是编码成功与否的关键。广告商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对自己产品的注意力,他们利用消费者的符号拜物教的心理,充分地利用语言的可变性特点,使出浑身解数对广告语言进行创新变异。该文通过分析广告语言变异现象,目的在于帮助人们认识符号的真正意义进而清楚的认识符号拜物教的本质,从而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该文也分析了广告语言变异的负面影响,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广告语言,有助于广告语言的规范化,并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正确看待和使用异化语言,实现净化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消费社会已悄然来临,其特征表现为符号消费的转型。作为典型形式的炫耀性消费、时尚消费,以彰显人的个性、身份、地位、财富和权力为目的。然而,这种过度性消费及其促成的消费主义价值观使得消费行为发生异化,人受到消费的控制,也激化了阶层之间的矛盾。因此,要走出消费异化的伦理困境,需要确立自主性的、讲求责任与关怀的消费伦理观。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产品的日渐丰富以及媒体等因素的推波助澜,消费已经进入大众消费阶段,大众消费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消费社会。消费社会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异化消费。从异化消费到符号消费虽然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发展,增加了社会财富,但是一些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显现出来。本文通过"双十一"消费现象分析异化消费,从而对当前异化消费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他笔下的“异化世界”有力地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困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我国读者也有一定影响。然而,怎样认识他的“异化世界”呢?本文从“人与社会异化,人与人异化,人的自我异化”诸方面入手作了阐述,说明他的异化思想的形成、特点、实质及价值,肯定他的历史意义,批判他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鲍德里亚是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在《消费社会》一书中,他以符号学为切入点,对消费社会进行了审视与诊断,认为消费不再是物的消费、而是符号消费,符号消费其实质在于对人们社会身份的建构,因而符号消费的目的在于对差异的追求。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带着对消费异化的批判,开启了研究消费社会的新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消费社会中的学校德育价值引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社会消费的目的是对商品符号价值的占有,其结果是人的异化。这种消费,颠覆了传统的幸福观、劳动观、审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对年轻一代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学校德育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将正确的幸福观、审美观以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消费教育之中,承担起对青少年学生价值引导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的全球化推进的一个巨大载体是工业化、城市化。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都市文化也越来越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或主体,研究都市文化有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的现实意义。都市文化的虚拟化又是都市文化在今天的一个新趋势、新形态,它带来许多新的问题。要真正从根子上认识都市文化的虚拟化,需要从"三种自然"观切入。都市文化的虚拟化一是表现在它的存在空间被虚拟化了;二是表现在媒体意象对人们生活的大量介入,即都市生活被媒介"殖民化"了;三是表现为商品符号世界的形成,它的直线膨胀和对都市的"暴力殖民"。都市文化虚拟化的结果是导致人和自然关系的异化和都市人格的异化。  相似文献   

15.
社会大生产促使消费社会的来临,给人们的生活乃至价值观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消费主义(consumerism)在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引起现代人的异化。莫里森着眼于都市现代黑人女性生存的困惑,用其作品中女主人公们在物质发达的美国社会生活现状,表明如何在商品社会中摆脱异化、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16.
余妍 《海外英语》2011,(5):323-324,332
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上物质基础的日益丰盛,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消费,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者的经济行为与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消费社会大众媒体的鼓吹与宣传下,对品牌物品的消费还反映出消费者社会身份的认同。越来越多的人将符号消费视为一种能够建构自身身份与提高社会认同的途径,试图通过消费某种品牌的产品来显示自己的社会身份与地位。该文结合波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符号消费研究理论,试析中国社会现存的符号消费现象,研究认为:在消费社会,人们不仅被大众文化的消费话语和符号操控下进行符号消费,并且这种异化的,虚假的消费模式,在不久的将来会导致整个社会乃至世界承受资源匮乏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从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批判到深入分析人的内在本质,阐明了异化的本质,揭示了劳动异化是人异化的根源。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为现代社会物化状态下探究人主体性的缺少及人自身实现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8.
教育异化问题是现代教育反思的奠基性问题。教育的异化可以理解为社会铸就方面的异化与人的精神的自我异化两个方面。社会铸就方面的异化表现为官僚化、技术化和群体化。教育世界异化的精神实质在于人的精神的自我异化即人的生命与人的生命价值的异化。教育异化的精神根源乃机械论教育哲学。超越教育世界的异化必须超越机械论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9.
科技异化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塑造过和实践过的对象物,或者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异己性力量.科学发展现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念和模式,作为一种合理的社会发展理念和社会发展模式,将有利于从根源上消除科技的异化.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的文化与女性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形象符号的生产、传播、消费成为控制和组织当代社会的基础 ,文化呈现出明显的“视觉化”的倾向 ,与之相伴随的是大众文化的兴盛。大众文化通过诉诸于视觉、听觉和想象一体的现代电子传媒技术 ,对女性形象从内到外的扭曲和畸形刻画 ,导致了女性的严重异化。大众文化中性别歧视的存在会加剧了社会文化的失衡 ,而这种失衡则会进一步影响人们对两性平等原则的尊重和倡导 ,导致社会对女性解放的误解 ,不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女性的弱势群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