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国强 《甘肃教育》2014,(20):121-121
正一、开放式阅读导读设计目的:设计开放式导读提纲,提出具体阅读要求,介绍有关参考资料,揭示阅读重点、目标,指导阅读步骤和方法,引导辩议、体验、批判、比较,多元解读文本,彰显阅读个性。设计:1.辩议式导读。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抓住教材主要内容突破点。设置辩因、引导辩程、分析辩果,以求得对课文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如《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就可设计如下提纲:1关于小说的主题有"金钱说"、"同情说"、"势力说"、"爱慕虚荣说"等等,你赞成哪一种?2你觉得于勒、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2.
一、“导、读、议、讲、练”教学模式及操作导 :教师备课时要设计好新课的导入 ,知识间的过渡 ,以及整堂课的导读提纲 ,课堂上围绕提纲导读、导思、导议、导练 ,努力创设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的思路。读 :即带着问题阅读。读的形式有朗读、默读 ;有学生读 ,也有教师读 ;有个别读 ,也有齐读。读的内容有教材、地理图表影像、模型等。通过读 ,明确难点 ,找准“议、讲”环节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议 :围绕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辨析。议的形式可分大组、小组 ,也可分同桌、前后桌。讲 :围绕“读、议”过程中发现的重点、难点、疑点 ,进行精讲点…  相似文献   

3.
一、读、议、说、练、导教学程序1. 读。即自读,指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内的阅读。在自读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自读时要求学生做到:①通过自读,找出所遇到的基本问题;②把基本问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整理出来;③做好阅读笔记,及时记录阅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以及发现的新问题。自读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导读提纲并出示给学生,指导学生读书方法,交待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议。即讨论,指学生互相讨论在阅读中发现的疑问以及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在讨论时,要求学…  相似文献   

4.
《宁夏教育》2005,(6):72-72
确定阅读目的,即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能力,恰当地、有的放矢地组织阅读活动。首先,要确定阅读教材。阅读教材包括课文和例题,还包括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准备的有关学习材料或提供的信息。有的完全放给学生阅读讨论,也有的需要教师从中择取部分内容、段落、语句提供给学生阅读。其次,阅读前要让学生明白本次阅读的目的,教师既可以针对阅读材料提出阅读提纲,又可以放手让学生阅读、讨论。具体要求要以目的为依据。这样,学生便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内容,根据个人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知识的准备状况展开阅读活动了。  相似文献   

5.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可以利用旧知解决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发现教材中通过自学仍未能理解的一些新知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抓好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好途径。但学生的预习必须是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的预习。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先出示预习提纲:(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怎样的?(2)如何进行通分?(3)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点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预习思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旧知来解决新知,促使知识内化,实现认知结构重组。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课堂中,生物教师可通过导读、导做、启思、导议、导结、导练等方法对学生进行问题启迪导学1.导读(1)带问题导读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资料,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们开展了初中思想政治“指导———讨论”式课题实验,通过尝试深感“导读提纲”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节课教学的效果。因此,政治课教师课前必须认真设计“导读提纲”,充分发挥其作用。一、“导读提纲”的设计“导读提纲”是从学生的“学”出发,它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教师必须注意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导读提纲”要能适应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尽量使“导读提纲”成为学生表演的剧本,教师只能扮成导演的角色。“导读提纲”的设计与教案完全不同,它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自检题、讨论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通过教师的启发、指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路子,我们于1985年下半年至1986年上半年,在银川十五中初三化学课教学中,试行了以狠抓基础、培养能力为中心,以自学、实验为主要内容的“自学、实验、讲授、练习”四环节单元教学实验.现将实验情况介绍如下:一、基本做法(一)自学自学是“四环节”的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主要步骤是:1.印发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的自学提纲.提纲以基础题为主,适应配合一些综合性题.如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节,安排两课时讲完,第二课时自学提纲如下:(1)启普发生器由几部分组成?(2)锌粒和稀硫酸各从什么地方放入?(3)反应在  相似文献   

9.
一、巧设提问导读教师梳理课文,从课文整体出发,设计出能贯穿课文内容,支撑全文的提问来引导学生阅读。对提问的设计,不要追求答案的惟一性而限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提倡教学民主,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时要尽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受自身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的影响,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肯定学生的首创精神和新颖独特的见解。培养他们勤于思考,敏于发现,勇于发言,敢于表达的习惯。1.以主问题形成导读提纲。教师设计一系列导读的“主问题”形成导读提纲。“主问…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几年来,我始终把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归纳如下:指导阅读,重点讲解,组织练习,归纳总结.1指导阅读第一步,铺路搭桥.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串讲的方法,为学生铺好路,搭好桥,帮助学生渡过阅读数学教材这个难关.如在代数教材中讲方根这一内容时,先给出三个提纲:(1)方根的定义是什么?(2)方根定义中根指数和被开方数的取值不同,方根会出现什么变化?(3)你对算术根的定义是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11.
实施素质教育 ,要求教学以实现人的充分和谐发展为目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增加主体意识 ,运用主体型教学策略 ,把可能的主体转变为能动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内在的探究启动 ,才能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因此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应通过导读、导思、导议、导练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思维 ,从而提高学生能力 ,发展学生个性。一、导读导读 ,就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和导读提纲阅读教材。“导读”过程主要分三个步骤 :1.通读。其目的是对本节所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初步了解。 2 .…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三个面向方针的指引下,我们从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六步三课型单元教学法"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第一步:导读."导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学阅学."导读"的内容是单元重点课(精讲课),"导读"的过程按三个课型进行:1、自练课(或称"自学作业课").教师在扼要地讲清本单元教学目的要求后发精心设计的自学提纲.自学提纲除必要的参考资料外,主要部分应以作业形式(填充题、选择题,简答题、判断题等)进行,将课文思想内容、结构层次、写作特点等化为作业,让学生进行自学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要巡视检查,及时了解、掌握三个类别的学生作业过程并指导学生解决个别性疑难问题,了解全班性疑难问题,为下一课有的放矢的指导作准备.这  相似文献   

13.
1.提纲导读法。这是在教学实践中比较常用 的一种方法。即由教师事先根据教学内容编写好 课堂复习的导读提纲。导读提纲的内容主要包括: 学习的目标,重点、难点,知识提纲,需要注意的问 题,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提示,与本节课内 容相关的应用性较强的问题包括热点、焦点问题 等,以及相应的课堂练习设计。学生根据导读提纲 的要求自己去复习、思考、练习。采用提纲导读法 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按照导读提纲的要求 自觉主动地复习。其前提是提纲的各项要求必须 明确、详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自学辅导提纲设计得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学兴趣、自学情绪和自学效果。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征和教材呈现的知识特点,我们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来编拟自学提纲。 1.抓教材重点。学生在自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抓住教材中所编知识的重点。教师在设计自学辅导题时,无疑要从突出重点这一思想出发,考虑辅导题的设置。例1,“一位数除两位数”。抓这一节的重点可设下面6道思考题:(1)“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2)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读“26÷2和2)26”时,不同的地方是什么?(3)用竖式计算例2“32÷2=16”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什么?(4)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的方  相似文献   

15.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课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训练学生的阅读做起,阅读能使学生敏捷、正确、深刻地理解和接受知识。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教师必须耐心引导,相信学生,遵循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训练: 一、有的放矢、引导阅读 来进行阅读训练时,大部分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几乎无多大印象,更抓不住要点,因此教师先利用阅读提纲或提供一些问题引导,使学生读有目的,读有成效,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时的理解能力,使他们掌握知识要点,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作业,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阅读的兴趣。这种阅读一般在学习基础知识时采用,是初级的阅读形式。可用下面的方式进行训练: 1.提纲导读:也就是通过指明教材中知识的大致轮廓来进行阅读,阅读时能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并能使学生从较大篇幅的文字说明中迅速地掌握材料中的大致内容。如讲授“运动  相似文献   

16.
教科书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而且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源泉。因此,作为教师,不光自己要认真阅读教科书,研究教科书,同时也要认真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试就化学教学的几个环节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重视课前预习阅读。预习中的阅读活动主要是通读、注点、质疑。开始可布置预习提纲,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在书上标画出预习题的答案。如涉及到元素或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时,可由学生通过阅读,初步了解其性质,用途。待学生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对不必冉出预习提纲,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抓纲,抓重点,发现问题。如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方面的内容,则要求学生通过预习阶段的阅读,把自己能解决  相似文献   

17.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单元主题以及课文特点等,课前先由教师预先设计或师生共同设计阅读提纲;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完成提纲里规定的学习内容。这种略读课的教学模式,就是“提纲导读”模式。这种模式以自觉学习为基础,以独立阅读活动为主线,以默读、批注、交流、互动为载体,最终以促进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升为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导学 ,指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导读而掌握一些阅读方法 ,从而学会如何学习。导学在体现“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师指导下 ,独立自学 ,提出不懂的问题 ,师生共同解决一些疑问 ,教师在学生质疑过程中 ,梳理、筛选出需要导读的重点问题或教材难点 ,通过充分的各种形式的读、议、导、学活动突破重难点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在实践教学中的导学方法主要有 :   一、课前设计导读提纲阅读教学课堂导读程序一般为 :明确课题———尝试探索———教师点拨———悟出规律。根据新教材的特点 ,…  相似文献   

19.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应从培养阅读化学课本的能力着手。如何科学地去指导学生阅读化学课本,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课前预习粗读,了解教材内容 新编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每一节内容,就其结构而言,都是一篇完整的议论文,既有论点,又有论据和结论。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提前进行预习阅读。阅读时首先要向学生讲清预习的意义,拟出预习阅读提纲,让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一、顺着提纲引导读预习是中学生学习知识的必要环节,怎样才能使预习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关键是在预习时要求学生先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预习提纲心中有数。例:预习光合作用一节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可以顺着下列思路去读书:(1)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3)光合作用的机器是什么?(4)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