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价值与真理的有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的本质只能是客体对于主体有用 ,而不能是主体对于客体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真理的本质只能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如实即符合实际 ,而不能是真理对于主体有用。对于一事物的全部真理性认识可以相对地区分为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价值真理不等于真理的有用性价值性 ,它们在反映对象和具体内容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66):15-16
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核心所在,市场经济对于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教育来说有着一定的双面性,在为价值取向教育带来一定机遇的同时,也对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形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首先对于学生价值取向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对于市场经济当中学生价值取向当中出现的矛盾进行探讨,最后对于学生价值取向的教育策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文章,能够为中学生价值取向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音乐的重要精神土壤,也是其艺术形式的直接源头。基督教文化对于西方音乐美学传统具有融合与传承价值,对于西方音乐创作上的主题和题材具有启示价值,对于西方音乐的审美意象具有奠基价值,对于西方音乐的各种体裁建构具有发生学价值。没有基督教,现代西方音乐的发生、发展和繁荣都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服务的价值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实践活动,教育服务就是教育活动的产品,或者说是一种服务形态的产品。树立教育服务观念,对于确定和落实教育目的有着直接的指导性的价值;对于丰富与发展教育理论尤其是教育经济学理论,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对于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对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对于促进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对于顺应“用户第一主义”的潮流有现实价值;还可以促使新型教师观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精神产品是具有复杂物化形态的思维产物,是商品属性和观念形态属性的统一,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精神产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具有塑造作用,非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观察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具有决定作用,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育作为个人及人类社会加速发展的助推器,对于个人及其社会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教育的基本价值包括:认识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积累知识和传承文明的价值等。此外,教育还有一个最基本的价值,那就是生态价值。所谓教育生态价值主要具有以下涵义:教育对于现实中具  相似文献   

7.
法律价值“功能论”是对法律外在价值的一种描述,法律的超验价值不是一种具体的价值,是内在于法律的一种价值信念,它假借图腾崇拜和原始宗教信仰而生成,寓于自然法、神性理性和人类理性之中。法律的超验价值对于法律基本价值的确立和法律信仰的维系与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并能够直接影响立法、执法和司法主体的观念和行为,对于法律正义的实现起着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普世价值"逐渐成为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热点,学者对于普世价值的理解各有千秋,不少人对普世价值的认识存在误区,因此,了解各种观点,理解普世价值的内涵及实质,把握普世价值存在应具备的几个特点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所发挥的价值基础和导向作用,对于积极正确的认识普世价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价值共创是研究热点,也是旅游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旅游业的发展,从价值共创行为的构成出发,探讨感知体验价值和游客记忆对旅游目的地忠诚度的影响机制,并以483名衡水湖游客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游客参与行为和游客公民行为对于游客的感知体验价值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游客的感知体验价值对于游客记忆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游客记忆和感知体验价值对于游客忠诚度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游客记忆在游客的感知体验价值和游客的忠诚度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唯物辩证法素养对于高校教师本身具有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的本体价值,同时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也具有重要的工具价值。提升和充实高校教师唯物辩证法素养的理论修养、思维智慧和哲学视野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教学至关重要。高校教师应当充分运用自身唯物辩证法素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是指衡量社会进步与否或良性发展与否的标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历程。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以社会是否由哲学家(智者)进行统治为标尺来判定社会进步;中世纪,人们把是否符合宗教教义的要求作为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近代以来,经济发展(GDP)成为人们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当下,人们以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人类判定社会进步标尺不断演变的历程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给予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时代     
从影响明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的角度,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军事时代、政治时代,经济时代和化时代。化时代是人类明进步的必然趋势;知识经济是基础,依法治国是保障,明融合是动力,可持续发展是方向。中国正由政治时代向经济时代过渡,又遇到了化时代的挑战。研究时代特殊对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传感器,随时传达并感应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脉搏。和谐教育把类主体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是对当前主客关系下占有式个人主体性导致的教育诸多异化状态反思的结果,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终极理念。和谐教育下类主体的尊重和重建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真问题,是现实和未来教育价值的终极取向。  相似文献   

14.
科学是一种体现人类理性和智慧的化现象.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标志。科学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着为人类造福的社会价值.为人类带来社会福利是科学发展的驱动力和最终价值目标,表现为科学的社会福利特征;科学是获取社会福利的重要条件.是社会福利的一种内质和形态,也就是社会福利的科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There is renewed interest in what can be called an experimentist approach to education research. The claim is that if researchers would focus on experiments and evidence-based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rreversible progress in education can be achieved. This experimentist approach cannot provide the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and human beings needed for meaningful progress in education. Lacking is adequate appreciation for the role of theory, particularly ethical and other philosophical theory. We especially need a theory of our human condition and a keen awareness for how some conceptions of scientific work can influence, and distort, our conceptions of human beings and worthwhile lives. As paradoxical as it might seem at first, to move ahead in education and our service to persons’ welfare, we need to look backward to revisit old truths.  相似文献   

16.
论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伟 《教育研究》2006,27(1):16-19,26
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为人的利益服务。教育是由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就不能不带有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色彩。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观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是人性高于神性、人权高于神权的教育观,是走向进步的教育观,是合目的的、走向文明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7.
“三种文明”“三大纲领”和“三个代表”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不仅存在着形式上的对应性关系。也存在着内容上的相互交叉、相互包容关系。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是人类社会现代文明与无产阶级政党本质特征的完美结合。“三个代表”把建设人类现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党的根本宗旨统一起来。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突出反映了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为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和前进目标。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强调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人之全面发展的社会进步理想。有些人把社会进步单纯等同于经济的发展或GNP指标的提高,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单纯从物的积累或经济发展的角度,不能全面科学地说明社会进步与发展。实际上存在着多元互动的动力结构和制约因素:所谓社会进步,是经济、科技、社会和人的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综合与协调发展的过程。其中,人本身的发展进步是整个社会进步的核心与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必须坚持正确导向,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互联网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它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环境,它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一些前所未有的难题,但互联网的发展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部分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观念陈旧、人力资源结构不平衡以及缺乏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规划等问题。改进当前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需更新观念,创新体制,制定科学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