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良好语感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并没有浓厚的兴趣,这部分学生都是在教师的监督下被动地学习,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很不利。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因素,使学生能够积极、快乐地学习。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生的学习科目中,语文历来令人头痛,可它又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因此,学生即使再厌烦,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学,教师也不得不使劲地传授。这样被动地学,被动地接受,语文教师喊苦,学生叫屈,形成语文学习的怪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不再是为了考而学,不再是为了分数而学呢?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爱学、乐学语文,才会改变这种局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创新的能力,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对语文知识就不再是被动地学习,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配合教师,教学才能收到成效。  相似文献   

4.
正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中以讲解为主,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纳器,不管他们喜欢与否,一股脑地向他们灌输那些毫无吸引力的、枯燥的语法、词汇,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他们对英语毫无兴趣而言,学习变得无奈和被动,在课堂上他们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回答问题和思考问题,只能被动地接受。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无论学习哪门课都需要兴趣,英语也不例外。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学有动力,学有激情,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会对学习产生消极怠慢情绪,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的激情,教学事倍功半。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只是机械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学生  相似文献   

6.
张建兰 《云南教育》2003,(13):27-28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但笔者常常发现:课堂上的一些讨论、合作等方式还流于形式,表面上看似乎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收获很少。有的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号令下被动地、机械地讨论、交流。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引发求“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导入新课时,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  相似文献   

7.
语文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语文学科所带有的情感倾向。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充分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使学习动机得到稳固和强化,并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乃至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8.
任会凤 《考试周刊》2012,(56):34-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主动、积极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1.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崔巍 《语文天地》2015,(2):88-89
笔者在自身多年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激发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供广大同行参考借鉴。一、革新教学观念首先,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理念,变“填鸭式”机械教学为“给养式”引导教学,让学生不再是语文课堂上被动学习的机器,而是主动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让他们充满热情地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其次,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构建和谐平  相似文献   

10.
语文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语文学科所带有的情感倾向。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充分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使学习动机得到稳固和强化,并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乃至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想教好语文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习兴趣,有些学生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知识太死。小学语文教师责任重于山,要积极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在哪些方面有问题,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有侧重点了。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自主积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强迫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摆到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呢?为此,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而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并未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们机械被动地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不能是让学生被动地学习,而是要让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主动权,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创造高效,离不开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忽视,如何去把握或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高效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应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在授课时间、评价、内容上把握一定的度,让学生取代教师的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应该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学习素养以外,还要利用学生对于语文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是大的,但是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培养学生主要人文品质的学科,不仅需要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还需要教师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潜在的学习素养开发,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堂学习,变被动的接受课程教材知识为主动的进行语文教材感悟,从而达到学生乐学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如果学生缺乏兴趣而被动地学习语文.那么一定是一种痛苦。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有这样一句精辟的论述:“教师如果说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就不认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否得以激发。笔者在二十余年的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以下五种语文兴趣导入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以逃脱费时低效的困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的思维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来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要想对学生实施愉快教学,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从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生的学习科目中,语文往往容易被学生忽视,而语文又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故学生即使厌烦,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学。这样被动地学,被动地接受,即使语文老师使出一身的劲,最终还是“高耗低效”。要解决这种问题,就必须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导语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用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19.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学习只是机械地背诵和记忆,渐渐丧失兴趣。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文莹 《成才之路》2010,(18):29-2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厌学和抵制的心态,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如何最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和情境教学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地学习到主动地学习,正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应该深层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