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日教育》2011,(9):50-51
9月,新学期开学。教师又要走上讲台,开始新的教学生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已经进行了十年。回望十年课改之路。各界关注最多的莫过于课程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或者直白地说,就是教师到底要如何“上课”。课改提倡的是教师少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很多学校也把“限讲”作为课改的一个基本环节,而习惯了“以讲为主”的教师们似乎直到现在还没有理顺其中的关系。从“满堂灌”到“满堂问”。“越来越不知道怎么上课了”成为很多教师的共惑。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1994年举办的“柘中杯”“教师一绝”征文评比刚一揭晓,1995年的“建平杯”“教师一绝”征文又擂起了战鼓。人民教师,大多“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但其中也不乏身怀绝技者,诸如“柘中杯”“教  相似文献   

3.
《云南教育》2013,(19):7-8
从1985年第—个教师节畹立至今,已有29个年头,教师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得到提高,人们关注孩子的教育,同时也关注“教师”。让我们一起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的言论有着绝对的权威性,而学生则处于从属的地位。于是,教师的这种“强势”也就造成了学生的“弱势”。经过这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笔者认为,其实,在教学中,“示弱”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5.
袁钫芳 《上海教育》2008,(20):53-54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这是2004年我校领导们就达成一致的看法。我校探索的实验项目是“赏识教育”,其中,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我们也提出了“赏识教师——  相似文献   

6.
“校长王”,姓王名平、26岁出任一所以“穷得连买粉笔的钱都没有”而著称、以教师消极怠工而著名的乡中心小学的校长。3年未到,他竟以独到的“精神激励法”激活了教师的积极性,学校也通过了市级实验小学的评估,跻身于当地名校之列。3年任期刚满,他又被调至另外一所“兔子不拉屎”的学校。3年后,其“精神激励法”再创奇迹:昔日教师的“流放地”成了人才竞相流入的“深洼地”。“王校长”也变成了人们心中的“校长王”。为详探究竟,我对其进行了采访,现将其“秘诀”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郑琛 《四川教育》2004,(12):17-17
2004年是个“教师年”。本刊“论坛”板块以“教师××”为主题,分多期作了“专论”,对教师的生存、发展、科研等给予了充分关注。这既是对第20个教师节节日气氛的烘托,也是对教师问题的比较系列、深入的研究。《四川教育》是为教师服务、为教师代言的刊物,关注教师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本刊持续的话题。明年的“专论”,我们还将把探讨继续引向深入。关于教师问题,教师自己最是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拿起你的笔,参与到讨论中来,让我们共建自己的精神家园。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8.
蔡兴蓉     
《教师博览》2006,(2):F0002-F0002
此公是众所周知的“另类”教师,2002年,湖北电视台曾以“另类教师蔡兴蓉”为题对他进行过专题报道,所以者何?迁也,怪也,犟也。  相似文献   

9.
课余时间,我经常跟教师们这样讲:“不知为什么,我当教师快20年了,按理说经验也不少了,现在面对新课程却不会讲课了。”的确是这样。“新课程来了,我们怎么教?怎样教才是真正实现了有效的课堂教学?”这是广大教师的困惑与呼声,也是大家最为迫切的需要。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有效的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是个“教师年”。本刊“论坛”板块以“教师××”为主题,分多期作了“专论”,对教师的生存、发展、科研等给予了充分关注。这既是对第20个教师节节日气氛的烘托,也是对教师问题的比较系列、深入的研究。《四川教育》是为教师服务、为教师代言的刊物,关注教师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本刊持续的话题。明年的“专论”,我们还将把探讨继续引向深入。关于教师问题,教师自己最是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拿起你的笔,参与到讨论中来,让我们共建自己的精神家园。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11.
余光明 《四川教育》2004,(12):12-13
2004年是个“教师年”。本刊“论坛”板块以“教师××”为主题,分多期作了“专论”,对教师的生存、发展、科研等给予了充分关注。这既是对第20个教师节节日气氛的烘托,也是对教师问题的比较系列、深入的研究。《四川教育》是为教师服务、为教师代言的刊物,关注教师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本刊持续的话题。明年的“专论”,我们还将把探讨继续引向深入。关于教师问题,教师自己最是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拿起你的笔,参与到讨论中来,让我们共建自己的精神家园。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12.
刘党桦 《江苏教育》2007,(21):43-43
我们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也越来越难做了。这几年教师和学生关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道尊严”渐行渐远,“民主、平等和对话”成为主流,这是进步。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现在的“主流”有时也会变成“独流”。失去了应有的多样性的补充.要知道矫枉过正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是个“教师年”。本刊“论坛”板块以“教师××”为主题,分多期作了“专论”,对教师的生存、发展、科研等给予了充分关注。这既是对第20个教师节节日气氛的烘托,也是对教师问题的比较系列、深入的研究。《四川教育》是为教师服务、为教师代言的刊物,关注教师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本刊持续的话题。明年的“专论”,我们还将把探讨继续引向深入。关于教师问题,教师自己最是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拿起你的笔,参与到讨论中来,让我们共建自己的精神家园。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14.
社会本质上是一个新旧问题交杂混合的问题集合。旧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产生,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给教师“减负”我国已声嘶力竭地喊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但令人遗憾的是,解决问题的进程是如此缓慢,取得的实效是如此地微乎其微。难道真要让“翘首以待”的教师等到“花儿也谢了”“心儿也凉了”?  相似文献   

15.
赵亮 《今日教育》2013,(11):54-56
“卓越课堂”行动计划推进已一年有余。在行政推动到学校响应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已自觉成为“卓越课堂”的创建者。本期推荐的文章正反映了两位教师立足本学科构建“思维导图”,用实际行动创新课堂教学的智慧。刘良华教授曾指出:“如果教师既不阅读,也不观察,也没有改进自己的行动,这就意味着教师今天的生活是一种‘混世’状态。”他倡导所有教师都应当参与到行动研究中来。课例就是教师进行行动研究最好的舞台,而“卓越课堂”行动则为广大教师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于是,各式各样的“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培训”“校本教研”“发展性教学”“反思性教学”“研究性学习”便如同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教师职业是一门专业。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能”。我国也于1994年颁布了《教师法》:“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  相似文献   

17.
王建强 《四川教育》2004,(12):13-14
2004年是个“教师年”。本刊“论坛”板块以“教师××”为主题,分多期作了“专论”,对教师的生存、发展、科研等给予了充分关注。这既是对第20个教师节节日气氛的烘托,也是对教师问题的比较系列、深入的研究。《四川教育》是为教师服务、为教师代言的刊物,关注教师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本刊持续的话题。明年的“专论”,我们还将把探讨继续引向深入。关于教师问题,教师自己最是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拿起你的笔,参与到讨论中来,让我们共建自己的精神家园。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18.
李俊霞 《四川教育》2004,(12):15-16
2004年是个“教师年”。本刊“论坛”板块以“教师××”为主题,分多期作了“专论”,对教师的生存、发展、科研等给予了充分关注。这既是对第20个教师节节日气氛的烘托,也是对教师问题的比较系列、深入的研究。《四川教育》是为教师服务、为教师代言的刊物,关注教师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本刊持续的话题。明年的“专论”,我们还将把探讨继续引向深入。关于教师问题,教师自己最是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拿起你的笔,参与到讨论中来,让我们共建自己的精神家园。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19.
何伦忠 《四川教育》2004,(12):18-18
2004年是个“教师年”。本刊“论坛”板块以“教师××”为主题,分多期作了“专论”,对教师的生存、发展、科研等给予了充分关注。这既是对第20个教师节节日气氛的烘托,也是对教师问题的比较系列、深入的研究。《四川教育》是为教师服务、为教师代言的刊物,关注教师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本刊持续的话题。明年的“专论”,我们还将把探讨继续引向深入。关于教师问题,教师自己最是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拿起你的笔,参与到讨论中来,让我们共建自己的精神家园。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自2006年始开展了教师教科研的“草根”实验——“个人课题”的研究.旨在让中小学一线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做自己的研究;为一线教师找到一条直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途”。经过几年的实践,“个人课题”研究花开全国,研究开始从早期的“量的扩张”逐步转向“质的提升”,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格局,研究过程也日趋规范。本文梳理了近几年的市级“个人课题”研究发展的脉络,探寻其特点与趋势,以期进一步推进教师教科研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