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立"一平台、两重点、三适应、四转变"的工作思路,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先导。在此基础上,着力构建紧密、稳定、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育人的运行机制,包括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沟通与协调机制和保障与约束机制,破解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性障碍。按照层次高低,可将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分为项目需求模式、平台互助模式和战略联盟模式,其中在战略联盟模式下构建"五共一体"的校企合作育人体系,是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面对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合作能力不强""合作层次不深""合作渠道不畅"等问题,搭建新的育人平台,创新育人体制,改革以往校企松散的合作模式是必由之路。基于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总目标,探究产教融合实践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对产教融合园进一步释义,并提出产教融合园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治理框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现状,梳理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对策,以期为创新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提高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就业导向,介绍了校企协同创新"双导师制"育人模式的内涵及构建的重要性,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分析目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明确校企双导师职责,优化校企协同创新"双导师制"育人模式,以培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双高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模式创新、开放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和效果检验模式创新4个方面构建了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运行机制。4种创新模式相互协同、相互作用,成为开放性实验室培养"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往往存在培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培养平台供给与需求不对称、学生培养驱动乏力等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没有实现校企对称性共赢。"三三一体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通过校企学、研、产三大职能一体化,实验室、工作室和研究室三大平台一体化,实验项目、生产项目和研发项目三层次项目一体化,以及以上三个方面整体一体化运行,能够使校企合作在较高层次上实现对称性共赢,深化校企合作育人,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校企协同育人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促进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校企协同育人需建立"政府主导、四方合作"的理事会和运行机制,"三三联动"的合作育人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约束保障和沟通协调机制,落实教师育人责任等育人机制。建立"递进式"企业学院人才培养班级体系。建立"一院一案"课程体系、"生产与教学共担"的联合团队、校企互补的实习基地、校外工匠精神实践基地、实践教学6S职业标准化育成体系等企业学院"嵌入"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模式的主要类型有:合作就业模式、校企协同模式、引企入校模式及校企一体模式。这四种模式在合作维度、目标一致性、合作体制、运行机制及主要教学模式诸方面各有特性。本文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模式实践:校企协同模式实践,即订单培养驱动,校企协同育人;引企入校模式实践,即企业入驻校园,校企密切互动;校企一体模式实践,即专业企业一体,生产教学融合。  相似文献   

9.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基于工作而学习"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国际上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施了"1+3+N"的试点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协同育人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三段培养、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对其他院校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旨在政府、行业、高校、企业多方联手合作,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多方联合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当前协同育人还存在合作过程过于形式化、内容单一、协同机制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只有“政行校企”协同育人全面推进,各方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校企合作才能持续有效实施。为此,文章从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合作协同育人的模式等方面对协同育人有效运行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以及对翻译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提出以教学、科研、就业为主体,促进校企之间深层次合作。共建合作平台、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课程开发、共建教学团队、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等方式,能够促进学校优势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拉近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距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是由师范大学主导、政府配合共建的以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为核心任务的多功能综合性研究实践与服务基地。在实验区的支持下,"U-G-S"实践教学共同体能够取得资源效能、创新能力、决策执行、培养成本等方面的协同效应。为促进实验区与"U-G-S"实践教学共同体的融合统一,可以从认可协同旨趣、融合协同范式、延展协同主体、提升协同境界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新工科背景下“二元制”校企合作的局限性,提出“三元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方式并进行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升级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也在不断演变,从"企业配合"到"校企联合"再到"校企一体",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校企合作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致使诸多校企合作教育研究论文中时常出现"校企合作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合作教育"等概念混用的现象。明晰其阶段性特性、厘清概念,无论是对校企业合作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对职业教育的深入实践都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姜强  张正玉 《成人教育》2014,34(10):109-112
通过分析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三国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经验,得出三点重要的启示:第一,一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个总体的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制度框架和战略规划。第二,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良性发展,需要政府为主导,社会通力合作,强化推动。第三,注重职业教育与企业利益的结合,以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在学校、企业和政府方面均存在一定困境。在现有条件下,应当不断提升职业院校自身内涵,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稳定组织架构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校企技术、产品、培训中心,"三级贯通"体制机制平稳运行。但是",三级贯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仍需在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校企文化融合对接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要使校企联系更加紧密、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引校入企”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两者的结合是职业院校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创新。通过对“引校入企”模式的内涵解读和实践运行,表明“引校入企”可以实现企业和学校的深度合作共赢,可以实现学生德技兼修的全面培养,可以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案例支撑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2006年“国家示范建设计划”到2019年“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内涵重构体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进的历史变迁特征,在动态调整中不断确立新理念、新定位、新模式、新使命。在“双高计划”引领下,站在新的起点上,高职教育应厚植开放性与类型化,塑造未来高职教育形态;强化高等性与创新力,转变内涵发展范式;兼顾国际化与本土化,探索高职教育发展的中国方案;并蓄政策引领与自主创新,形成高质量发展生态;提升校企合作与“智能+”水平,引领高标准产教融合;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开创高水平办学格局。  相似文献   

19.
"双高"建设要求把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本研究以高职教育发达的浙江省为个案,对其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进行总结概括,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双高"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职业院校发展规划执行实质是“政策文本”到“政策执行”纵向下移的过程,彰显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诉求。从认识论基础出发,深入剖析了职业院校发展规划执行忠实性、本体性、联动性等原则的哲学释义,同时运用协同治理分析方法,提出了职业院校发展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的问题。基于此,职业院校发展规划执行碎片化的防治策略包括主动嵌入政府整体发展规划中,增强发展规划的认同度,实现“政—校”执行目标的帕累托最优效应;合理使用教育政策工具,激发发展规划执行主体的内生动能,实现“校—部”多层次公共利益的整体效应;构建“协调—监控”机制,提升发展规划执行的组织效能,实现“部—部”协同创新的内生动能;全面融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程度,实现“校—社”资源供给侧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