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以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工科教育模式已暴露出诸多不足,新工科建设迫切需要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而产教融合优势互补、协同育人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文章以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以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新工科视域下产教融合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以现代产业需求为指引、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全过程校企合作教学为主线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20,(3):125-128
"新工科"是我国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内涵是以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复合型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具有战略型、创新性、系统化、开放式的特征,突出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的对策,并以大连大学建筑学专业为案例,总结了在 "新工科"背景下围绕解决"四个度"的问题,构建做、学、研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具体实施做法,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加快推进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对于培养新工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未来工程技术人员的素养.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的高素质新工科人才,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以及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探索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这些策略在衡阳师范学院传统工科专...  相似文献   

4.
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应主动适应新工科的发展形势,努力融入新工科的建设理念。文章在简要介绍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融入新工科的培养方案修订的具体举措,包括课程体系的设置、德学兼修的引领、开设学校的特色课程、设置新工科的标志性课程,最后,提出新培养方案修订后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思路,通过产学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经济条件下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具体措施,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现"由学科导向到产业需求导向,由专业分割到跨界交叉融合,由适应服务到支撑引领"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校为适应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人才需求,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运动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专业综合性、实践性强的核心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新工科倡导的创新型、综合型工程教育理念为核心,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依托,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方法,以适应当前行业技术发展要求.在配置虚拟...  相似文献   

7.
在国务院和教育部系列政策的指导下,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面向新工科对以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为代表的矿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树立了“学生中心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搭建政用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了“能力导向多维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建立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交叉融合多元协同”实践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构建了“基于新工科的多元协同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多元协同培养的实效。形成了矿业类人才“一中心两融合三层面四维度五能力”全方位全过程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可为我国相关高校工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新工科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对工科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本研究以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类专业为例,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工程认证理念,探索构建基础—专业—综合创新多维实践体系,深化产教共频对接产业链,推进科教互促互进提升科技服务能力。通过探索多元共融协同育人的工程范式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培养符合食品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9.
当代各种新兴技术已逐渐改变社会产业生态.为应对新形势下新经济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加快推进新工科工程教育.当前高职院校对新工科建设缺乏理念更新和统筹建设,学生新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个性化发展平台、可持续的组织运行机制和深入有效的产学沟通.据此,提出更新工程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内外部资源,探索产学协同、项目实践、专创融合的育人路径,培养掌握智能制造新技术、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9,(5):113-117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产业和教育在资源、信息方面充分融合,而新工科是随着产业发展变革而成长出的新兴的工科领域。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契机,如何建设和地方产业需求高度吻合的计算机类专业群是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内涵发展的关键。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契机,立足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协同技术创新平台,政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平台,探索适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路径,推进跨学科专业深度融合和探索开放共享的新工科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1.
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内涵与培养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程意识是现代工程师最重要素质之一,也是当今高等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本文在探讨工程意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教育中不利于工程意识培养的因素,结合我院情况从4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Engineering education has more than 200 years of tradition in Hungary. Chemical engineers are trained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udapest (TUB) and at the University of Veszprém. The curriculum of the TUB chem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given. Undergraduat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offered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kolc, at the Janus Pannonius University in Pécs and at the University of Veszprém. Curricula of the latter two are given. The TUB has several environmental specialization opportunities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but at present no separate undergraduat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offered. Such a curriculum is now under preparation and will be introduced in 1998. Several technical colleges also offe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where the duration of the training is 3 year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a very suitable form to add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to the existing engineering knowledge of graduate engineers. The TUB and the universities in Miskolc and Veszprém are all very active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4.
回归工程实践是基于现代工程活动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规律,工程教育现状与社会需求提出的工程教育理念,是超越技术范式和科学范式的现代工程教育观。但在具体实践中,回归工程实践及其相应的工程教育模式改革面临对工程实践理念认识模糊、专业建设与课程设计背离工程实践特性、工程人才培养脱离工程实践需求等问题。当务之急是通过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科专业融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工程教育真正回归工程实践,切实推进工程教育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5.
论工程教育的科学主导与工程回归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所面对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沿袭50年代按照机械还原论建立的教育体系以及分数至上和唯技能论的传统所致,文章就此进行了哲学分析,认为,系统观点、循序渐进原则和科学主导的理念是目前工程教育改革应对挑战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一新生和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重视第一堂课、理论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手段和改革教学模式四个方面就如何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的教学质量浅谈了几点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大工程观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高等工程教育的大工程观,是以责任意识为导向的操作综合、价值综合和审美综合的统一;思维整体性和实践可行性的统一;工程与科学、艺术、管理、经济、环境、文化的统一。21世纪的工程人才必须具备工程知识、设计、判断、协调、知识更新等六大能力,要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生管理、教师队伍、文化建设、对外合作六个方面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进行适应性改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建筑物不断向更高更深的方向发展,对建筑物地基和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给我们大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新课题,本文针对这一现状,首先阐述了岩土工程、工程地质的定义、任务和教育现状,分析了这两个专业的教学现状,讨论了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高等教育的区别和联系,分析了两个专业高等教育的未来和教育方向,明确提出教育部应将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均作为二级学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结合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实践,系统总结了实验中心在资源整合、规范管理、教学改革、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和效果,整合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能源动力类实验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科专业传统课程实验存在内容陈旧,与实际工程应用脱节等问题,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现代数字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为例,优化课程质量标准,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教学基地建设和教师梯队建设,构建了工科专业实验教学对接工程应用的新模式。实践证明,实验教学对接工程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工程思维,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