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提高桌面虚拟实验建模效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桌面虚拟实验开发中,建模得到实验对象的三维模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能提高三维模型的开发效率,将会加快整个虚拟实验开发的进度。该文基于大学物理光学衍射实验的开发实例,分析了虚拟实验三维模型开发中诸多细节因素,进而总结了提高建模效率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实验教学是理工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网络技术的增强,虚拟实验已经被课堂教学和远程教学所采用。在虚拟实验的开发过程中,构造三维模型是基础和核心。大学物理虚拟实验应用3ds max的模型制作实践,为建模开发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网络三维虚拟实验已经成为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对于网络三维虚拟实验的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和实现却不多。阐述了利用虚拟现实工具软件Virtools技术结合DWR技术,实现网络三维虚拟实验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模型,并通过平面度误差测量虚拟实验的开发实践,探讨了模型的应用过程和具体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质构造特点和本科教学要求,确定三维地层认知虚拟仿真实验目标,通过结构剖析、模型分析和综合设计,开发完成以GIS技术为核心架构的三维地层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在该系统平台上,学生可通过互动、自主和探究等网络在线学习方式,进行地质构造学课程"断层与断面产状识读及断距量算"的虚拟仿真实验,实现建模、查询、分析、考核等集成式、一体化实验教学目标。该系统采用B/S架构自主开发建立,由视图导航、模型操作、查询量算、三维分析和外围服务5个核心模块组成,涵盖18个知识点。  相似文献   

5.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充分利用个性化实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阐述了基于Web的机器人虚拟装配的个性化实验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介绍了机器人三维建模与编辑、虚拟装配人机交互主界面设计和个性化实验网站的设计,实现了网络环境下机器人各功能模块的虚拟装配.  相似文献   

6.
网络三维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虚拟现实技术特性,结合代表性的案例,分析网络三维虚拟实验系统的基本构成框架。依据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流程,以化学虚拟实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开发为例,介绍了基于Virtools开发网络三维虚拟实验系统的方法和过程。最后,对网络三维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结合新工科建设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了天线制造过程三维虚拟实验。采用虚拟生产过程仿真软件Quest实现了制造过程虚拟操作和虚拟制造实验,利用Quest软件的车间三维布局与物流建模功能实现了制造过程建模、参数仿真等实验内容。虚拟仿真实验激发了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生产技术的感性认识,能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中生产装备不足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能弥补传统物理实验的不足,现有物理实验仿真软件大都是二维的,教学效果有限。采用Three.js 3D技术,以“撒克逊碗下沉实验”为例,通过构建三维模型突破平面限制,实现一个立体的、在线的交互式虚拟仿真系统:通过对实验器材和过程三维建模,实现立体仿真,设计了4种实验探究变量间关系,虚拟教师提升可观察性,视频、语音增加了趣味性。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以Unity3D为开发引擎,以C#为脚本语言,以3ds Max为建模工具,开发了一个以矢量网络分析仪为核心的三维虚拟微波实验系统。该系统采用图形化用户界面构建实物三维模型,能够生成Windows环境下的可执行文件,在PC机上运行。学生可利用该系统学习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构成、性能以及功能,并可利用该系统对基本微波器件进行模拟测试。系统也可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结合开发实践,阐述高压电气设备三维虚拟实验系统中虚拟场景的建模与优化,实现将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相结合,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