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分析了成教生专业能力学习需求与现行人才培养脱节的现状,确立根据行业、产业、职业、企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实现成教人才由"知识型"培养模式向"能力型"培养模式的转换与提升。根据专业能力培养需要,构建"基本技能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兼顾"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提出运用"治理"理论和管理学方法构建成教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是示范校建设所面临的挑战。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积极探索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最终构建了"三阶段四能力"课题体系,并为中职农机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专业建设以围绕行业核心能力要求,改革课程体系,确定和建设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创新"技能+项目"的教学模式,构建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以企业的需求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化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进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寻找校企合作;探索"订单式"培养;强化职业能力教育和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法,强化形成化学化工类专业实践能力教学的新体系和新机制,为社会培养化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应用型人才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课程体系改革的总目标是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在新形势下,大学人文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及转型需侧重于以下几方面:以就业促改革,实现由"研究型课程体系"向"应用型课程体系"的转换;加大社会实践力度,实现由"知识为主能力为辅的课程体系"向"能力为主知识为辅的课程体系"的转换;开展学科导师流动制,促进相关学科的交流与互动,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在学生经济学应用能力培养上存在的不足,指出未来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层次的课程体系设置、完整的配套教材体系建设、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和教、学激励机制的合理设计等方式调动教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以强化经济学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经济学应用能力为目标,实现"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成功改革。  相似文献   

7.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以培养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和国际商务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该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对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应遵循的四条原则,建立"语言+商务+综合+个性"的商务英语模块化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朱虹  王立军  石磊 《电大理工》2010,(4):70-71,74
根据高职教育"理论基础够用,动手能力突出"的教学改革理念,对《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进行基于能力目标的课程改革,建立了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重点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项目化"教学,同时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观,本文分析了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构建的"四层五块一贯穿"课程结构下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并以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为例,探讨了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一直沿袭大学课程模式,不利于实现以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目标,在课程体系设置、教材编写和使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习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存在不足。"基于工作过程"高职教育课程建设是将企业需求与教育需求密切结合的职教模式,有助于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培养。本文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课程现状出发,建议从整体优化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课程开发与设计、做好"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和设计的配套工作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由于目前传统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格、质量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对日商业贸易的需求,构建并实施具有我院特点的崭新的日语人才培养实训课程体系迫在眉睫,经过探索,我院正逐步形成了一种基于应用能力为本位,走"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之路的新型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是课程模块化能力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研究以"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化建设为例,分析了其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不足与模块化教学四维变革,解析了新闻学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构及其课程模块化建设,并重点探讨了项目驱动式教学、多媒体案例教学、多元化模块实践、衔接式新闻采写读评报训练、针对性自主学习、科学化考核模式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与运用.  相似文献   

13.
如何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要求进行岗位群分析,在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分解基础上开展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并将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有机衔接起来,才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所在。为此,本文就如何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型高职课程体系建设落到实处的原则、内容、路径及保障体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并试图构建起一套符合职业教育目标与规律要求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丽 《广西教育》2011,(30):50-52
论述了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通过构建"产品导向、项目递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立足岗位群,确定岗位能力,重构"以真实电子产品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岗位能力达到行业职业技能标准。  相似文献   

15.
界定了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模型及课程体系的概念,介绍了基于职业能力模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步骤,并结合广西青年干部学院青少年教育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基于职业能力模型的课程体系,为高职教育其他专业的课程体系编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职工程力学课程存在着忽视培养学生工程意识、追求教学内容系统性、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为此,大连水产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并尝试了"能力本位"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体系,即强化工程意识,树立"能力本位"思想;整合课程内容,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能力本位"的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按照"观念先行、点面结合、实现通识、突出特色"的建设思路,以授课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严格课程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努力建设"结构合理、符合时代需求"的课程体系,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职汽车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汽车制造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与学习领域设计,确定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教学内容,共建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构建汽车制造类专业专业能力本位、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并进行了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考核改革,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贸易全球化,社会需要大量既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又有商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基于"工学结合"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动态调整和全面优化原有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职业资格证书为依托、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体现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从课程体系总体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思路、课程体系方案和教学方法等四方面,介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科专业设置与建设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特点、职业岗位需求,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个平台,多项能力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