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法制节目不少案例通过纪实手段报道公民或法人之间的敏感问题,满足观众了解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问题的愿望,很受观众欢迎。但暴露过大、侵犯到公民隐私的问题也时有发生。由于法制节目的定位和特征决定其内容必然是人们的法律实践和法律行为以其所引起的法律关系,电视法制节目制作者必须处理好节目中的暴露性和公民隐私权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知识、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电视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在中国电视史上,与法相关的电视节目有许多,但学者们公认第一个正式的法制栏目是1985年5月22日上海电视台首次试播的《法律与道德》。近年来,电视法制节目发展很快,呈现出繁  相似文献   

3.
吴旭东 《视听界》2002,(4):23-23
电视类法制节目是要让观众在收看节目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的熏陶和教育,感受到法律就在他们身边,明白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因此,普法意识是其必备的因素。一、加强法制节目的法律含量。法制节目不能等同于“热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实施,电视法制节目逐渐成熟,这对于普及法律知识、提升法律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以及树立法制信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一些有识之士在高度评价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同时,也针对其繁荣发展背后可能带来的问题表示担忧并提出警告和建议。其中,电视法制节目的伦理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正义良知为宗旨,运用电视的多种手段,对某一法律事件或某类社会现象进行多侧面、立体式报道的一种信息传播形式。这就要求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要具备更高的素质。笔者就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从三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见解。主持人应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让人们提高法制观念及意识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电视媒体的优势是法律教育及引导,使其人们可以认识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我国法制教育的主要宣传平台是电视法制节目,本文主要以江苏省盐城广播电视台为例,对电视法制节目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以实现普及法律的目的,采用多种形式来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为法制社会建设的推进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节目的价值理念彰显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传播所要实现的社会功能。二十多年来,我国电视法制节目以传播法律知识和增强国民法制意识为目的,始终把法治、道德、社会作为核心内容,其产生、发展和兴盛的每一个脚步都记录并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民主与法治进程,并在当前到达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水平和影响。一、电视法制节目传播价值理念的演进过程由于电视传播的独特优势,我国电视法制节目从诞生  相似文献   

8.
蒋朝霞 《视听界》2009,(1):110-111
电视法制节目如果仅仅是案例的报道,或者案例加上法律条文解释,而没有对人的关注,就失去了法制节目的张力和支撑。法制节目强调的知识性并不是单纯说教和灌输法律条例,而是以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去把握新闻事件,并融入电视人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关注法律背后的人物命运,将一种人文思想贯穿于节目的内容和风格之中,让观众有所震撼、感悟。  相似文献   

9.
房芳 《青年记者》2004,(7):59-59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知识、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电视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80年代,我国出现了早期的电视法制专栏《规矩与方圆》和《观察与思考》。2000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统计,45个全国卫星频道中,已开办了法制专栏的有33个台,不少电视媒体因法制节目办得有声有色而名声大振,法制节目也与时俱进,逐渐成为各电视媒体的强档或金牌节目。如央视的《今日说法》、重庆台的《拍案说法》、安徽台的《法眼看天下》等等。其中,山东电视台的《道德与法制》是全国开办时间最长的法制栏目,它创办于第一个全民普法五年规划开始实施的第一年1986年,栏目收视率和观众满意度在全台各栏目中始终名列前茅,并多次获得全国大奖。  相似文献   

10.
何波 《视听纵横》2002,(1):64-66
所谓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精神、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电视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从80年代中国早期较单一的电视法制专栏《规矩与方圆》和《观察与思考》开始,它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的恢复和建设、电视传播水平的提高,以及传播规模的扩展而逐步发展起来,其具体节目形态以及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清晰、成熟。目前,在我国已经开辟法制节目的近200家电视台中,电视法制节目纷纷进入了播出的黄金时段,湖南电视台甚至出现了“长沙政法频道”这样的法制专业频道。  相似文献   

11.
刘欣然 《新闻前哨》2013,(12):51-51,55
伴随我国法制化建设的进程,我国电视法制节目也保持同步发展。电视法制节目的兴起不仅丰富了电视荧屏,也在普及法律知识和推进法制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那么,一档成功的电视法制节目,如何才能够做到寓教于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吸引观众收看,最大化发挥法制电视节目的宣传教育作用?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电视法制节目竞争激烈的时代,公信力对于电视法制节目来说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它是电视法制节目吸引受众眼球和耳朵并取信于受众的法宝,是电视法制节目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更是电视法制节目发挥其社会影响力的前提条件。电视法制节目的公信力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体现了电视法制节目的权威性、美誉度以及在公众中的影响力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电视法制板块的异军突起 法制节目已无可非议地跻身于中国电视节目的主流行列。这些节目立足本地新闻资源.以现实案件为标本.以普及法律知识、倡导法制意识为宗旨.形式上深入浅出、真实客观.多方位,多层面地反映我国社会法制建设进程中的进步和变迁。可以说.如今的法制节目已融进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把他们的焦虑、义愤.失衡情绪导入法制的理性轨道.唤起大众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4.
电视法制节目,是指以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及普法为内容的电视节目。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之相应的是近年来各级电视台拍摄法制题材电视节目的热度也在逐渐升温,我们注意到,电视法制节目的数量和比例较以往明显增多,有的节目还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拟从现时的电视法制节目出发,对其略作探析。一、电视法制节目的现状综观各电视台的法制节目,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在荧屏上,一是固定法制题材以专栏形式播出的节目,也就是栏目化的电视法制节目,如中央台的《社会经纬》,山东台的…  相似文献   

15.
兰冰冰 《大观周刊》2010,(37):32-32,26
随着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新进展。受众对于法律知识的需求迅速提升,电视法制节目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异军突起,法制题材、案例的报道与评论、充满理性精神和思辩色彩、宏扬正气的法制类节目已迅速成为当前受众较为突出的显性需求,并且迅速占领了电视社教节目的半壁江山。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媒体都在大力发展法制节目,很多电视台相继开办了《评案说法》、  相似文献   

16.
电视法制节目是向公众阐释法律事件始末、宣传正确法制思想、普及法律知识、实现法制教育的节目形式。随着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公众法律意识显著提升,并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因此对电视法制节目的内容、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电视媒体市场化运营发展的影响下,电视法制节目的普法服务功能被削弱,内容泛化、形式娱乐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电视法制节目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电视法制节目亟需找准自身的定位,积极承担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的社会责任。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创作及报道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究强化电视法制节目普法服务功能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吴旭东 《视听界》2006,(3):75-76
一、选材注重取舍,体现法制含量的“深度”在众多的题材中怎样才能选择出适合电视法制节目制作的内容?这就需要选择有较高法制含量的题材,并进一步挖掘,用“放大镜”来观察题材中的法律点。前几年,我们曾做过一档节目《一根鱼丝引发的官司》。从表面来看,一根鱼丝哪有什么法律含量?但经过深入的采访发现,这起由一根鱼丝引发的官司其实包含了许多法律问题。一名孕妇在饭店吃饭时,不小心将鱼丝扎在自己的食指里,随后她去当地的医院就诊。这家医院未能及时治愈伤口,以致这名孕妇一次次用药治疗,最后不仅导致其手指残疾,还造成腹中胎儿不能正常…  相似文献   

18.
法制节目就其传播的社会效应,有时就像一把双刃剑,一面它在推进依法治国和普及法律知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另一面有可能因为某些节目中的不当画面和语言在无意中传授着犯罪方法,带来负面影响。既然如此,对于涉案报道特别是刑事案件的报道如何把握好尺度?换句话说这类法制节目的制作中有哪些禁忌需要我们加以注意?第一,不要片面追求感官刺激这几年,一些电视法制节目为了追求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穆晶 《记者摇篮》2009,(11):64-64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知识、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电视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法制节目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案例向人们反映出案例背后的本质,给观众提供借鉴和思考,观众在了解案件事实的情况之后,希望获得通俗易懂的解疑释惑,因此,承载着教育和人文关怀目的。  相似文献   

20.
肖嵩 《传媒观察》2014,(12):24-25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电视法制节目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的改变,但电视法制节目也存在内容和形式严重雷同、节目内容低俗化、和司法的关系处理不当、缺少对案件的深入和理性分析,影响了电视法制节目的传播。因此,必须从理解法的精神和本质、电视法制节目传播手段两个层面出发,才能实现电视法制节目的传播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