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所谓短新闻,应该是浓缩新闻事实精华的新闻精品。首先它的新闻价值要高,其次它的篇幅要短。可以用“言简意深”来说明短新闻的特点。如何写好短新闻?我的体会是:写好短新闻,一是提炼主题要“精”;二是选取材料要“精”;三是文字写作要“精”。提炼主题要“精”何为主题?主题应该是一篇新闻作品提出的重要问题和体现的中心思想,是选择和组织新闻材料的依据,也是贯穿新闻写作过程的主要线索。用通俗的话说,主题是一篇作品中“画龙点睛”之笔,没有这一笔,短新闻也就失去了“灵魂”。  相似文献   

2.
新闻为什么要短新闻媒体必须强调多写多发短新闻,这一宗旨永远不会改变。什么叫短新闻?短新闻是报刊上的一个品种,而不是一种体裁。它主要是一个量的概念:字数少,篇幅短。一般短消息应把字数限制在500字以内,短通讯和短评论在800字以内,最长不超过1000字。新闻为什么要短?一是新闻规律决定新闻要短。新闻就是告知信息。当今  相似文献   

3.
短新闻写作手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老记者说:“干新闻这一行,最难写的是短新闻。”这位老记者之所以这样说,我想主要是因为在短短的篇幅里,有时要反映重大题材,有时要重现精彩的场面,有时要表现出磅礴的气势,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笔者翻阅中外短新闻佳作,觉得以下几种短新闻的写作手法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一、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它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即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外国新闻学中讲的接近性,就是这个意思.大量的优秀短新闻作品表明,以小见大,是短新闻写作中常见的手法。为此,要求记者(通讯员)要大处着眼,全局在胸.尽管笔下所写的只是一些具体的新闻事件,而心中所想的,眼光所射及的,却是广阔的、深远的内容。应透过一厂、一店、一人、一事,反映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问  相似文献   

4.
短新闻琐谈     
新闻要短,但并非单纯的篇幅要短,还应具备以下四点:1.短而实。新闻要“言之有物”,长而空不好,短而空也不好。新闻来源于客观事实,事实是新闻的基础。离开事实,就没有新闻。胡乔木同志在谈到这方面问题时曾指出:“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  相似文献   

5.
多写短新闻     
我在农村基层工作,经常采写一些乡间短新闻。自去年四月以来,我先后在《四川民兵》、《四川农民报》、《四川工人报》等报刊,及县人民广播站发表了七十多篇稿件。还分别被《南充日报》、《四川农民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通讯员。下面谈一点采写短新闻的体会。短新闻要凝聚一点,短小精悍。我开始写稿时,总想写出“大部头”,有分量的长稿。于是使劲拼凑材料,拉长篇幅,因而写出的稿子主题不突出,事例不典型,费力不小,不能采用。后来,我仔细琢磨《新闻与写作》上一些作者谈写作体会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报纸当中,通常最吸引读者的新闻是现场短新闻,它是报纸的轻型武器,是报纸大餐中最不可缺少的“佐料”,它包含着一是现场的情形,二是短的叙述。两者的相互融合就构成了现场短新闻的简洁美。简洁美是时代特征的体现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形势发展时不我待,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要应该发扬“短、快、活”的优良传统,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因受众文化水平的提高,不但要求及时获得更多新闻信息,还要求在短新闻中得到美的享受。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记者必须在采访与写作上下功夫,在题材选择、报道时间、作品篇幅上都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  相似文献   

7.
现场短新闻,是新闻体裁中的一个新品种。因而对它的定义,似乎还投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界定。 据中国记协的阮观荣先生的说法,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这虽然还不能称为现场短新闻的准确定义,但可以说基本上包括了“现场短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内容特点。这就是:一要新闻价值高;二要现场感强,能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三要篇幅短小。如果具备这三个特点,应该说就是一篇不错的现场短新闻作品了。  相似文献   

8.
新闻业务编辑部:我是一个只有两年记者龄的记者。前不久,我翻看了自己所写的新闻稿,大多是一些使人看过就了的短小的“易碎品”,看后使我感到有些茫然,写这样的短新闻究竟能否成才?新华社的李普同志是国内新闻界里少有的以写短新闻成名的记者。他的《开国前后的信息》一书所选辑的新闻作品也多是些短新闻。这些作品篇幅虽短,但题材分量很重。从写作手法上看,言简意赅,寥寥几笔就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个人物形象或事件,  相似文献   

9.
时下,倡导采写短新闻,特别是现场短新闻已蔚然成风,这对新闻改革和改进文风确有好处,随之带来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在短新闻中能不能和要不要适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主张“能”和“要”的人为数不少,他们的根据是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持相反看法的也有人在。有人认为,既然是短新闻,短小、精悍,就不必面面俱到,使用背景材料,会把新闻拉长;也有人认为,三五百字的短新闻,篇幅小,容量有限,只要把新闻主体事实写清楚就行,有的人为了赶时效,来不及收集和使用背景材料就仓促成篇。  相似文献   

10.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它除了具有一般新闻的特征外,作者更应当在下面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有如临其境的场景描写场景描写对一般新闻作品都是必要的,而对现场短新闻来说尤为重要。可以说,没有较大比重的场景描写,便不能称其为“现场短新闻”。这种场景描写要能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之感。要想写出这种“佳境”,一是要画面丰富。就是说,不仅要展示出远景、中景、近景,还要凸现必要的细节。例如《美军入侵一周后的巴拿马城街景》一文中就分别展示出了天空、地面、广场、居民区、商业区、原国防军司令部大楼、原国防军司令诺列加将军办公室旁的阳台等镜头。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的一年,新华日报明确地提出,把短新闻作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并为此发起开展短新闻竞赛,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着。新闻改革是一个大课题,它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进行。微观上就是要研究探索新闻的写作、编排等业务上的规律,以适应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新华日报为什么要选择短新闻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呢?  相似文献   

12.
在1990年八九月间,笔者曾就第一届现场短新闻的评奖实践,在《新闻出版报》上谈到过现场短新闻的界说问题。如今随着对现场短新闻研究的深入,笔者想就新闻界的一些不同看法再谈点个人的认识。有的同志就现场短新闻的三个要素——新闻价值要高、现场感要强、篇幅要短小,提出了一个“现场+短+新闻”的界说。这个界说有可取之处,它简明易懂,而且三个必备要素提得很明确。但作为界说,在内涵上不够完备,不能准确地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试想,有现场感的短新闻能等同于现场短新闻吗?现场短新闻一个必不可少的特性是:新闻事实的主体必须是现场发生的,它的新闻价值与现场事实是融为一体的。有些新闻有新闻价值,篇幅短,也有现场感,但其事实的主体并非作者所目击或并非此时此地的现场发生的,是不能冠此称谓的。因而现场短新闻这个概念的内涵,绝非“现场、短、新闻”三者的机械揉合。像汉语的  相似文献   

13.
什么叫短笔?短笔应该包括三层意思:新闻作品要篇幅短,段落短,句子短。当然这是就一般而言的。并不是绝对地排斥长篇幅、长段落、长句子。但毫无疑问,应该以短为主. 论述新闻作品应该短的文章,已经数不胜数.主要是强调篇幅要短。这是完全对的。因为:一、短文才能写得快,保证了新闻传播的及时性.二、  相似文献   

14.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它除了具有一般新闻的特征外,作者更应当在下面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有如临其境的场景描写场景描写对一般新闻作品都是必要的,但对现场短新闻来说尤为重要。可以说,没有篇幅比重较大的场景描写,便不能戴上“现场短新闻”的桂冠。这种场景描写能使读者如见其景是最基本的要求了。最理想的是要能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15.
短新闻系统研究课题的提出提倡短新闻,这在我国新闻界可以说是由来已久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闻实践的发展,又是一个亟需加强系统研究的新课题。纵观历史,早在40年代中期,经过延安整风的解放区新闻界,已把提倡短新闻摆到重要日程上来。当时《解放日报》相继发表了胡乔木同志的两篇文章——《短些,短些,再短些》、《人人要学会写新闻》。其中已明确提出:为了使新闻宣传适应广大群众的需要,报纸上应有五分之四的版面登载三五百字的短新闻。新闻不但篇幅要短,而且要言之有物,要写得活,“色香声味,呼之欲出,人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国内部前不久向各分社发出《关于多发新闻短新闻的通报》。《通报》说:根据读者和各新闻单位要求报纸多登新闻、多登短新闻的意见,总社确定从现在起,抓一抓短新闻的写作问题。多发新闻、多发短新闻是政治上的需要,绝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这也是进一步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恢复和发扬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  相似文献   

17.
在倡导采写短新闻的今天,能不能和要不要适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主张“能”和“要”的人认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持相反看法的人认为,三五百字的短新闻,容量有限,只有把新闻主体事实写清楚就行,就不必面面俱到。其实,短新闻与背景材料并不矛盾,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用不用背景材料,而在于如何恰当地使用背景材料。有一条在全国电视短新闻评选获奖的新闻,题为《黄河奔流千里达到天津》,最后写了这样一段资料:“由于路远,国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水到津后每立方约花一元多,市民用水每立方才收八分八厘。”这一背景资料是…  相似文献   

18.
第八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三等奖作品《浙江:今年高考无“状元”》(原载《光明日报》1997年7月25日),是一篇言简意赅、针对性强、短而有分量的短新闻。它以400字的篇幅,报道了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浙江不再按惯例公布高考名次的改革话题。消息虽短,但主题重大,社会效果很好。刊出后读者反响强烈,全国多家报纸转载。《羊城晚报》以两个版的篇幅对此举进行讨论,《光明日报》收到许多读者来信。其后,当时的国家教委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呼吁社会不再重奖高考状元。从写作上来看,这篇消息之所以能做到短而有分量,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处…  相似文献   

19.
吕松  田志俊 《新闻世界》2003,(12):14-15,17
散文手法是一种表现艺术。它在现场短新闻中运用非常广泛。散文形式灵活、篇幅短小、笔调自由的表达技巧,现场短新闻都可以兼收并蓄。用散文手法写作的现场短新闻。它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新鲜的事实和信息.而且还有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清新的文采。  相似文献   

20.
参加全国记协举办的《现场短新闻》评选工作后,深感要写好或拍摄好一篇现场短新闻难度不小,它更需要记者有深厚的基本功。这是因为现场短新闻除了必须具备一切新闻报道的共性外,还必须有它独具的现场感强和写得短这一个性特征。而这种个性特征通常是对现场短新闻思想深度、感情深度的制约。从这次获奖的特别是获得一等奖的优秀现场短新闻来看,都具有三个基本品格: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