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学研究中,化阐释一直是最重要的研究角度。由于近百年来化视角自身经历了从多元并存到狭隘化、再到多元整合这三个阶段的演变,中国现代学研究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面貌。化视角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进了学研究的繁荣,时至今日,化视角已由一种学研究角度上升为一种批评理论,对中国现代学研究如何运用化视角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王本朝的《20世纪中国学与基督教化》对20世纪中国学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12位作家进行分析解读,挖掘他们与基督教复杂而独特的联系,全面地多角度多层次地研究探讨基督教化对20世纪中国学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把这一论题推到新的学术高度。是20世纪中国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3.
略论利玛窦与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玛窦,明清之际来华的一位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在华期间,针对基督教很难在华传播的现状,他大量研习儒家化,巧妙地利用儒家学进行传教。主要体现在利用儒家经典解释或附会基督教义。求基督教与儒教的相通之处;采取自身汉化的方法,生活习俗儒士化;利用知识传授,结识、拉拢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求得他们的支持。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利氏的“补儒”、“合儒”乃至“超儒”的思想,即把基督教化渗透到儒家化中来,使中国全面走向基督。  相似文献   

4.
加强企业化建设,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针对企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三大误区:对企业化科学内涵认识的模糊不清;把企业化建设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视其为替代物;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国外的企业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时,联系实际较为深刻地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化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80年代以降,中国现代学研究在最近20余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概括起来,这些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化关联的发现”:在80年代之初是以中外学与化的关联实现了对“唯阶级斗争”论的拨乱反正,也就是说,以化层面上的意义的阐释取代了纯粹政治层面的定义,这样,中国现代学自身的许多特点便得到了尊重和展现,在当时,比较学及比较化的研究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批评方式;进入到9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性”知识体系逐渐成为我们阐释现代中国学的一个重要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6.
研究训诂学必须贯彻联系性原则。所谓联系性原则,就是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不要孤立地研究词义。这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要把词义的解释研究同音韵学、字学、语法学、修辞学等有关学科联系起来;一是要把词义的研究与化历史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
从比较化视野观照20世纪中国学“创生”的多元化或化磨合的背景,可以领略到上一世纪中国作家渴望创造新型化的激情岁月和精神风貌-“永远的化创造精神”,这是他们留下的最值得我们珍视的精神化遗产,也是我们对新世纪中国学充满期待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8.
彳亍 《现代语文》2004,(8):18-18
《化苦旅》的出版成为中国90年代最重要的学现象之一。一直有种声音,抱怨中国当代没有好的作品,没有杰出的作家,此时忽然沉寂下来,取而代之的是翻动的书页声,人们兴味盎然地阅读余秋雨的《化苦旅》,并把这份欣喜告诉别人。到了1995年,当《化苦旅》第七次印刷时,它的销量已达到了21万册。一本散发着浓郁化气息的散集的畅销,直到今天也是未  相似文献   

9.
儒家化与道家化是中国传统化的两大要素,历来对中国的人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人的身上都交织着这两种思想,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仕宦和学创作。儒家思想要人积极入世,建功立业。而道家思想却要人避世退隐,消极无为,致使历代的人在仕与隐之间不断地作着权衡选择,有时令他们非常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特点是团结、胜利、新老交替、奋进。十六大的创新主要是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推上一个新境界;确定21世纪头20年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宏伟纲领,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按照法定程序有组织地平稳地比较圆满地实现了领导班子的新旧交替,在党的民主建设和中国政治文化建设上达到一个新高度;为建设好无产阶级执政党提出和解决了一系列重要的根本性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这是一次圆满完成所负历史使命的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1.
论影响读者文学消费自由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斯以读为中心的接受美学理论对我国的学研究和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读的地位更被推到了极至,他们似乎主宰了学市场,可以自由地进行学消费,然而,读的学消费受着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消费的意识形态性,影响着读的学消费自由、化导师的权威引导,影响着读的学消费自由;新闻炒作的“畅销热”,影响着读的学消费自由。  相似文献   

12.
武侠化是中国传统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所内蕴的化心理在中国社会中具有不衰的精神影响,并渗透于中国化的深层结构中。王立教授在多年中国学主题学研究的基础上,由人民出版社于2005年3月出版的《武侠化通论》从主题学、民俗学、化人类学等角度对武侠化进行了观照,体现出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学术胸怀。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文化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位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有着割舍不断的恋农情节,其化性格无疑与之息息相关;他通晓中国历史化,深诸中国社会状况,青年时又接触西方化,并能通过审慎的选择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灵活地结合起来;他上承程、朱理学,下继杨昌济的伦理学和修身思想,致力于贯汇宇宙大本大源和“心力”学的探寻。以上三个方面就构成了毛泽东化性格的三个最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14.
学作品中的化联想词已成为跨语言,跨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一大挑战,原因之一是由于化联想词意义及感情色彩的差异性;之二是原与译的类似物或对等词的内涵不对等。为了达到化联想词信息含量的对等传递,做到把外国学作品中的“实物-逻辑内容”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面前,使交际成功,应正确地采用合适的翻译技巧来处理化联想词,从而使翻译达到对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戈宝权是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译和研究,他在中国最早进行了“普希金与中国”的研究,是我国普学研究的开拓,其主要成就一是译介普希金(译多部),二是研究普希金,并进入化关系学研究层次,为中俄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此,1987年荣获苏联“普希金学”奖;1988年荣获苏联政府颁发的“各国人民友谊勋章”。  相似文献   

16.
柯对历史科学和中国历史研究有执着的探索精神,坚持不懈,从善如流,顺应时势,知不足就调整:他的“中国中心观”的形成和发展和他及时、准确地观察和分析美国中国学发展状况和趋势有关,当然也和整个美国中国学与国际局势发展大背景有关;他由反对西方中心主义到“中国中心观”,再到对人类明共性问题的探索,这一历程与他受到史华兹的影响分不开;他不主张两种化的一般比较,而主张一种化在两个时间点内的研究.注重历史变迁中比较敏感问题的研究方法。这几点,不仅反映了柯本人的清史研究特点,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代美国清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特色和现状。  相似文献   

17.
中华明的核心是什么?这在学术界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我认为是礼。有人会说,你这是卖什么吆喝什么,因为你是研究礼的,所以才会把“礼”抬得这么高。可是对不起,这一说法的发明权不是我的,而是属于名的史学家钱穆先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先生就先获我心。钱先生在台北的素书楼会见一位美国学时说:“你对中国化的认识,只是看到了它的手指和脚趾,要了解中国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钱先生非常明确地说道:“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为什么可以用“礼”来统领中国传统化呢?钱先生强调了以下两个要点:首先,  相似文献   

18.
本探讨了新时期化视野研究中中国现代学的有效性与局限性。有效性表现为:化视野对政治视野的超越,化视野与现代学研究对象的切近,化视野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人关怀精神。局限性主要体现为:化视野是一种外在于学本体的非学视野,化视野是一种受传统社会历史批评影响的泛意识形态批评,化视野的失语倾向带来的学术价值判断的失效。  相似文献   

19.
在东南亚华学中,泰国华学的本土性较强。泰国的华作家在融合了中国传统化与泰国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泰华学。泰华学与泰国的国教——佛教以及泰国的社会政治有很大的关系,泰华学既不同于中国化,又区别于泰国化,是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有着独特化内涵和化取向的学艺术。  相似文献   

20.
北大这所学校出过许多学。也出过许多革命。这些学中的出色的人物,往往是人的品行高洁.而学问也是前瞻和开创的。如李大钊.他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引到中国来,他呼唤并参与了中国青春的创造;又如鲁迅——北大校徽的设计.他在这里的身份只是讲师.但却是中国化的传人。不论是李大钊。还是鲁迅,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