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握其基本特征是辨析的基本原则。(1)概念不清概念不清的典型特征是多个概念(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并列,常由于分类标准不统一或范围大小不清而致误。①分类列举.标准不一。例1: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关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例2:主要的日用工业品如棉花、呢绒、服装、自行车、收音机、书籍杂志等的供应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很多。例1中,“名人字画、导游地图”不属于工艺品,应删去;例2中,“棉花、书籍杂志”不是日用品,应删去。②部分全体(属种概念),并列不当。例1: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形式逻辑教科书“概念间的关系”一节,提出疑问,认为在概念间关系的划分上,编者忽视了并列概念的重要性,以不恰当的相容与否为划分标准,在划分中并有层次紊乱,越级划分的现象,例如:将并列关系的种概念(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与并列关系划在同一层次,建议以概念外延相容形式作标准,将可比较的概念首先划分为同一层次,建议以概念外延相容形式作标准,将可比较的概念首先划分为同一,交叉,属种,并列四种关系。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材的编写建议“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和“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把“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作为一条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在选修课程中开设“数学史选讲”.这说明数学史已经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进入中小学数学课程和数学教学.对数学史的教学要求和目的,很多研究者著文作了论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认为:  相似文献   

4.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词和短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如是说。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全是这样,有的并列词语间有时并不都是用顿号,学生难以掌握。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并列词语间不用顿号呢?  相似文献   

5.
《标点符号用法》中对顿号的用法说明是: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实际运用中,句中并列的成分不仅仅有词语,短语也较常见;顿号并非只用于并列词语间,并列词语间也并非只能用顿号。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一、当并列词语或短语联合起来充当句子某一主干(即主谓宾)时,并列词语或短语间用顿号。例1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句中四河一同作“世界四大河流”的主语,其中任一词语不能单独与之搭配。二、当并列词语或短语并列作句子某一主干成分(即主谓宾)时,必须用逗号。例2当铺,钱号,窄轨,已经随着土皇帝的…  相似文献   

6.
“顿”指顿号.“连”为连词。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短语.下同略)之间较小的停顿的符号。连词,指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虚词。换一句话说,顿号和连词都可用来连接词或词组.表示并列的关系。如:(1)语文和数学语文、数学(2)调查并研究调查、研究(3)雄伟而壮丽雄伟、壮丽上述例子用连词处能换顿号.用顿号处可改连词。可见一个顿号相当于一个连词。这是就前后两项只有横的对等关系而言的。如果连词接的不只两  相似文献   

7.
《标点符号用法》中对顿号的用法说明是: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实际运用中,句中并列的成分不仅仅有词语,短语也较常见;顿号并非只用于并列词语间,并列词语间也并非只能用顿号。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湖南教育》2006,(5):11-14
2001年由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列入课程总体目标,还制定了关于学生合作交流的渐进性学段目标。  相似文献   

9.
李思珩先生在贵刊2000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顿号常用在句内并列词语之间,如果句内并列的各项都带有‘啊’‘啦’等语气词的话,由于语气词的使用延长了停顿的时间,使这些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加大,因此应该用逗号表示停顿,而不能用顿号。”李先生以此为依据,认为“这里  相似文献   

10.
顿号是最低级别的旬内点号。《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规定,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  相似文献   

11.
一“顿”不表“和”例①我猜测他四、五岁。例②二、三事 [解析]顿号表并列就相当于“和”的作用。两例中的顿号都无“和”的意思。例①猜测的意思为“不是四岁就是五岁”,例②的意思是“几件事”。两例中的顿号都应去掉。  相似文献   

12.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将“数学探究”列为高中数学内容的新增板块,并强调:数学探究应贯彻于高中数学课程中.2004年10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并在其中明确指出探究性(研究型课程)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标准》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无论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强调了数学探究的重要作用,那么,很自然的一个问题是:这种数学探究重要作用是否也反映在教科书中呢?换句话说,数学探究在教科书中是如何呈现的?  相似文献   

13.
拓广方法与微分映射的教学北京师范大学钱玲近几年来,我们在给数学教育专业开设的“数学方法论”课程中,尝试着结合高等数学的有关内容,从“纵”(各课程之间)、“横”(每门课程)两个方面去考察、挖掘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将具体的知识上升到数学思想方...  相似文献   

14.
一、并列词语之间顿号、逗号的分用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标准用法》规定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用顿号。”但逗号的用法比较灵活 ,也可以用来表示并列词语间的停顿。例如 :①小坪下面有几块菜地 ,豆角蔓、苦瓜藤和紫苏叶子都非常茂密。 (黄伯荣《现代汉语》)②从这一边看那一边 ,岸滩 ,房屋 ,林木 ,全都清清楚楚 ,没有太湖那种开阔浩渺的感觉。 (同上 )例①有三项并列词语 ,作后一分句的主语 ,中间用了顿号。例②也是三项并列词语作第二分句的主语 ,中间用了逗号。那顿号、逗号在并列词语之间是如何分用的呢 ?对此…  相似文献   

15.
一、分清层次1.顿号、逗号、分号。一般来讲,并列短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逗号。但在并列短语里又有并列时,小并列用顿号,大并列就要用逗号;并列分句里又有并列时,小并列用逗号,更高层次的并列就要用分号。例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解析】句中“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是并列短语,中间的逗号应改为顿号(句中的引号也无必要)。2.冒号。一般用在提示语后和总括性的话语前,引出下文或总结…  相似文献   

16.
有些句中的语气词,若对其作用或所属不细加分析,往往会引起标点符号的误用。现将语气词引起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例释如下:一、顿号的误用顿号常用在句内并列词语之间,如果句内并列的各项都带有“啊”、“啦”等语气词的话,由于语气词的使  相似文献   

17.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课程都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学生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课程,是一门非学科领域的、基于生活实际而开设的课程,是一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不属于某门课程范畴,与语文、数学等课程并列,又有一些联系。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在课程结构上。旨在体现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一、顿号错用情况1.在表示概数的两个数字中间使用。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第5题A项)“三四里”表示一个大概的距离,“三”“四”之间不能用顿号来表示并列,应删去顿号。但要注意,如果相邻的两个数字是确指,那中间要用顿号。如:“在我上五六年级的时候,李老师就一直教我们语文,并当班主任。”这里的“五”“六”之间要加上顿号。2.在不同层次的并列成分之间使用。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  相似文献   

19.
新近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与我们熟知的“双基”并列,这是数学教育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进展,说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已作为数学课程和教学的核心概念提出,其地位和重要性被进一步确立.  相似文献   

20.
王寿昌先生撰写的《标点符号的几个误用》一文(见本刊教师版2004年第5期),对易误用的标点符号做了较全面的总结与辨析。尽管拜读后“于我心有戚戚焉”,但有几处,笔者还想与王先生商榷。一、有关“顿号的误用”在“顿号的误用”部分中,王先生对例2句是这样分析的:“2句中的‘三、四’是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否则变成了‘三’和‘四’的并列;至于序数则可用顿号。”斯言极是。但结合全句,却让人这样理解:惟表序数的数字之间方可用顿号。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如:“这两个括号中,填‘一、一’或‘二、三’都行。”此例中,“一与一”、“二与三”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