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句句话说得响亮,说得有趣,文字要生动,要合适,要连缀得好;尽你的才力,把要讲的话讲出来。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不乱不涩。”(《堂吉诃德》·前言) 这是塞万提斯在《堂吉阿德》的前言中所提出的他对语言的要求,而他笔下的《堂吉阿德》也确实体现了这一点:文字既活泼,语言也生动。正因为如此,凡是读过《堂吉诃德》的,“快乐的人愈加快乐,愚笨的不觉厌倦,聪明的爱它新奇,正经的不认为无聊,谨小慎微的也不吝称赞。”(《堂吉诃德》·前言)  相似文献   

2.
这样的我     
从小到现在,别人都说我“傻”,这个人真的“傻”吗?这个“傻”字,得从我的名字说,我叫师帅,虽然说我的性格挺符合这名字,可我总觉得别扭之极,幼儿园时,小朋友特别是女孩子,她们的名字都很好听,像贝贝、宝宝、妙妙、雅雅等,而我呢?我叫师师,活脱脱一个男生!爸爸就说我“傻”,他还对我说:“多一横文才出众,少一横率领千军万马”,父亲这么一说,我觉得自己更“傻”了。上了小学,老师发苹果给大家吃,我虽站队里第一个,可拿苹果却拿最小的一个,同学们看见我拿小苹果,纷纷笑着说:“师帅好傻呀!人小苹果小,从头到脚都小…  相似文献   

3.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经典作品,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中,塞万提斯赋予了堂吉诃德不同的文化身份,这种多重身份交织而产生的矛盾对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堂吉诃德》这一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对作品主角的多重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尝试探讨《堂吉诃德》中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读书吧     
《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著《小猪唏哩呼噜》由八个系列故事组成,每个故事又由若干小故事段落组成。书中的主人公小猪唏哩呼噜有傻孩子傻福的憨厚,也有大智若愚的机智,更可贵的是,他善良、勇敢、富(?)兴感,傻得执着,傻得可爱。他有(?)就打呼  相似文献   

5.
《堂吉诃德》和《狂人日记》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两个经典文本,堂吉诃德和狂人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继承性和共同性。从写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来看,具有相似性;从写作目的来看,都是揭露和批判封建政治和其文化精神支柱;堂吉诃德和狂人都是“他者”形象;堂吉诃德和狂人的归宿是相类似的。  相似文献   

6.
《齐大饥》中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嗟来之食”,大部分人的观点是:这个穷人很有骨气。其实不然,我觉得他有点傻。首先,他已经饿得快要死了,在这奄奄一息之时,有人能给他饭吃,就等于有人给他以生存的希望,他为什么要拒绝呢?这不是傻,又是什么呢?他大可以吃,填饱肚子,只有这样才可能有一线希望生存下去。其次,即使黔敖起先对他态度不好,但后来,已经向他道歉了,他又何必斤斤计较,跟自己的肚子过不去呢?这不也是傻的表现吗?所以,我说他后来被饿死,完全是他的傻所造成的。他不吃那饭,就这样被饿死,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吗?这无疑是他咎由自取…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元宇宙”是在现实宇宙之外制造一个虚拟宇宙,那么文学艺术就是“元宇宙”的一个重要版本。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可以看作是主角进入“元宇宙”的故事:堂吉诃德在虚拟的骑士世界中努力向人生理想迈进。首先,堂吉诃德确定了骑士形象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其次,他将文学世界当作了现实世界而浸入其中;最后,他通过模仿虚拟的文学世界而在现实世界中走向自己的理想。在虚拟的“元宇宙”中,堂吉诃德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一问题的思考之于当下的“元宇宙”热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在研究《堂吉诃德》这部文学史巨作时,一直以主人公堂吉诃德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桑丘·潘沙却很少提及,一般认为他只是一个逗乐的小侍从、小配角,因而把他当做堂吉诃德的陪衬一笔带过。事实上,尽管桑丘戏份不多,却和堂吉诃德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构成了整部小说完整的篇章。因而,桑丘在这部小说中的存在价值不容忽视,尤其他性格上的矛盾性更加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童年趣事     
姜惠茜 《红领巾》2010,(3):36-37
童年一去不复返,我多么想回到过去啊!一想到我那时做的傻事,就感到有些遗憾,但又觉得傻得可笑、傻得可爱、傻得让我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10.
《颜氏家训》及其文学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颜氏家训》是一部流传广、影响深的家训名著。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上都把此书当作是一部传授望子成龙术的家庭教育的开山之作,因而后人对此书的研究也多从教育学的角度侧重于家庭教育方面。本文以文学史的视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颜氏家训》的文化精义和文学思想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而比较充分地发掘了《颜氏家训》的学术价值。作者通过社会史的视点,指出颜之推之所以不惜笔墨把他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写入家训,其主要目的并非在学术研究本身,而是为了通过家学传承实现文化传家,进而维持和振兴家族的门第。  相似文献   

11.
舍弟     
正太阳刚刚升起,刘小武就带着弟弟小傻走出家门了。天气寒冷,太阳像一个滚圆的蛋黄,吊挂在天上,让人一点儿也不觉得暖和。不过,只要太阳在那里挂着,刘小武相信今天自己能办成一件大事。小武,我们要去哪儿?小傻抹了一把嘴边的口水,一边扬头问。我们去看戏。刘小武说。借着有点耀眼的光线,刘小武看了一眼小傻,他看见的依然是小傻正要流下来的鼻涕和永远流不完的口水,还有那痴呆的眼神。  相似文献   

12.
欣闻某报一条广告,说著名的XXX医学专家免费赠阅什么医学专著,当时看到这则消息,惊讶得不行,马上把这个信息告诉了一位写书的朋友,朋友不屑一顾:“这个人要么很有钱,要么这本书不值钱!”另一位常将“说我笨我就笨,说我傻我就傻,该装傻时别聪明,该聪明时决不傻”挂在嘴边的朋友则把烟蒂狠狠拧在烟灰缸里,摸着光光的头皮对我说:“你以为他傻呀!”人家明明是为人民服务的吗,你怎么能这样说人家?还骂人家傻!哎呀呀!不要把人家的好心当成狐狸之肝肺好不好?  相似文献   

13.
所谓新概念     
初见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征文启事,脑子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保送上大学的机会”,第二个念头是“又一场文化悲剧的开始”。我对新概念的反感不知是从何时开始的,也许是韩寒现象出现时。初看《三重门》,曾经为他的文字大为倾倒,他的比喻运用之形象贴切与惟妙惟肖堪称一绝。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将韩寒与钱钟书拉在一起比来比去,我便有些爱屋及乌地借了一本《围城》。现在想想,真是傻得可以。但正是这本《围城》,颠覆了我原本的所有看法。比?与钱钟书?这哪里还用比。两者差太远了吧。就仿佛两双看似相同的鞋子(请原谅我将钱…  相似文献   

14.
《平民总统林肯》一书中介绍的小林肯,家里很穷,但年幼时的他勤奋好学。他读的第一本书是母亲的《圣经》,他用自己喜爱的“弹弓”和“冰猴”与小朋友米勒换了一本《算术》和一本《拼读课本》。当时纸和笔价钱昂贵,小林肯买不起,所以他只好把土铺平当作纸,找一根树枝当作笔,天天就这样练字。后来他从牧师那里学了很多知识,懂了很多道理。  相似文献   

15.
玫瑰与青蛙     
推荐小语:现在大人们动不动就称我们是“小皇帝”“小公主”,好像我们都像这篇文章中的那株傻玫瑰。其实我们中间有很多人都觉得每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大家都需要互相帮助,骄傲自大,自命清高是不对的。这里向小朋友推荐《玫瑰与青蛙》,只是想提醒大家在这方面应该做得更好一些,也是想让仍有骄傲自大缺点的小伙伴赶快改正。  相似文献   

16.
“不,小凡卡不能走,他得信守自己的诺言!”“不,小凡卡必须走。太晚了,再不走,爸爸妈妈要着急的,再说公园也要关门了。”“不对,如果小凡卡走开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诚信的孩子了!”“不对,小凡卡已经做到了诚信。他信守了自己的诺言,一直在等待大哥哥们的回来,是那些大哥哥不守信用!”“小凡卡太老实了,怎么那么傻啊?要是我早走了,游戏本来就是玩玩的啊!”“老师,我觉得小凡卡应该走了。他可以让门卫转告那些大哥哥们,也可以直接去找大哥哥,告诉他们说我一直在等你们,我遵守了自己的诺言!”……这是《品德与社会》学科中,《诚信真可爱》一课…  相似文献   

17.
《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杰作,"西方小说没有一个概念不曾在塞万提斯的作品里初露端倪"。塞万提斯通过塑造荒诞严肃却又虔诚可爱的堂吉诃德,戏仿并批判当时骑士文学的矫揉造作、生硬枯燥。他笔下的堂吉诃德和仆人桑丘从十七世纪的西班牙走来,变换了语言,超越了国别,跨越了时代,焕发出历久弥新的风采。由世界名著《堂吉诃德》改编的立体电影《魔侠传之唐吉可德》(以下简称《唐吉可德》)自2010年10月在全国公映以来,以重释经典的手法和国内首部"全3D拍摄"吸引了观众眼球,但又因剧情薄弱,缺乏高潮,3D技术稚嫩引发争议。无论如何,这部电影都是堂吉诃德中国化的又一次创造,它让我们再度审视文学  相似文献   

18.
一有一次听课,执教者上的是《小稻秧脱险记》。课文中有些句子让我觉得很别扭,课后找来课文仔细读了几遍,愈发觉得不是味道,索性对其做了一番细读。《小稻秧脱险记》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一开头就把小稻秧当作弱势群体,并用"气势汹汹"对杂草进行恶意刻画。殊不知,在稻田里杂草的数量肯定大大少于稻秧,这是常识。因此如果发生"激烈的争吵",喉咙响的、占上风的必定  相似文献   

19.
桑农 《学语文》2012,(1):48-48
宗白华的诗集《流云》初版于1923年。耍算是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小诗创作的殿军。1947年,曾以《流云小诗》之名重版。1986年,也即宗白华临终之前.将其全部收入美学文选《艺境》之中。在该书前言里,作者为“飘逝的流云”得以复归而欣喜.希望读者将这些诗当作实践之体验.与那些探究艺境的理论文章合而读之。他说:“涛文虽不同体,其实当是相同的。”根据这一提示,把宗白华的诗歌创作和他的美学思想相互参照,既能对《流云》小诗作深度的诠释,也能深化对艺境理论的理解。诗集里的《深夜倚栏》(见卷首)一首,可以作为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刘再复先生违反一般常理,对春秋战国政治文化史和三国时代政治文化史进行曲解,否定代表中国文明的一大批经典著作,把中国古代文化史抹得一团漆黑;他硬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统治中国人心,把中国人引向“地狱之门”,以至于现在仍然生活在地狱之门;他批判否定夺取生辰纲的义举;他还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不该把孔夫子作为批判对象:这一切究竟是想说明什么问题?李劫在《论毛泽东现象的文化心理和历史成因》说,毛泽东“挟《水浒传》之风,怀《三国演义》之技”,“把梁山好汉的谈吐诠释成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这才明白原来刘再复是在借着文化批判之名替李劫的政治批判作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