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说项羽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满腔悲愤化作一声长笑。此话一出,便已注定了项羽只能成为历史中的悲剧英雄。但上天在彼时收回项羽的性命又是何其明智,至少我就是这样认为的。项羽打败秦军以后,不懂得以仁义之心收服败降之秦兵,充实壮大自己的队伍,而是把自己对秦朝满腔的愤怒加在这20万无辜的士兵身上,活活地把他们埋了。他何曾想过这些士兵只不过是一些被人利用的工具?错不在他们身上。毕竟,他们也是受害者。项羽的行为——正如同他的谋士范增所言——在活埋俘虏之时,无形中也活埋了他的良心和仁心。他失去的又何止百万千万人的心?反…  相似文献   

2.
悲美英雄     
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到西汉刘邦称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武则天争权夺位……历史上曾出过多少英雄。但英雄中亦有更为出众者,那就是悲美的英雄——项羽。枯叶,在风中低声哀鸣。天籁,犹如沉寂的地宫。那曾“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士”已一去不复还。“突破重围求何处?末路英雄真本色。”我一向就认为项羽是个英雄,即使权威人士认为他好大喜功而又“妇人之仁”,并头头是道地分析他战败的原因。也许正是因为项羽“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成功对他来说已是一种不容质疑的结果。但是有头脑的人有时也会变得…  相似文献   

3.
历史备课小资料项羽为何不渡乌江项羽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反秦英雄,在一个时期内势力最大,可是在楚汉战争中,他却一步步输给刘邦,最后兵败核下。当仓惶南逃的项羽赶到乌江岸边时,亭长备好了船,准备接应他过江,再在江东称王,东山再起,出人意料的是,项羽谢绝了亭长的...  相似文献   

4.
项羽,这个名字在中闻历史上始终是末路英雄的代名词,他的失败是时代的悲剧。如今,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是一种人格上的模范,是那种能给人精神激励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1中国的正统史观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项羽是亡秦英雄。他本是胜利的英雄。但他在和刘邦的斗争中失败了,他是个失败的英雄。(从中国的历史观入手,从“胜利”与“失败”的不同角度作结:无论如何,“西楚霸王”是一个英雄。这就为全文的叙写定下了感情基调。)太史公是位伟大的史家,他对项  相似文献   

6.
"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一曲悲壮的《霸王别姬》唱出了一位末路英雄的无奈与悲凉,他就是项羽。古今往来,无数人为项羽感叹惋惜,究竟是什么导致他只能成为一个悲剧英雄呢?我想应该是性格。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我们可以知道项羽勇猛有为,  相似文献   

7.
历史用少量的篇幅告诉我们几故事,每一个都让人感怀。虞姬霸王的红颜知己,貂禅却不是吕的知己。如果中国历史上只能有个英雄的话,那就是西楚霸———项羽。每一个英雄都渴望有位红颜知己,因为作为英雄太寂,太需要女人的柔情抚慰生命的寒。霸业只是项羽的门面,他真拥有的是全天下最孤傲,最高贵心,而虞姬恰好是这样一位可以这颗心以抚慰的红颜。在那个败局已定的月夜,当无刘邦的军队十面埋伏重重围困,凄凉的楚歌此起彼伏,生或死对那个时代唯一的英雄项羽来说,不足畏。他唯一的牵念是陪伴自多年的虞姬。而此时的虞姬在做么,在想什么呢?这个全天…  相似文献   

8.
有惊无险《鸿门宴》四川宣汉县中学谯义三当学生那阵,颇爱文史,特别仰慕历史上那些英雄豪杰。“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诗,让我一度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当成了英雄。因此,初读《鸿门宴》时,深为他放掉刘邦这只虎而惋惜,...  相似文献   

9.
对于项羽性格的描绘,司马迁是通过“钜鹿大战”、“鸿门宴”和“垓下之圈”这三个传奇性故事来完成的.项羽,曾经给秦军以毁灭性的打击,奠定了秦朝彻底灭亡的大局。他自号“西楚霸王”,力可拔山,气能盖世,是一个英勇善战、自矜功伐、横行一时的英雄。他残暴、凶恶,一次坑杀秦降兵二十余万人;他专断独行,政由已出,不听劝谏。他最终众叛亲离、走向灭亡,具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陈涛 《职教论坛》2003,(18):60-60
教育部规划五年制高职教材《实用语文》第一册《垓下之围》一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在该文中不以成败论英雄,抓住了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生死攸关的场面,展现了一代枭雄项羽的鲜明个性和英雄品格。在讲授本文时,如何使学生对这位末路英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项羽的自刎如何去评说?是教师应重点解决的问题。而文章留给读者的最大疑问是项羽为何放弃逃生机会选择自杀?“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作为军事家,他应该不会不明白。本文我们将围绕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以便再来重新认识一下项羽这位历史人物。项羽是一位…  相似文献   

11.
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智勇双全,在当时他并不是直接去投奔刘邦,而是先投奔项羽,因项羽看不起他,才转而去投奔刘邦的。项羽在叱走韩信以后,在一旁的范增对项羽说:“大王,此人非等闲之辈,此时不为我所用,如若为刘邦所用,后患无穷!”项羽半信半疑,马上去追韩信,要杀死他,韩信远远看见项羽飞驰而来,便知来者不善,而项羽骑着马,自己又是步行,怎么办!最后,韩信略使小计……项羽跑到一块沙地边,发现了韩信的脚印,恍然大悟,“原来这小子从相反方向逃走了!”于是,掉转马头,飞驰而去!请问,韩信略施何计。韩信是怎样逃命的  相似文献   

12.
鸿门宴上的座位安排与项羽性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鸿门宴上的座位安排绝非是项羽自高自大,而应该是分宾主的。刘邦来项羽军营中谢罪,军事态势上处于劣势,但项羽遵从叔父项伯的劝导,心理上不但没有对刘邦设防,反而将刘邦当作客人。在叔父项伯与谋士范增之间,他感情的天平失衡,是宗亲血缘的魔爪和虚伪的道德使项羽坐失良机,也恰恰是这“义”与“孝”使项羽成为一名失败的英雄永垂史册。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史学界、文学界对楚汉相争时期的两位风云人物——刘邦、项羽的评价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刘邦“虚伪狡诈”,是“流氓无赖”,而项羽则是“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本文通过历史事实和史迁对项羽的“过誉之辞”的分析论证,客观地评价了项羽的功过,揭去了套在他头上的道道光环,还一个“本真”的项羽于世人前。并对史迁“扬项抑刘”之举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14.
历史用少量的篇幅告诉我们几个故事,每一个都让人感怀。虞姬是霸王的红颜知己,貂禅却不是吕布的知己。如果中国历史上只能有一个英雄的话,那就是西楚霸王——项羽。每一个英雄都渴望有一位红颜知己,因为作为英雄太寂寞,太需要女人的柔情抚慰生命的荒寒。霸业只是项羽的门面,他真正拥有的是全天下最孤傲,最高贵的心,而虞姬恰好是这样一位可以给这颗心以抚慰的红颜。  相似文献   

15.
楚汉之争的故事,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详,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理想英雄,若在今日的中国,定是少男少女崇拜的对象。刘邦却是“好酒及色”连结发之妻都厌恶他的为人。但在楚汉之争中,刘邦屡败屡战,垓下之围一战而足天下,项羽百战百胜,垓下之败一战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原因何在?古有定论:项羽有一谋士范增而不能用,刘邦却能驾驭韩信、萧何、张良等能臣武将,  相似文献   

16.
等到早晨的时候,公主到国王那里哭述,“你可让我丢脸了,如果不是一位王子,我想你至少也给我找了一个英雄。但他是一个可怜的小裁缝!”  相似文献   

17.
心香三瓣     
赤足走在水边,历史的潮汐荡涤着岁月的痕迹。拾起一片落花,那里存在着一个绝美的世界。一曲歌,一个英雄的背影当她将沉重的利刃举到颈边,当她消逝在滚滚东去的浪花声中,当鲜血涂红了半天的云彩,英雄哀恸,乌骓悲鸣。他要成就千秋伟业,他要把“项羽”两字刻在历史的帝王册上,然而,当四面的楚歌涌进脑海时,曾经拔山举鼎的豪迈一下子化成了无奈。一曲楚歌,便让他回忆起一生的每一次征战,每一次庆功,每一次意气风发。他的世界在粉细如丝的楚歌声中黯淡了色彩。像鹰一般飞翔的自由秋天到了,王在写诗,他是王,一个忧郁的王子,用灵动的文字诠释他要的…  相似文献   

18.
雄者     
都说项羽败给了刘邦,这是最大的遗憾。我却说刘邦赢了项羽,这是真正的英雄。当一个人活在狭小的世界中时,眼光是浅的,他甚至会遭人唾弃。就像游荡在浅溪中的一尾小鱼,活在窄窄的水床里,终日无所事事。可一旦被放入汪洋大海,它就会拼命地搏击风浪,因  相似文献   

19.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塑造了各式各类的“英雄”形象,其中,作品用笔最多的正面人物是圣子式的“英雄”史天雄: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圣徒型的人物”,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品行端正、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意志坚强、百折不挠,但也有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他实际上是一个组织或一种观念的体现或化身,这一形象对丰富当代文学“英雄”人物画廊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走近英雄     
“历史是有节奏的,到时候就必须有很响的一声鼓或一声锣。豪侠义士们便是历史节奏中的大锣大鼓。”(引自老舍《四世同堂》)荆轲刺秦、垓下突围正是鸣响在战国后期、秦汉之际的响锣响鼓。感谢司马迁在他的历史巨著里为荆轲、项羽这两位英雄立了碑,而张承志、艾煊则运用现代散文这一形式对两个历史人物进行了更加详尽的刻画,使英雄荆轲、项羽的形象显得更富神韵,更具震撼力。两位作者以白话置换文言,取得了相当别致的转述效果。走近英雄!特邀主持人@王延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