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了汉代音乐艺术的审美精神,阐述了汉代音乐审美精神的内涵和底蕴,以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汉代音乐在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汉代音乐的整体特征,并且针对雅乐与俗乐的美学特质进行探索,且引入汉代音乐的基本政策与基本功能论。汉代承担了将音乐的体制、作用和政策体系化的重要任务,促进了古代音乐之后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鼓乐器在汉代音乐中有着比较高的位置,在汉代舞蹈的表演形式中也已经出现了建鼓舞、鼙鼓舞以及盘鼓舞等等。本文通过对鼓乐器在汉代的影响做了一系列分析,总结出了汉代音乐的大概情况以及鼓乐器在汉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晓菁 《兰台世界》2014,(12):88-89
鼓乐器在汉代音乐中有着比较高的位置,在汉代舞蹈的表演形式中也已经出现了建鼓舞、鼙鼓舞以及盘鼓舞等等。本文通过对鼓乐器在汉代的影响做了一系列分析,总结出了汉代音乐的大概情况以及鼓乐器在汉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校园歌曲近年遭受的"冷遇"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变动息息相关,校园歌曲遭受"冷遇"与校园歌曲本身的发展样态不够成熟等乐界本身发展定位具有关联性;转型期社会整合度降低,大众审美形式的逆反性转变导致校园音乐走势低迷;精神疆域的沙化也导致校园歌曲遭受"冷遇"。校园歌曲的发展需从音乐本体的文化价值入手,回归音乐和人性本身,继续拓展校园歌曲的审美、娱乐和精神涵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所谓电视音乐就是通过电视的物载形式以音乐为传播内容,把音乐创作者的一度创作,经过电视工作者的二度创作,实现受众欣赏的三度创作,充分展现电视和音乐各自魅力,满足人的精神审美需求的音乐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康德说:音乐是高尚机智的娱乐,这种娱乐使人的精神帮助了人体,成为肉体的医疗者,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业已证明,音乐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着巨大的作用与影响,完备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董波 《兰台世界》2016,(6):139-141
汉代是继秦朝之后比较强盛的大一统帝国时代,我国的汉代与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大国,汉代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了同时代的鼎盛时期。汉代的家饰品尤其是灯具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用具在当时的历史文化影响下兼具了力学、美学、哲学的特征,无论是从造型形态和创作题材上都十分注重形体内在灵动飞扬的高雅气韵,它高度统一的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和丰富的审美性的完美结合堪称我国家饰品(灯具)史上的典型和典范。同时也无时无刻不演绎着汉代辉煌历史文化的趋向以及变化。本文根据汉代灯具所彰显出的力学结构和美学特征从古代历史研究的角度进行审美分析,并解析其特征对当今灯具中审美和力学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甘翠贞 《大观周刊》2012,(16):175-175
借助于音乐的教育、审美、娱乐三大功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是汉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汉代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在丧葬文化领域中的反映,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审美价值的古代艺术珍品,今天依然有其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影视剧音乐优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就影视剧音乐的传播优势和审美优势展开论述,认为影视剧音乐的传播优势主要表现在:具有得天独厚的传播载体,具有纯音乐的传播优势,“交响银幕”音乐会为影视剧音乐提供了又一传播形式。影视剧音乐的审美优势表现在:视听结合的传播方式给观众提供了审美上的快感,音乐对剧情的依附有助于观众对音乐内容的理解,音乐与影视的结合增强了音乐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2.
苏轼音乐美学闪现着智慧的光芒,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择其音乐审美精髓,试着从旷达境界、人文情怀、自然天成三个层面对苏轼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解读,以期学习文学巨匠苏轼的音乐美学精神,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同仁关注这位古代哲学家的音乐美学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3.
张红星 《大观周刊》2011,(37):276-276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一拯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进行音乐教学的改革思考,应以“情”和“美”的视角契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  相似文献   

14.
王志爱 《大观周刊》2011,(52):239-239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其音乐美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审美诉求和审美价值观。本文从音乐的情感态度、文学色彩以及形式美的角度出发,集中阐述了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华夏音乐“主声”汉代乐府之沉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浩 《兰台世界》2015,(9):98-99
汉代乐府音乐是继先秦《诗经》后出现的又一次中国古代音乐的大汇集。具有雄才伟略的汉武帝改建乐府,推动了乐府音乐的繁荣。面临内忧外患严峻形势的汉哀帝不得已裁撤乐府,却客观上促进了乐府音乐与民间音乐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李京芮  张颖 《今传媒》2023,(5):78-82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大众艺术,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普及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上甘岭》肩负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及传播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主流价值观的历史使命,具备重要的艺术价值。本文立足于美学视角,根据电影艺术的特殊性,深入剖析了影片《上甘岭》的视听语言、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等艺术元素,解析了影片的历史真实书写艺术真实之美、线性叙事表征影片结构之美、声画融合直抒音乐之美,探讨了鼓舞人心的抗美援朝精神的美育价值,旨在挖掘电影精神内涵与审美价值,引导观众获得审美体验,感受红色经典带来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7.
李永乐 《大观周刊》2011,(6):144-144
音乐审美是音乐欣赏中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音乐审美意识的感情特征对于培养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音乐鉴赏水平,提高音乐审美判断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二胡是中国很普遍的一种民族乐器,二胡音乐几乎代表中国传统器乐的特质,二胡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音乐审美特征以及民族情怀。本文对二胡音乐的音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了二胡音乐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国人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元会仪"始于汉初,最初是为了体现皇帝的尊贵而设立的年度盛大朝会,汉代"元会仪"将"礼""、乐""、政"相互融合,经过长期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性活动,还体现了我国古代浓厚的音乐政治论思想。本文介绍汉代"元会仪"的来历和主要的步骤,分析其蕴含的音乐政治论思想,并着重揭示其中的"礼乐"和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20.
电视音乐艺术片在众多的电视作品类型中艺术性和审美性是最高的。因此,电视音乐艺术片最能考鉴电视编导的艺术感受能力、艺术判断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那么如何从音乐的角度提升和拓展音乐的功能,以完善电视音乐艺术片的审美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