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助词“的”是一个使用范围比较广、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常用诃。它是一个虚词,在语言结构中,其主要作用是:(1)在词语的组合中,可用以表示附加与被附加、修饰限制与被修饰限制的语法关系,如:“早晨的太阳”、“正确的结论”、“我的看法”、“令人感兴趣的活动”等等。在造句中,可用于定语之后,表示定语与主语之间,或是定语与宾语之间的修饰限制关系,如:“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的实践。”其中,主语“标准”之前的定语是“检验真理”,后边用了“的”;宾语“实践”之前的定语是“社会”,后  相似文献   

2.
结构助词“的”在词与词的组合中,在造句中,都有其特定的位置。这种特定的位置可以表明,是什么词语之间,或者是什么句子成分之间发生修饰限制关系。位置不同,修饰限制关系就会具体体现在不同的词语之间,所表达的语法关系也会不相同。如果放错了位置,就会错变修饰限制对象,句意了就发生错误。这就是助词“的”错置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的、地、得”的用法,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我在编辑稿件中,发现不少通讯员仍未掌握它的规范用法,常常将三者混为一谈。现摘录一组浅析如下:①场长对如何发展今年的庭院经济作了详细地汇报。②同志们愉快的接受了支援秋收的任务。③王大爷激动的热泪盈眶。的、地、得作为结构助词,主要表示附加成份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在定语(修饰或限制名词的附加成  相似文献   

4.
“的”“地”“得”的使用及其区别曹玉婷“的”“地”“得”这三个结构助词在文章中使用的频率是比较高的。它们主要是附着在真地语言单位的前后,用采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三个词在普通话里的读音相同,都读轻声“de”,在词语和句子中各自有各自的...  相似文献   

5.
助词中的结构助词——“的、地、得”,是用在词语中间表示前后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如“美丽的花园”、“热烈地歌唱”、“干得很好”。语法书上,都说“地”是状语的标志,“的”是定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但是,当前的报刊上,出现对这些结构助词用得不够规范之处经常发生,产生了语法上的混乱现象,是必须引起注意的。太远的不举,仅从随手翻到的,如“感谢你,傅大夫!”(见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八日《陕西日报》三版)一文中“傅大夫一遍一遍的向我母亲解释放血的根据和理由”一句里前一个“的”用错了,应改成“地”字。  相似文献   

6.
“的”的多用和漏用《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李兴昌“的”这个结构助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主要用来表示所属关系和修饰关系,同时还有别的用途。该用“的”而未用,词语间的语法关系就不清楚,影响阅读;“的”用得太多,使人厌恶,也影响阅读。因此,我们在...  相似文献   

7.
谈“修饰”     
张文英 《大观周刊》2011,(17):100-101
在如今的语言运用中,谈起“修饰”,也就不可避免地用“限制”来表示其定义或者用它来与修饰联系。但是随着学术界中的众多研究,“修饰”和“限制”的本质区别和必然联系也随之浮出水面。然而,在语言不断多样化的过程中,“修饰”本身也就给读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本文就从现代语言运用中来谈论“修饰”除“限制”层面以外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8.
沈基松 《编辑之友》2012,(4):103-104
“的”是现代汉语结构助词中的重要成员,是定语的形式标志.但这样一个常见常用的虚词,在书面上常常把本应该由结构助词“地”和“得”承担的用法据为已有,出现了“的”与“地”、“得”的误用问题.本文以《齐鲁晚报》和《山东商报》作为考察对象,分析报纸中结构助词“的”的误用类型,探讨导致误用的原因,以期引起人们对于“的”的正确用法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词与词的偏正式组合中,或者在句中的定语之后,有时并不需要使用助词“的”,或者是可用可不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不再使用“的”。例如:“巨大力量”、“紧急任务”、“进口汽车”、“新鲜蔬菜”、“试点企业”;“这种病人特别需要新鲜空气”、“毕业班学生要进行社会调查”,等等。如果在并不需要使用“的”的地方,硬是使用了“的”,就往往会错误地改变本来正确的语法关系,并使语义发生错误,这就是助词“的”的滥用了。例如将“特价书市”说成“特价的书市”,将“高速公路”说成“高速的公路”,将“我们哥俩住一间客房”说成“我们的哥俩住一间的客房”等等,都是不通的,都改变了定中关系的性质,使词语或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使语义发生错误,都属结构助词  相似文献   

10.
报刊上常见“的”、“地”、“得”三个字,有些使用不正确。下面简要谈谈它们的正确用法。 “的”、“地”、“得”均属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是某些句子成分的标记。“的”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如“伟大的共产党”,“洗得发白的军衣”;“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如“严肃地说”,“很清楚地听见”;“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得”后边的分成是补语,如“热得满头大汗”。  相似文献   

11.
“水平”在前,除如上文所说的做主语之外,还可以做定语,与其后相关的词语构成修饰限制与被修饰限制的定中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其后的相关词语与“水平”没有组合搭配关系,那就往往造成定中关系不调的错误。这有以下两种主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助词“的”运用中的错误,除前几篇短文分析过的几种以外,还有一些;本文再补充分析以下几种: 第一、助词“的”连用不当 在有的语言结构中,有时需要连续使用多个“的”,这时,就一定要弄清楚由“的”所联系的各项词语之间的关系,以准确地表达它们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否则,就往往会造成助词“的”连用不当的错误,而使所联系的各项词语之关系错乱,语义不通或者错误。例如:  相似文献   

13.
打开收音机,偶闻今天南朝鲜某地“戒备十分森严”一语。乍听,该地戒备之严确给人无以附加之感;而细细品味,又觉“森严”之前冠以“十分”似有画蛇添足之嫌. “森严”属附加式双音节合成词,词素“森”和“严”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森”:本意为树木丛生貌;“严”:本谓救命急,引申为紧急,再引为紧密没有空隙。词书上将“森严”释为“整肃、整饬”,或“整饬而严肃”.若就字析词,意即紧密得象丛生的树木一样没有空隙。可见,“森严”一词对“严”的程度已有了规定性,即“象丛生的树木一样”。“象丛生的树木一样”对“紧密”的程度表述得是十分明确的,如果再用程度副词加以修饰,究竟“紧密”成什么样子倒让人不可捉而摸之了.  相似文献   

14.
动词“进行”是个很普通的常用词,在造句中,经常做谓语,如:“这项工作正在进行。”其前可加状语修饰限制,如上例中的“正在”。“进行”是个及物动词,做谓语时,其后可带宾语,宾语一般是动词性的,如:“进行讨论”、“进行审查”、“进行分析”、“进行调查”、“进行化装”、“进行研究”、“进行批评”、“进行表彰”等。同时,也可以带补语,如:“进行下去”、“进行得挺顺利”等。此外,“进行”还可以做定语,或前加定语修饰限制等。严格地按照上述特点和规则使用该词,是正确运用该词的重要保  相似文献   

15.
间接动宾关系在句法结构上,有时表现在状语与动词性中心词之间。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本来是修饰限制与被修饰限制、附加与被附加的关系;但当中心词(或句子的旧语)是由及物动词充当的时候,在语义逻辑上,该动词的支配或关涉对象,即间接宾语,则是状语的某一部分,这两者所构成的动宾关系,就叫做状中式(或叫做状谓式)间接动宾关系。例如:  相似文献   

16.
说说修饰语修饰是个蛮好的词儿。查《现代汉语词典》,“修饰”,有修改和润色的意思,目的是使语言文字明确生动。可修饰与修饰语好像不是一回事。修辞学中有一种辞格叫“增饰”,即反复给中心词增添修饰限制成分。倘若运用得当,可以把意思表达得充分、完整、严密。有关于增饰的文字,一般以形容词与量词居多。或许,这类词语和修饰语是一个范畴的东西。喜欢大量运用修饰语的,估计都  相似文献   

17.
一般说来,作为表示计量单位的量词与数词组合后,在使用中只有与被修饰对象是否搭配得当的问题。而量词本身并不具有褒贬色彩,只要我们按照习惯或约定俗成的说法,不将“一把尺子”说成“一间尺子”,“一间房子”说成“一斤房子”就行了。房子论“间”,尺子论“把”、水果论“斤”、机枪论“挺”,任何时  相似文献   

18.
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书稿中经常存在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问题,编辑在修改时也会遇到一些困惑,有时甚至编辑自己也弄不清该用哪一个,这种现象相当普遍.本文梳理了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语法意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位置,以及用法区别,并针对一些典型的例句,讲解它们的用法及容易混淆的地方,旨在通过这样的总结分析,共同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提高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19.
助词“的”疏漏在语言运用中所造成的弊病,本题上文做了一定的分析;常见的还有四种,这里提出来再做点分析。 (1)在多项定语的结构形式中,有的定语之后缺少须用的助词“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个词语进入句子之后,就成为句子的一个构成部分,并和它前前后后相关的词语发生这种或那种语法、语义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于正确运用词语、精心构造句子,都是非常重要的。如以下三例: ①故乡的春天异常美好。 ②春天的温暖与香色多么醉人! ③谁不喜欢这明媚的春天呢? 以上三例皆有“春天”这个词。在例①中,“春天”做主语,它的前边有名词“故乡”对其修饰限制,说明是何处的“春天”,做“春天”的定语,两者之间是定中关系;它的后边有“异常美好”这个偏正词组,来陈述它,说明它怎么样,两者之间是主谓关系。在例②中,“春天”做定语,置于“温暖与香色”之前,对其修饰限制,两者之间是定中关系。在例③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