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过程中持续更新,对外界信息的关注范围逐渐拓宽,提升了对科技新闻的重视.各大新闻媒体加大了报道科技新闻的力度,但由于在报道编辑过程中科技新闻有明显的学术性特征,因此读者们相比一般的社会新闻、时政新闻有阅读理解上的困难,怎样提升科技新闻采写成为了当下新闻媒体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科技新...  相似文献   

2.
刘洋 《青年记者》2006,(18):62-63
时新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科技新闻作为众多新闻类别中的一种,也必然有着时新性方面的要求。在求新求快的同时,科技新闻如何求新,求快又该注意哪些问题,本文试作浅析。科技新闻也应注重时新性要求有人认为,科技新闻是“以报道科技战线新近动态和成果为主的新闻”,鉴于其报道  相似文献   

3.
科技新闻及其写作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新闻是报道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的新闻。科技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分支,除了具有新闻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准确性(对科学概念而言)、通俗性(对深奥原理而言)、知识性(对普及科学而言)。科技新闻中又包含许多门类,如医疗科技新闻、农业科技新闻、工业科技新闻等,它们的特性与科技新闻是一致的,都属于科技新闻的范畴。随  相似文献   

4.
李跃军 《新闻前哨》2000,(12):36-37
医学科技新闻是科技新闻的一个分支,它的任务是传播医药卫生科技方面的新信息、新技术、新成就、新风貌等。由于其报道自身、客体及受众的特性,采编人员应牢固树立新闻意识,把握以下原则,以增强医学科技新闻的可读性、新颖性、知识性。一、坚持公正的科学态度,报道事实准确、实事求是。科学性是医学科技新闻的灵魂,它要求选题必须在科学上具有重要价值;报道内容要具有科学上的准确性,符合科学原理;写之前要分析是真科学,还是伪科学,如心灵感应、伪气功、思维传递等内容一般不宜公开报道。凡是直接用于人体的新疗法、新技术、新药…  相似文献   

5.
在严格的意义上,新闻是指在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大众传媒上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的报道”。由于这些传媒为特定的个人或机构所掌握,同时,进行传播的主体必须具有特定的知识背景和技能,所以,“新闻”只能在非常狭窄的范围内进行理解。然而,如果对新闻理解的着重点在于对“事实的报道”,而非报道主体的话,那么,我们现在肯定生活在一个新闻盛行的社会中。  相似文献   

6.
娄成斌 《新闻窗》2012,(3):117-117
目前,由于都市类报纸针对可读性、服务性的狭隘理解和追捧,导致这些报纸往往只关注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和生活服务类新闻等,而对关注社会科技发展的主流问题并没有满足读者的需求,这类报道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普遍不高。那么,如何改进和提高都市类报纸科技新闻的报道水平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许多媒体的内容结构设置中,科技报道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没有专职的科技记者,没有固定的版面、栏目,一些重大科技新闻、科技信息得不到充分的报道。科技新闻跟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等有着较大的不同,主要是一般读者难懂。但科技新闻与其他的新闻也有共同的属性,就是可读性。所以,科技报道就要突出"翻译"和解释作用,把高科技从象牙塔拉回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吴万里 《新闻界》2003,(5):48-48
过去人们对新闻的认识似乎有点失之偏颇,比如“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报道”(陆定一),此语不错,但理解时,把握上,往往就各自不同,如观点、问题、理念、思想算不算新闻,估计有些人常常会排斥于门外,认为这太虚、不实在、不实际,其实某些新鲜的观点、重大的问题本身就是事实,怎能不算新闻呢?比如1987年余秋里同志在解放军一次政治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样的口号不能盲目提倡,这只是他讲话中的一个观点,当年文汇报敏锐地抓住这一句话、这一观点,单独发了新闻(见1987年5月9日文汇报),以致我每次讲会议新闻改革都会举此…  相似文献   

9.
做一名专业新闻报纸的记者,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对专业新闻的报道,主要的报道方向在哪里?通过思考,我得出的结论是:一个记者,最重要的素质是敏锐;专业报纸的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向应该是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0.
吴伯正 《新闻实践》2009,(3):40-40,41
谁都知道科技很重要,经济社会发展,生活品质提升,哪一个都离不开科技.事实上,我们每天也都在享受着科技成果带给我们的种种恩惠.尽管如此,人们对"科技"两字总有一种距离感.与此同理,大多数科技新闻比起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来,也往往让读者"敬而远之".如何增强科技报道的亲和力和可读性,是从事科技报道的记者编辑必须去跨越的一道坎.  相似文献   

11.
我看民生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青年记者》2004,(5):49-49
民生新闻,由于内容关系到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的多是老百姓平常日子里的身边事,所以观众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容易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形成认同感,对这一社会问题投入更多的关注。下面我想从几方面谈一谈我对民生新闻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杨保军 《新闻界》2020,(4):35-42,5
新闻真实始终是新闻实践中、新闻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整体真实与具体真实是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其中,理论上较难理解的、实践中较难实现的是新闻的整体真实。整体真实,既是一种新闻真实观,同时也是新闻真实实现的方法论。新闻的整体真实,不是传统上所理解的关于目标报道领域全部事实的真实报道,而是新闻意义上的整体真实,宏观上是指新闻要呈现出目标报道领域新闻事实的整体图景,微观上是指具体新闻要反映具体新闻事实的整体面目。实现新闻的整体真实,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方法,需要客观、全面反映目标报道领域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新闻事实,需要新兴媒介环境中所有相关新闻传播主体间的有机互动,需要形成针对复杂新闻事实的过程性报道机制。自然,更需要国家提供相关法律政策的有效保障,需要社会创造实现新闻整体真实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王繁泓 《传媒》2000,(9):19-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技成果层出不穷,相应地科技新闻、特别是企业科技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在这类新闻采写、报道中,人为地拔高或埋没新闻价值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如何正确把握科技新闻的“高度”,为科技新闻“定调”,深入挖掘科技新闻的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致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作为经济特区的记,在报道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作了 积极的探索,一组组科技报道应运而生,如“863”在深圳,深圳市高科技发展述评,两届高交会系列报道,创办《创新空间》专版等等,许多同志称赞说,你们的科技报道搞得有声有色,有什么秘诀?我慢慢琢磨这些报道,体味着,我们写的一些好的科技报道,都是新闻敏感与认识技术创新规律撞击出来的思想火花,两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科技正越来越强势地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科技报道也由此成为新闻主流报道的一个重要部分。今天,各种传媒以其巨大的影响力、传播的快捷、及时等特性,成为了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公众理解科学”中扮演着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伴随着科技报道升温而“活跃”在各种媒体上的,还有一些虚假科技新闻的泛滥。形形色色的假新闻《北京科技报》近年来每年都会评出十大科技骗局,以今年评出的“2005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为例,这“十大”包括:泰山老虎人间蒸发、贝加尔湖调水到北京、伪科学成诺奖之星、3万元兜售院士、…  相似文献   

16.
郑凌 《视听纵横》2004,(2):44-46
“策划”这个词语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计划和策略。不管你是否承认,在现代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策划已经成为报道准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越来越多的报道依靠成功的策划获得轰动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媒体本性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17.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18.
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共同参加某一个会议或某一个大型活动,所报道出来的新闻往往千差万别。有的记者写出的新闻新鲜、生动、有深度,有的写的新闻则十分肤浅,还有的记者干脆没有写出新闻来……其实,其中并非没有新闻,关键在新闻敏感上的差异。什么是新闻敏感?我认为,是指记者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新闻 今天的讲座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些新闻话题。“新闻”是大家都熟知的东西了,但在今天有什么新的理解呢?我给的“定义”(定义是为不定之义也):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价值事实的信息传播。这个定义和陆定一对新闻的定义有些接近,又有一些区别。陆定一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李坚 《新闻记者》2000,(9):44-45
新闻研究“靠前”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新闻竞争的焦点已不仅在于报道的数量,更重要的在于报道的质量,在于报道的快速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以及对新闻信息的优化处理。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高度重视新闻采访与编辑中的研究工作。 这里提出的新闻研究,不是事后诸葛亮式的业务交流,更不是隔岸观火式的理论批评。我想,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研究应当是与新闻发生、发展与消亡伴随始终的一项日常工作。 前些日子,《新闻记者》杂志曾经有一篇文章,读后十分受启发。这是一位复旦新闻学院的毕业生写的。作者曾到美国《时代》周刊实习,在整个实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