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怎么HAPPY     
歌是我心中的风景。我爱歌,从孟庭苇到伊能静,从梅艳芳到孙悦,从《祝你平安》到《快乐指南》,我的音乐之心不泯。在歌声中,我体会到了“人生如歌”的真正含义。多少次,当成功与喜悦来临时,是歌声在表达着我内心的激情;多少次,当失败与伤心时,又是歌声在抚慰我受伤的心灵。歌是一种奇妙的生命之声,时刻在人的脑海里回荡,每首歌都有自己的韵味,让人琢磨不透,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有一些深入人心的歌总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歌的旋律中,我们的心也在飘荡。你快乐吗?怎么HPPY?快乐其实很容易,好的心情总是让你快快乐乐,在我们这个无忧无…  相似文献   

2.
每当听到许志安的歌曲,心中就会有一种感觉,那是一种无法用简单的词语形容的感觉,让我感动,让我落泪。我不是一个很“普通”的音乐爱好者,但也说不上酷爱,一直以来,我和音乐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为太近,怕难以自拔。太远了,又好想领受音乐的真谛,难以想象,我和音乐那“不同一般”的关系。直到遇到了许志安那浑厚而充满感情的歌声……是的,从他的歌声中领受到的不只是一种享受,一种品味,那更是一种感受,让人陶醉,不知所措,想和他一起唱,不知不觉中感受他的歌。如此富有情感色彩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乐府的原生态是歌辞与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艺术形式,歌辞的地位逐渐突出起来,音乐性质越来越被忽视,而文学价值越来越被重视。乐府创作逐渐“从歌到诗”,从合乐走向徒诗,从音乐艺术走向文学艺术,从民谣走向文人诗,走进了“用古乐府自作诗”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以前,我是不太喜欢音乐的,而今欣赏歌曲——其实是欣赏Jay的歌曲已成了我人生一大乐趣。还记得第一次听Jay的歌,名叫《三年二班》。刹那间,我  相似文献   

5.
    
当音乐教师,总认为音乐课领导不重视、家长不重视,开个家长会都不用来,就是来了也是浪费时间,谁会问你“我小孩唱歌怎样?”。直到有一次音乐家庭作业感动、震撼了我,使我深思和改变。第四册有一首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歌中唱到:  相似文献   

6.
一、引子 “老师,您还让我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啊,太老太土太幼稚了,我爷爷小时候也唱这样的歌。”  相似文献   

7.
音乐对于我来说,是不能没有的东西。我在家听、在外面听、坐车也听,音乐是绝对不能缺少的。从小时候开始,我就过着被“音乐围绕”的生活。我喜欢音乐流动的感觉,它的存在对我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习以为常的。我经常用家里“家庭影院”的音响听音乐。最近,为了让自己有一份闲适的心情,我常听Daniel Powter或是Jack Johnson的歌。出门的时候,我随身都带着iPod,开车的时候也一直放着音乐。虽然在去工作的路上,我不听任何音乐,但是,自己开车的时候,一定会按照心情准备合适的歌曲来放。  相似文献   

8.
我指挥《黄河大合唱》已经五十多年了,为它付出了不少的汗水,但是《黄河》也培养了我。我今年七十多岁了,按孔夫子的说法,“从心所欲,不逾矩”,但我感觉到我的艺术修养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我与音乐结缘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小的志愿不是搞音乐,那时我的数学比较好,常考100分,我当时非常希望能够学工。抗日战争改变了一代人的理想和命运,很多人的前途都重新安排了。北方沦陷以后,国民政府撤退到武汉。那时正是国共合作,八路军办事处、《新华日报》社,还有各地的文化人士都到了武汉,冼星海也随上海的“流亡演剧队”到了武汉,在那里从事群众歌  相似文献   

9.
我不懂音乐,没有音乐的耳朵。但当我从电视上看到一女歌手竟花容灿烂并全身性感扭来动去地演唱歌词为“我很寂寞”,以至“眼泪都掉下来”的歌时,我迷惑了。  相似文献   

10.
唱响晚年     
记得四五岁时,大姐教我唱《卖报歌》,我总是跑调,她责怪我是“左嗓子”。虽然不明白确切的含义,但从她的表情和语气中,我听懂了她的嘲讽。结婚后,也被丈夫这样数落,我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从此,“音盲”就像一副沉重的精神枷锁束缚着我,潜意识里留下了“我不能唱歌”的阴影。此后几十年,我对音乐敬而远之,不听.不唱、不学,即使是“革命歌曲大联唱”的年代,对那些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歌曲,也只是略知一二。久而久之,“不会唱歌”成了我最大的弱点和隐私。  相似文献   

11.
想必各位都听过“嗡嗡”之歌吧。这首歌的主唱人员就是我——大名鼎鼎的蚊子。可是,我们不太喜欢听掌声。我很小,但我很酷。  相似文献   

12.
保持快乐的心态一次,我去南方讲学,一位年轻女教师告诉我,她是带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美好理想走上教师岗位的。可她怕自己坚持不下去,希望我能给她打打“预防针”。因为她家曾经有两位亲人作过教师,但后来都不干了。一位是因为赚钱少,另一位是因为太辛苦。她自己也在教学中遇到了困难。我告诉她,40年前,我也是被一首很美的诗“教师之歌”点燃了做教师的梦想。很可惜的是,毕业后遇上了十年浩劫,一切美好的理想都变成了泡沫。那时,做教师不仅是太辛苦,而且是太可怕了,随时都有污水往身上泼,都有“大帽子”往头上扣。但我一走进教室,看到…  相似文献   

13.
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民族音乐及其他艺术式样,与民族特性是分不开的。中国音乐注重对“和谐”的追求,俄罗斯音乐则具有明显的悲怆品格。从《三套车》到《伏尔加船夫曲》,从《如歌的行板》到《第六交响曲》,从《安东尼达的浪漫曲》到《跳蚤之歌》等等,无  相似文献   

14.
陈斌 《文教资料》2005,(24):135-136
乍一看,音乐与语文结缘似乎不太可能,但细想来,音乐与文学之亲缘关系确已是渊源已久:从因音乐不同而分出“风”、“雅”、“颂”的《诗经》,到由音乐机构演化为诗体代称的“乐府”;从配乐歌唱的“曲子词”(词)到亦庄亦谐的“元曲散”……音乐与文学一直是相伴成长。因而将音乐与语文结缘也就顺理成章。音乐的生命力很强,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观正在形成,他们对于音乐的喜爱也是空前的,抓住这一点,我认为将音乐融于教学是切实可行的。如何把音乐的阳光洒进语文课堂,一直是我探索的方向。音乐导入:一种注入了音乐灵性的开场白。起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保持快乐的心态一次,我去南方讲学,一位年轻女教师告诉我,她是带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美好理想走上教师岗位的。可她怕自己坚持不下去,希望我能给她打打“预防针”。因为她家曾经有两位亲人作过教师,但后来都不干了。一位是因为赚钱少,另一位是因为太辛苦。她自己也在教学中遇到了困难。我告诉她,40年前,我也是被一首很美的诗“教师之歌”点燃了做教师的梦想。很可惜的是,毕业后遇上了十年浩劫,一切美好的理想都变成了泡沫。那时,做教师不仅是太辛苦,而且是太可怕了,随时都有污水往身上泼,都有“大帽子”往头上扣。但我一走进教室,看到…  相似文献   

16.
变化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这首歌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是大家在幼稚园里学过的。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唱这首歌,可现在却不唱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变化”。儿时,老师教的是最基本的儿歌,比如《卖报歌》、《丑小鸭》、《春天在哪里》、《小星星》……这些儿歌既简短又好听,还富有童趣,是我们儿时最爱挂在嘴边的。记得那时,我一回到家,就蹦蹦跳跳地唱给爸妈听。我也特别高兴,这就是我儿时对音乐的初步欣赏。随着我渐渐长大,我的欣赏水平也随着提高。四年级的时候,我逐渐迷上了流行音乐,也许是流行歌曲太吸引人,也许是因为…  相似文献   

17.
杨春霞 《学子》2013,(5):159-160
侗族大歌被世界知名人士称为不仅是侗族音乐的瑰宝,还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据调查侗族大歌的种类很多,分别有鼓楼大歌、声音大歌、戏曲大歌、叙事歌谣、礼俗大歌、儿童大歌等类型。侗族大歌是多声部音乐、不需要人指挥,也不需要伴奏的一种民间音乐。同样侗族大歌也是一种无文字传承歌声,都是通过祖辈们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给父辈、父辈在传唱到下一辈人。这足以说明侗族歌谣一直都是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给下一代。本论文试图对侗族大歌进行分类,进而探讨侗族大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心灵的变奏     
“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唱着韩磊的歌,我感到“逃亡”不是悲壮而是浪漫。我爱好音乐,有自己的方式:我能观察音乐的形状,触摸音乐的质地,品尝音乐的韵味。音乐融进了我的血液,我的体内流淌的就是音乐。“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长大的我也增加了父母对我的期望。当16岁的我感到承载的希望已成为难言的痛苦时,我选择了流浪——以逃避希望。我终于摆脱了那不堪重负的期望,可以轻松、快活地度日了。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流浪的我却无法找到工作。“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  相似文献   

19.
刘翎 《湖南教育》2005,(19):35-35
孔子说“:兴于计,立于礼,成于乐。”同样,在国外,也有人说“:一个人再坏,只要他喜欢莫扎特的音乐就坏不到哪里去。”由此可见音乐对人的思想道德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就如何运用音乐教学进行德育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歌曲学习中的德育——以德扬善歌曲演唱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一首歌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时,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心灵也可以得到美化。如教材中的《卖报歌》,作曲家聂耳就是以大街上报童的生活为写照创作了这首歌曲。旧社会的孩子生活十分艰苦,吃不饱,穿不暖,每天卖…  相似文献   

20.
B.A.P     
《音乐世界》2012,(23):108-111
想做的事情我都会表现出来,一定要怎么去做,我觉得我是有点固执的性格。人们应该也是这么觉得的,从某个角度来看的匿,我好像是“散养型”的人(笑)。ID.LGROUP的音乐类型太窄了,以前很多人都会觉得我的声线不适合,好像真的大部分的情形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