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如果你一定要狠狠批评一个人,先带他到一个没有旁人的地方,单独跟他谈话,不要在别人面前谴责他。但是如果要表扬一个人,却恰恰相反。如果下级工作做得出色,你就要大力赞扬他,让他的朋友和同事都知道。  相似文献   

2.
《中国档案》2004,(7):54-54
上网以后,老三毛更忙了。甚至顾不上向他的朋友炫耀他的网上新发现。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建邮箱。  相似文献   

3.
我有一位做企业家的朋友,他曾是省城一家大型国企的老总。他为人真诚、热情、随和,朋友颇多。在做老总的日子里,有许多朋友不停地找他,在经营中遇到困难,朋友们也倾力相助。几年下来,企业也确实搞得旺旺火火。不过,去年他调整了工作,不当老总之后工作似乎清闲了一些.但朋友之间的友情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4.
一位朋友想生产饮料。我知道他并不是实力雄厚的大老板。劝他别做。因为饮料打开市场要靠广告.要花大钱做广告。饮料固然赚钱.但先要投入大把钱,先要“烧钱”.烧不起也就难以成功。我还讲了旭日升、露露等饮料成功的经历。他认为自己的饮料有特色。不用做什么广告.坚持做下去。我无言以对。反正不是我的钱,操那么多心干什么。一年后。我又见到了他,他说到底没成功。  相似文献   

5.
他有点肥,朋友常常昵称他“肥黄”。他也不动气。在朋友间。他还有一个花名:“文坛祭酒”。这个绰号当然有点玩笑的成分,不过他在香港专栏界执笔将近30年。以非常感性的文字著称。如同他非常感性的人一样。如今他必须一本正经。现任香港理工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助理教授。做着“万世师表”的活儿。  相似文献   

6.
诚信试验     
晓张 《新闻世界》2005,(3):52-53
一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要找10个人,在10个地方做诚信试验: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的商店买10次东西,每一次买东西都付两次钱,看有多少人拒绝第二次付款。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碎片     
朱湘脾气不好,可他自己不承认,“吾爱友谊,但善更爱诗艺。”他跟徐志摩、闻一多最终没有做好朋友,他在生活中更是处处碰壁,工作丢了,夫妻散了,朋友断了。他说,做章误了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在几年前,企业界曾经流传过关于“天花板”的一些讨论。意思是说,在一些企业里,很多高级经理当他的职位到达某个高度之后,他在这个企业的职业生涯就失去了前途,再也没有希望,没有继续进步的目标。我的一位朋友,在一家知名企业做副总裁。他给我描述那种天花板的感觉。他说自己的前面是总裁硕大的屁股,自己屁股的后面还有一群脑袋,这群脑袋是他的部下。他的话语有些戏谑的成份。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团队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越往上矛盾越多,机会越少。不是说每一个人都要去当总裁,那样的话就乱套了,但的确存在自我价值实现和自主决策愿望的满足问题。几乎每一个企业中的经理人,都会有这样的要求。于是,  相似文献   

9.
我在青海有十六年的工作经历。时至今日许多青海朋友仍与我保持着深深的友谊。青海XX县的藏民朋友扎西,就是众多朋友中的一个。当初我认识他是因为先认识他的父亲,那时他也就十岁出头。扎西如今四十岁了。几日前来京旅游,看完景点打算要回去了,我自然要接待一下。谁知这一接待,竟让我经历了一个令人十二分震惊的不眠之夜。  相似文献   

10.
喻乐 《传媒》2004,(1):8-8,15-17
一位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朋友让我向他讲述一下北京的报业发展史,我送给他三本书,分别是《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社长崔恩卿1998年所著的《报业经营论》、2002年主编的《老实交代》以及新浪网的“总编在线”合辑《总编理念和传媒精神》。我告诉他:“你想了解北京报业市场,需要找到一个坐标,我认为崔老师最合适。”一个星期以后,朋友发来一封邮件,干叮万嘱一定要带他见见崔恩卿。  相似文献   

11.
一个朋友爱吃火爆肚,经常拽着我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寻找回民餐馆挨家试吃。后来被他踅摸着一家,就在经纬街上,门面不大,卫生条件也让人不敢恭维,不过爆肚确实做得很地道。一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去那儿饕餮一番。  相似文献   

12.
一个记者应该在群众中生根,应该到处都有朋友。现在有些记者去访问有点类似办公差,采访的方式也比较生硬,而不是朋友相处。记者一定要善于交朋友。交朋友要讲求方式方法,要做大量的工作,要生活在他们中间,很  相似文献   

13.
阿魔 《视听界》2007,(5):4-4
今天的一个聚会上与一个做企业的朋友谈到时下某些记者的种种无良时,他一脸无奈,问我如何看待?我告诉他和我共过事的人都知道,我对出卖上身的文人的深恶痛绝更甚于那些出卖下身的人;后者或可同情,而前者则是良心坏了。  相似文献   

14.
他爱上一个女孩,爱得很深,爱得也很苦,因这个女孩一丁点儿也不爱他,见他整天无精打采,朋友就劝去找个地方静一静,调养一下,他听了朋友的劝告,就休了一段时间的假准备出去散散心。  相似文献   

15.
我有一位亲戚。位居某名牌大学校长,但他的朋友有很多是平民百姓。对工作。他是一位好领导,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空闲的时候,他更愿和朋友在一起,谈谈诗画,聊天打牌,打牌输了,一样钻桌子,一样贴纸条。他常说的口头禅:“人生本来就短暂,没有必要成天把自己包装起来。”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6.
请珍重“社会的档案”陈礼荣年头岁尾,新闻界的同仁联欢,和电视台的一位朋友闲聊时他说的一席话,发人深省。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他奉命为本地一位曾在中央电视台露过面的先进模范人物做一部专题片,跟采访对象形跟影随地在一块儿工作、生活了一个月,片子做成了,也已...  相似文献   

17.
SOHO心事     
朝九晚五的生活,对我这样满腔热情的年轻人来说,真是挺没劲的事。 有一天,一个做媒体的朋友在做一档办公室生活的专题,来不及写稿,邀我帮他写些东西,再拍些照片,我轻而易举地拿下,只半个周末就交稿。稿件见报后,还收到了一笔稿费,数目相当于在办公室里坐三天的所得。  相似文献   

18.
重游卧佛寺     
近日陪无锡来的朋友,又一次到了卧佛寺。以前曾陪客人多次到过这里,每次都只是完成任务,对卧佛仍是一知半解。因朋友忙于拜佛,我无事可做,边帮主持做事,边同他聊起卧佛寺。  相似文献   

19.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作为一个普通人尚且不能缺少朋友,作为新闻传播者、时代望哨的记者更不能缺少朋友。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信息渠道,无数通道纵横交织便会编织成一张巨大的信息网络,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洞幽烛微,而,人民日报著名记者商恺曾谈到,要当一个好记者须做到四个“万”,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人友,拜万人师。”这其中“交万人友”至关重要。那么,作为党报记者该怎样交朋友?与谁交朋友?当你拥有众多朋友时你将会得到什么?河南日报驻平顶山市记者站站长聂世超用他20多年的记者生涯对这一串问题作…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世界》2007,(11):19-19
朋友拿了一份报纸要我做个实验,我同意了。问题一: 如果你知道一个女人怀孕了,她已经生了8个小孩子了,其中有3个耳朵聋,2个眼睛瞎,一个智能不足,而这个女人自己又有梅毒,请问,你会建议她堕胎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