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赵红 《文教资料》2006,(19):68-69
关于如何定位“先锋文学”概念的内涵,批评界有多种不同意见。本文在这里所接受的是为批评界所识的看法,即指在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思潮。从思想内涵上来讲,先锋作家们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潮主题,还是在形式技巧、创作理念方面都集中地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技巧,表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学不同的艺术特征。对于中国新文学历史而言,这种创作具有浓烈的创新和挑战意味——正因为这一点,80年代文学评论界就借法国“先锋小说”之名为它命名。笔者认为这一范围的概…  相似文献   

2.
小说《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将昆曲与文学高度融合的一部作品,对昆曲这一舞台艺术兼文学经典的巧妙运用,使小说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并使其表现出更深刻的主题内蕴。白先勇是将传统文化与文学融合的典型,通过研究昆曲,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并由此看到传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引起人们对日渐式微的昆曲艺术的关注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审视。  相似文献   

3.
余华与福克纳都是先锋作家,他们在创作的前期都曾有过对文学的探索和实验。在大胆的文学实验中,他们寻找着自我的创作原则,使现代文学的叙事艺术得到了充实。两位作家的创作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十分关注内心冲突,在创作中重视对时间的利用和创造,在处理创作与现实的关系上他们都找到了一条能表达自己的正确道路。对比余华与福克纳的作品,可以发现余华在对福克纳作品的借鉴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体系,并在不断的学习中进行着属于自己风格的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茅盾是以革命者、改革者的姿态投入文学活动的,他重视艺术的功利性,要求作家具有善于分析社会现象的头脑,去凝视现实、剖析现实、揭破现实,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他把这种文学思想,贯彻到创作实践中,使其作品带着浓烈的社会剖析的色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茅盾小说独特性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题先行”、题材重大、人物众多复杂,都很突出。“艺术空白”表现技法的运用,不但使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更为鲜明,也使作品更具有深邃的意蕴。  相似文献   

5.
博尔赫斯的创作风格和小说表现技巧在对拉美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对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新时期文学形式上的创新实验亦发生着示范滋润作用。博尔赫斯在其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想象力、叙事的非逻辑性和迷宫式结构,都成为中国当代的先锋作家和后现代风格追随者们效仿的对象。这些具有后现代创新精神的中国作家在自己的小说实验中,彻底打破文学思想上的禁锢,用从博尔赫斯等后现代作家那里借鉴的小说创作元素,并以自己对这些文学元素的独特理解,开拓出具有中国风格的后现代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6.
文学观,体现了作家自身对文学认知的基本观念,深刻影响其创作审美价值的取向。由于文学观的不同,两类“右派”叙事作品在艺术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两类右派叙事作品文学观的比较,其实质仍然反映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而虚构是建立文学与现实联系的唯一手段。正是由于作家从小说的虚构本质出发,在充分想象的空间里对人的存在境遇给予热切的关注,才使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真实。由虚构到真实,这是艺术文本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位获得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作家,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残雪以其女性视角的创作思维以及其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怪诞的表现手法、梦呓般的语言等内容展现了一个现实与虚幻交织在一起文学世界,其作品是独特的、令人费解的。她的创作是在突破现实的束缚而寻求精神上的表达,因此在赏析残雪的作品时,我们也应该有从精神上感知作品灵魂的品读意识,以更贴合作者与作品本身的思路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余华是中国当代先锋派作家的骨干,他的创作可以说与先锋文学的发展同步。他的作品始终呈现出“偏离以确立人的主体性为目标的新时期文学主潮,而表现为对人的存在属性的书写。”也就是说,在余华以前,中国作家对人的困境的关注,只停留在人的社会属性(如“伤痕文学”)和人的文化属性(如“寻根文学”)层面上寻找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余华和村上春的作品,可以从无常观的角度来解读。中日两个当代作家传承了各自国家的文化传统,它们的代表作所表现的意趣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两者在表现东方式的无常观时,前者多着力在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后者侧重于在个人心灵本真上感悟生命的意义。前者的笔调冷峻有余,后者则更显轻灵。通过其表现无常观的异同,我们能进一步领略中日两位作家的创作艺术与各自传承的文学传统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莫言个体的艺术活动,对中国当代作家和作品的历史与现状考察,具有真切的借鉴意义。本文就从考察作家创作心理入手,纵览当代作家莫言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境况,解释其文学观念形成、发展的内在根据,把握其文学思想的演进轨迹和创作的艺术态势,力图从一个新的“窗口”探视莫言复杂的精神、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时期锡伯族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赵春生对锡伯族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他在发扬和继承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同时,大胆借鉴现代主义创作艺术手法,淡化作品情节,人物形象亦幻亦真,使得作品具有抽象化,象征化等特征.尽管这些手法运用的还不是很纯熟,却形象表现出时代的变革给锡伯族人民带来的影响,揭示了新时期锡伯族人民生存的心理事实.  相似文献   

12.
京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的艺术追求和创作个性的小说流派。它的发生、运演从一个方面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体风貌。京派作家多学贯中西,但他们更多地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在小说创作中,较多地借鉴民族文学的传统艺术技巧,追求和谐、圆润、完美的艺术境界。作品圆润精美,情感蕴藉、含蓄,语言古朴、简约。  相似文献   

13.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近些年受到广大读者的特别瞩目,一方面的原因是其作品反映的题材是别的作家不曾触及或极少触及的,他的作品大多展现的是撤离到台湾的大陆人那种失根的无奈,表现出一种人世沧桑的苍凉感;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将中国传统文学的叙述方式与西方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完美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代表作《游园惊梦》尤其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16,(6):83-87
"七月派"著名作家贾植芳,在秉承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大胆借鉴俄国作家果戈里小说创作的方法,使其文本在主题、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讽刺手法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果戈里化"倾向。而借鉴中的成功创新,更使其笔下的世界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真实再现了上世纪初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代人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的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在作品中的直接体现,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经过艰苦磨炼,思想上和艺术上均臻于成熟的标志。文学是人们审美活动的精神产品,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只有当创作主体的精神个性适应了描写对象的性质,并在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中达到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的统一,才能够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风貌,这种整  相似文献   

16.
作家通过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获得审美意识,并不意味着创作的终结。在创作的道路上,获得审美意识只是走完了一小半,通过艺术创作实践,使审美意识赋予物质外壳,形成艺术作品,才算走完了创作的全程。在作家的艺术实践中,文学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使审美意识获得物质外壳的具体手段。没有文学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作品就写不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红旗飘然降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不再存在了.伴随着俄国革命而诞生的苏联文学,是否也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失去它原有的名称和艺术价值呢?的确,今后在俄罗斯土地上所出现的诗歌、小说、戏剧,不能再以苏联文学而名之了.近年来有的研究者提出一个“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概念.按照提出者的意思,这个概念不仅涵盖苏联作家的创作,而且也包含那些流亡国外、在国外创作的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但是这两部分作家,无论思想倾向,还是艺术风格,都有质的不同.苏联解体前后,在国外写作的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回返俄罗斯,形成了国内外俄罗斯作家的创作大汇合的局面.用“20世纪俄罗斯文学”这样一个笼统概念来涵盖这种大汇合的现象,未尝不可,但是用它来替代“苏联文学”这个概念就不尽恰当了.苏联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一个独特现象,它不仅具有地域的和时间的含义,而且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独树一帜的美学意义.它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概念.本文试就其认识价值.审美意义和创作方法来阐述其作为独立概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受容与变容——论博尔赫斯对余华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小说家余华在从传统现实主义转向先锋小说的艺术实验之途中,广泛借鉴了西方文学大师的小说观念和艺术技巧.其中,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对余华的先锋小说创作的影响尤为深刻,对其先锋时期的作品转型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虚拟叙事和时间本体两个方面.通过对博尔赫斯的学习,余华利用虚化的语言突破日常经验的限制,打破牢固的日常世界,直指精神世界的本质真实,使小说呈现出无限的可能性,建立起二元的甚至是多元的小说空间.而博尔赫斯的时间本体观念解放了余华的小说叙事,使他在时间的多元并置中同时设置时间的超前或者回溯,在作品中彻底消解了现实性,将本来依附于现实的故事变成了能游离于甚至断裂于所指的无根之物,造成了多重文本的并存和相互消解,从而彻底取消了故事所负载的涵义,营造出一个光怪陆离的乌托邦世界.但是,余华对博尔赫斯的学习并非简单的移植和模仿,他在借鉴之时融入中国元素,最终将外来的叙述观念和写作技巧化为己用.  相似文献   

19.
残雪是一个先锋作家,要做文学“先锋”的意识在她的创作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她运用那些人们所不习惯的语词和语词搭配,创造了一个恶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形成,是建立在作者深刻意识到现代社会人的严重异化状况的基础上的。而在中国,异化的发生并不仅仅归结于现代文明,也有着制度和文化上的原因,残雪的作品体现了残雪对人的自审的要求和对人文关怀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明代北直隶作家呈现以下时空分布特点:时间上,经历了洪武至宣德的沉寂期,正统至弘治的初兴期,正德至嘉、隆的发展期以及万历至崇祯的高峰期;空间上,北直隶各府、州、县作家数量不均衡,其原因包括政治因素、地理交通、教育文化等。在文化中心南移的大背景之下,明代北直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学景观:从文学现象上看,北直隶文化的兼容性使其缺少本土作家流派及名家大家;从文学体裁上看,由于受正统思想影响更甚,传统的诗文仍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从创作内容上看,独特的地域条件造就了其政治性和现实性强的特点;从创作特征来看,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精神使得作品浸染着豪放质朴的文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