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无常观与日本的传统思想文化相接触,不断冲突、磨合,与其他众多要素融合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日本文化中诸要素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延续至今。从日本古代文学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无常观主要表现在其忧患意识与生死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穆木天的文学生涯中有两次重要的转变:一是从浪漫主义转向象征主义;二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由象征主义走向现实主义。这就造成穆木天诗歌前后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然而就穆木天前期的诗歌创作与诗观而言,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错位,一方面体现在前者与后者相悖离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前者之于后者的一种不和谐节拍。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与古籍数字化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是后者的有力推动者,后者则丰富和完善了前者,二者最终统一于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贞观政要》与《君王论》虽然同为封建帝王学的专著,又各自在其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并产生过巨大影响,但二者在君德思想上有着极大差异。前者重君德,表现为君德观上的理想主义,后者重君术,表现为君德观上的现实主义。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学术上明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必然性,从而获得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及其唯理主义认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追溯乔姆斯基语言观的唯理主义认识论渊源,剖析其语言天生论与笛卡儿等人的天赋观的异同,指出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建立在生物遗传学基础之上的一元论,后者则是建立在"上帝"基础之上的心物分离的二元论;其中既有继承和发展,也有批判和扬弃.使我们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观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批判理性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两个流派.由于它们都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在发展过程中又相互影响,表现出某些共同特征,因此有人把前者看作是后者的一个分支.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本文试图通过对它们在科学观上的主要分歧,说明它们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以便吸取其理论思维中的经验教训,促进我国哲学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材作为官方意识形态表达的文本,在文化传承方面有重要作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中国小说,在文本肌理中透透着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从这一层面上来讲,文化传承与高中语文教材中中国小说的文化内涵是双向互动的。一方面,后者既是对前者的价值重塑,以严肃的态度重塑语文教材中中国小说的文化价值态度,分析背后的时代意义和教育价值;另一方面,后者又是前者传承的有效路径,立足于小说文体的特征,从语言、人物、环境描写三方面出发,从文化传承角度充分发掘教材中小说的文化内涵,以期推动教材文化传承功能的充分实现,并更好地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转化。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和《平家物语》两部作品中都蕴含了对世事、人生无常的感叹,但由于中日两国文化背景的差异、创作时代不同等原因,两者在对"无常"的认识上有很大差异。《三国演义》从宏观历史的角度出发,用儒家思想去解释"无常",将"无常"产生的原因归结为社会政治的腐败;《平家物语》从佛教的无常观出发,认为"无常"之所以产生,虽然与社会、个人的善恶有关,但决定因素在于人生本身的无常,具有一定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9.
罗璇 《成才之路》2010,(23):67-67
英语中的否定方式很多,诸如全部否定、部分否定、含蓄否定、转移否定等等。英语中的部分否定与全部否定之间存在着异同点,相同点表现在这两种否定方式都可借助于not,缩略为n't;不同点表现在前者否定“部分”,后者否定“全体”。部分否定则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值得我们重视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实践中,各自形成了其较为系统的法律经济职能观。比较起来,两位伟人的法律经济职能观有许多相通和契合之点,也有较大的歧异和不同之处。但总的来说,后者继承和拓展了前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村上春树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挪威的森林》是其代表作.小说一经发表便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共鸣,并在国内外畅销.本文拟从叙事学的角度多方面比较《挪威的森林》、《了不起的盖茨比》和《魔山》,探讨村上春树的创作模式,进而论证《了不起的盖茨比》和《魔山》是《挪威的森林》的写作范本.  相似文献   

12.
村上春树秉承了与传统日本文学相异的内格特质,通过借鉴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中陌生化的理论拓宽了他的创作手法。他的最新小说《1Q84》对"陌生化"手法的使用表现在小说中框架、情节、语言的新风格等方面。作者从新手法创作旧事物,读者从新角度观察旧事物,"陌生化"的艺术加工和处理方法使《1Q84》更具可感性。  相似文献   

13.
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广为人知,但其《斯普特尼克的恋人》,则关注得人较少,大多人都认为这只是村上春树文体风格转型的实验品,甚至不能算是精彩的突围。本文将从这篇小说的叙事结构、文本内容的矛盾性和小说的主题三个方面来解读,从而发现作品被人忽视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虽然具体描写了日本社会这一舞台,但读来更似一种美国小说,比起日本文学来,他更倾心美国文学,在众多的美国作家中,他最为钦佩的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村上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与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两部作品都是探讨都市青年的内心世界的恋爱小说;都对主人公予以高贵、滑稽、悲剧性的描写;都以"我"的第一人称倒叙体的形式来叙述故事;作品中都交织着各式各样的对立体:生与死,感伤与快乐;幻想与现实等.可以说村上春树就是当代的菲茨杰拉德.  相似文献   

15.
小说《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成名作和重要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尤其在年轻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此外,这部作品的最具特色之处还在于它的语言艺术风格,作者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和嘲讽等语言艺术手段,营造了幽默的作品氛围。  相似文献   

16.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以虚实相间的手法颠覆了日本传统私小说式的叙事方式,敏锐地捕捉都市发展进程中人们的思想困惑,通过空间的异化设置来反复审视都市内部精神世界的构造与真相。在现实与虚幻、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中,村上春树笔下的都市呈现出多维度的立体感,在都市空间的切换过程中迫近都市人内心的真实镜像。同时,村上春树作为一个都市人,不仅享受都市的多元与繁华,更深切地体认到现代社会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断裂与偏离。《挪威的森林》中二元空间的彰显,无疑从精神层面关照了都市化进程下人的状态及都市的困惑。而这也是现代社会中人类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围绕村上春树的作品《去中国的小船》展开,着重从作品中出现的中国人与事,来探析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进而探究存在于村上内心的“中国”,以及由此显露的游离于虚幻与现实之间的村上自身.  相似文献   

18.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男性话语的叙述作品,在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描述中体现了作者的女性观。以往的评论者往往忽视《森林》中男性话语霸权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忽略其美好的女性形象代表了男性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而在直子和绿子的选择中所暴露了男性叙述者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9.
《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子球》中未出现的暴力,随着村上春树作品的积累,暴力已成为村上春树作品中的核心问题。在村上春树的笔下,日本式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为了追求所谓的利益无视个体作为人的价值这一社会体制所蕴含的暴力性,与残暴战争历史中的军国主义体制的暴力本质不无两样,并且暴力依然留存当下。文章试图以村上春树前期的两部作品《奇鸟行状录》与《舞!舞!舞!》为中心,分析从战时到战后日本式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及现代日本社会中的暴力本质来认知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20.
村上春树作为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的作家之一,其作品除了探究现代人孤独游离的精神状态之外,还展现出了其富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一面。即通过作品中的中国因素,引出原罪意识,然后对日本的历史尤其是二战期间包括侵华战争在内的充满暴力与邪恶的历史进行了揭露、追究,发掘出日本文化中暴力性因素的源头和传承,进而反省和思考日本民族的未来,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社会责任与道义的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