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校管理权和学生受教育权是个重要的话题,其冲突表现成为解决冲突的前提。高等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权是指高校依法享有的对本校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的权力。而大学生的受教育权是指大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文章从高校与学生的关系以及二者在合同性民事法律关系与准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冲突表现的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管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冲突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的管理权是国家赋予高校更好地教育学生、维持教育秩序的权力。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权利。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管理权行使和教育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文章就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处理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学校自主管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冲突:学校自主管理权的缺位、异变、滥用,使学生受教育权遭到践踏、遭遇不公,直接侵害了学生受教育权。匀衡学校自主管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领域之和谐;树立法治精神,依法治教,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学校自主管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管理权的行使与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学生学籍的管理是高校行使管理权的内容。高校管理者的自主权不是民事权利,而是法律授权和政府下放的准行政权力;学生的受教育权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剥夺这种权利的理由应由法定,非依法不能被剥夺。  相似文献   

5.
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作为具有法律地位的行政主体,拥有行使公权力性质的"学校权力"。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学校权力行使与学生权利享有形成了由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特权理论、宪法理论、特殊契约理论所描述的复杂关系,并产生学校管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学校管理权与学生隐私权、学校管理权与学生救济权等矛盾和冲突。寻求学校权力和学生权利的平衡,关键在于建构学校权力运行与学生权利保护的内部平衡机制和外部平衡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李继红  聂建波 《考试周刊》2012,(65):156-157
近年来出现为数不少的学生诉高校处分不当案,反映了高校在行使处分权时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受教育权容易受到高校不当处分的侵犯,二者之间的冲突加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处分权的执行不规范和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机制不健全。因此,我们应数管齐下,充分运用法律来解决高校的学生处分权与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利益冲突,以此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学生管理权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学生管理权法律规制是高校管理法治化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从建立完备的高校学生管理法律制度,完善法律对学生管理权的规定等方面做好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然而,目前的学生管理还存在着权利观念淡漠、制约机制软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受教育权以及其他合法权利的实现,因此,应当明确学生权利,建立尊重学生权益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校侵犯学生权利主要有侵犯学生的民主管理权、侵犯学生的名誉权和隐私权、侵犯学生的申诉权、侵犯学生公正评价权、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等几种类型。高校在管理过程中之所以屡屡侵犯学生权利,是因为群体社会心理的强势影响、组织体行为的自利化倾向及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立高校“开除学籍处分权”是当下学校和学生之间纠纷关系中的焦点问题。本文结合案例,就高校对学生受教育权的剥夺是否合理合法进行分析,提出必须在法律上进一步完善高校自主管理权和完善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管理权和学生受教育权是保障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制度安排,现实中二者存在冲突。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观察,高校和学生所追求目标载体的稀缺性、双方权利配置的不平等、管理过程中一方或双方选择越界、无组织的习俗是造成二者冲突的原因所在。制度的"形成共同信仰、提供物质支持、作为仲裁者"三个功能可帮助建立起二者平衡点:形成共同信仰、应用补偿惩罚机制、履行正当程序、给予学生无障碍的法律救济、遵循法律保留原则。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大学生诉高校案件屡有发生,反映出高校自治与大学生受教育权之间的不和谐。本文分析学生的受教育权与高校自治之间的冲突,认为这种冲突的根源在于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模糊、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同时还在于高校内部管理不规范。最后对如何平衡学生的受教育权与高校自治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处分权是高校为保障教育教学秩序,实现教育目的而对学生行为进行的必要约束与限制.在高校行使自主管理权的实践中,因高校处分权的不当行使而引发的学生状告母校案件频繁发生,通过分析现实中的案例,可以看出高校处分权与大学生受教育权、人身权以及程序性权利之间存在冲突与失衡.合法制定校内规则,遵循正当程序,拓展和完善学生的权利救济机制是制约高校处分权滥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对学生的处分权是高校自主管理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独立自主办学的体现。如果处分权行使不当,会对学生的受教育权等权益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厘清处分权行使的范围,恰当地约束这项权力,把处分权的行使纳入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4.
高校凭借《教育法》第28条和《高等教育法》第11条的授权依法取得自主办学权,其外在表现就是对学生和教师行使管理权和处分权,如此一来,就形成了高校教育权与学生受教育权之间的博弈.自治权的不断扩大,必然带来公民权利的缩水,从近几年不断上升的高校侵权案件中就能窥视一二.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基于宪法所得,对其权利的保障也应从宪法入手.通过宪法保留实现对权力的制约,同时从违宪审查和内部申诉着手完善对权利的救济.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为了有序组织教学活动,有依法处分学生的权力.高校处分学生行为直接影响到公民受教育权能否实现,而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因为缺乏对高校处分学生行为的有效规范与监督,导致一些高校处分学生随意性大,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校处分学生行为具有明显的单方性、强制性等行政行为的特征,是行政行为.依法治国理念要求高校的管理也要遵循法治理念,因此必须加强对高校处分学生行为的法律规制,这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又可以有效地规范和控制高校处分权,保护学生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学生处分是高校享有自主管理权的重要表现。高校学生处分权的行使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本文提出要重视程序控权的价值,按正当程序理念完善高校学生处分权行使的程序,充分体现权利保障、民主参与和学生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诉高校不当处分案不断涌现,这反映了高校学生处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在加剧.为减少高校学生处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之间的冲突,使两者达到平衡状态,应从立法、司法以及程序等方面规范、制约高校学生处分权,完善教育立法、明确受教育权的可诉性等方面保障、拓展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8.
纪律处分是否应该进入司法审查视野取决于学校纪律处分的性质。由于我国研究教育法学的学者忽视了学校教育管理权的来源,造成了对学校纪律处分性质在认识上的混乱,从理论上澄清学校教育管理权的来源,达到确认高校纪律处分性质的目的,可以疏通学生因纪律处分引发的受教育权争议的诉讼渠道,解决司法实践上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近年国家和高校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权所采取的措施,指出了高校在帮困资助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完善高校帮困资助工作体系的建议,以期实现高校帮困资助工作"帮困"和"育人"的双重目的,切实保障全体学生实现平等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20.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范,高校享有对学生的处分权.高校处分权如果行使不当,极易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特别是"退学"、"开除学籍"等处分一旦作出,对学生的权益将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但在我国,高校处分权的行使却缺乏有效监督,受处分学生如果不服,只能申请校内救济或向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申诉,尚不能诉诸司法程序,这对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