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是四川省达县地区《通川日报》的通讯员。去年我为报刊、电台采写新闻稿件八十余篇,被县广播站播用六十余篇,被《通川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民报》、《经济日报》和四川广播电台共刊用三十多篇。在实践工作中,自己深感新闻基础知识不扎实,总想系统地学习新闻专业基础理论,去年十一月份,西北新闻刊院招生,给了我业余系统学习的良好机会。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去年起学写现场短新闻,受益非浅。我采写的《街头“地摊”煤球俏》在《中国物资报》举办的1991年现场短新闻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后又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中获得三等奖。联系自己的写作实际,  相似文献   

3.
新闻讲究快和新,“马后炮”过了时辰,岂不等于“瞎火”?其实不然,我们平时大都会遇到“马后炮”新闻,而且不得不去写它。一些份量较重的新闻,通讯员写过,见了报,但因宣传效果不佳,还得记者重来。对这类新闻的采写,我的体会是:等待时机,巧取角度,精心采写,“马后炮”也能打响。 1992年春,湖北省随州市爆出一条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新闻,封江农民承包大型国营水库养鱼开全国先河。当时由于信息不畅,待通讯员一小稿到我们《随州报》后,距签合同之日十余天,《随州报》只好发了一条短消息。随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湖北日报》均发一简讯。这条“活鱼”就这样了事,确实可惜。我们一边收集封江农民承包水库的有关材料,一边与封江乡政府和封江水管处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其发展动态。11月初,我和本报一记者于首网鲜鱼起网之时赶赴现场,写出了消息《封江农民承包国营水库养鱼尝到甜头》,获  相似文献   

4.
简讯     
△河南省许昌师范学校自1985年成立新闻写作兴趣小组以来,每年为通讯员订阅20余种新闻报刊;定期举办“通讯员培训班”,通讯员的写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四年来,通讯员采写的稿件已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以及地方性报刊采用了18篇。 (潘春勇) △江苏徐州矿务局三河尖煤矿广播站今年为基层20多名通讯报道员,订了《新闻与写作》,他们经常召开通讯员座谈会,交流新闻与写作的经验体会。1至6月份,已有90多篇稿件被《中国煤炭报》《新华日报》《徐州矿工报》等采用,稿件见报率比去年同期提高50%.(赵成忠)  相似文献   

5.
读者之声     
广西贵港市湛江镇二中刘涛:我是一仕初中语文教师。平时喜欢写新闻报道。去年,我到当地邮电所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的栏目,像磁石吸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尤其爱读“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当好通讯员浅谈”这三个栏目。由于有《新闻与写作》这位良师月月指导,我的新闻采编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去年,我在地市一级广播电台播出稿件32篇,在《贵港市报》发表文  相似文献   

6.
常听到一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通讯员埋怨那里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文化不发达,无新闻可写。这使我想起了在云南哀牢山区的3年业余通讯员的生活。刚开始学新闻写作时,我也曾有过与他们一样的苦恼,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渐渐悟出了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当好通讯员的条件和道理。3年时间,我先后采写稿件700余篇,被《人民日报》、《云南日报》、《红河报》等采用300余篇,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抓新闻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相似文献   

7.
要想当一名合格的通讯员,就必须坚持学习新闻知识,认真读书、看报,多写稿,勤积累,使自己的头脑不断丰富起来。 1983年,我刚练习写稿时,不会采访,写出稿子不合口味,投出去的稿件大都被“枪毙”了。后来,在一位老新闻工作者的热心帮助指导下,我逐渐学会了采写新闻的一点门道。 从1987年起,我每年坚持自费订阅《新闻知识》、《新闻写作》和《编通之友》等新闻杂志及报刊,并坚持多写、多练,深入  相似文献   

8.
简讯     
西安铁路信号厂宣传科,去年为通讯组的同志订阅了《新闻与写作》杂志,经过学习和练笔,通讯员提高了写作水平,1986年他们在各级报刊上发稿85篇。(徐贵仓) 山西科技报运城记者站前不久举办了科技新闻培训班,30余人参加了学习。针对科技新闻采写中的问题。他们请搞科技报道的编辑、记者讲了课。(王自育) 洛阳市邮电局定期召开通讯员会,探讨和交流_新闻写作情况。为通讯员订了《新闻与写作》等刊畅,提高了通讯员的新闻采写能力。今年,一些大报上也见到了他们的报道。(郭建栓)  相似文献   

9.
简讯     
新疆石油报在去年11月8日一版报眼《致读者》中写道:“本版从今始,致力精简和改革会议报道,希望各位通讯员在采写会议新闻时,一般不要就会议写会议,而要抓住会议解决的实质性问题,深入采写,把会议新闻写出新意来。”吉林石油报向通讯员正式宣布,二级单位的一般会议不报道,应该报道的会议,一般控制在三五百字。在培训通讯员学习班上,把改  相似文献   

10.
我的几点体会汉源县委报道组周邦和从1958年《四川日报》刊登我采写的《彝家山寨荞麦香》第一篇新闻稿以来,我搞报道已有37年了。一些体会或许对业余通讯员有所启示。新闻采访,是为新闻报道而进行的专门的调查研究活动,要采访成功,必须做到:一要刻苦学习。新闻...  相似文献   

11.
杨福安 《新闻界》2001,(5):69-69
我采写的《“县官”请“社官”作报告》(本刊在第三期作了评析)在四川农村日报刊登后,立即在广大读者特别是农村各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并被评为全国农民报好新闻二等奖和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回顾这篇稿子的采写经过,我有以下几点体会。立意,来自素材的追踪挖掘我作为一名农村基层通讯员,天天和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所闻所见的新闻素材不少。但是,真正具有好的新闻价值的题材并不多。所以,注重发现好题材,抓住好题材,始终是我从不放弃的想法。《“县官”请“社官”作报告》就是我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偶然)发现而紧抓不舍…  相似文献   

12.
张欣民 《新闻三昧》2006,(12):46-48
我当过大报的通讯员,曾为《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写稿,也当过企业报通讯员,为《首钢报》写稿;我也当过《首钢报》记者,现在又供职于《中国冶金报》。做新闻工作,最苦恼的是“不知道写什么”,也就是手里没有可供采访报道的新闻线索。我们每个人活动的范围都是很有限的,有时我们可能在新闻现场,但大量的新闻发生时,我们不可能事事在场,一个记者是这样,一个通讯员也是这样。所以,在我们生活工作的有限的范围里怎样发现新闻线索,源源不断地写出新闻报道呢?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体会,谈谈如何发现新闻线索。1、处处留意,周围时…  相似文献   

13.
编辑部约我这个农民出身的通讯员谈谈怎样写新闻,使我非常作难。我只能说些支离破碎的意见,若能对通讯员有所帮助,我就喜出望外了。抬杠话上了大报头版常听一些同行说:“身处弹丸之地,岂能写出一碰即响的新闻!写点豆腐块,填填报缝就算不赖咧。”我觉得不尽如此,因为新闻事实来自现实生活之中,通讯员生活天地虽小,只要留心观察,精心采写,也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村边、地头、饭场到处可以听到农民议论怎样致富问题,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有的人认为,农民应以农为本,丢掉土地去搞其它,就是不务正业,应该制止  相似文献   

14.
何学元 《新闻界》2000,(2):58-58
基层通讯员的最大优势 ,就是能亲临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 ,抓到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的活鲜鲜的新闻。去年元月下旬 ,原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深入旺苍县高阳镇向阳村改土工地 ,我随同到现场采访 ,见他在凛冽的寒风中和农民亲切交谈 ,了解群众的负担情况 ,告诫基层干部“千万要爱惜民力”。我看、听、问、记四管齐下 ,抓住这些生动的情节 ,写出《省委书记来到向阳村》 ,在《四川经济日报》和《广元日报》一版头条发表。近年来 ,我先后采写的《农家妇笑答洋博士》、《朋友县长“够朋友!”》、《“厅长是个老把式”》等数十篇现场短新闻 ,因其…  相似文献   

15.
从事业余新闻写作10年,我的最大体会是: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不能光唱赞歌,还要善于抓住焦点。前不久,笔采写的一组关于医患纠纷的报道,不仅上了行业报、地方报等媒体的头条,而且还被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采用。  相似文献   

16.
初学写稿,因为不得要领,眉毛胡子一把抓,自己觉得什么都重要,就把采访到的材料稍微加工整理,投寄给报刊、电台,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为此,我也曾对写新闻稿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在报刊,电台等新闻单位“没关系”,所以屡投不中。恰在这时,一位老通讯员向我介绍了《新闻知识》杂志,并送给我一本阅读。当我拿到这本杂志后,真是爱不释手,花了三天时间仔细看了一遍,我觉得这本杂志办得好,它设有二十多个栏目,尤其是《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采写体会》、《我与新闻知识》及《通讯员之友》等栏目,更是贴近我们通讯员,就好象新闻老师给通讯员上课一样,效果非常好。 在《新闻知识》的帮助和指导下,近几年来,我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不但经常为厂广播站写稿,还结合本厂实际,向报刊、电台投寄了许多新闻稿件,每年的“征文”稿件总有几篇获奖,我采写的《那山、那水、那情》一稿,被《三峡潮》一书收录,获得优秀奖。与此同时,我还被《陕西工人报》、《军工报》、《铜川日报》、《铜川人民广播电台》、《现代文化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17.
读者之声     
河南临颖县北街学校郑颖勇:为了能够写好通讯,掌握写作技巧,我自费订了《新闻与写作》杂志。其中“写作杂谈”、“当好通讯员浅谈”、“刊林漫步”、“采写体会”、“新闻标题写作”等栏目成了我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我及时地报道学校和其他单位新近发生的大事。仅两个多月时间,县教委主办的《教育简报》上已有我8篇文章发表,其中一篇杂文《莫使升旗仪式变集会》被推荐到省级报《教育时报》刊登了。4篇通讯已在市电台播出。现已被吸收为电台通讯员。  相似文献   

18.
简讯     
△新疆石油报在去年11月8日一版报眼《致读者》中写道:“本版从今始,致力精简和改革会议报道,希望各位通讯员在采写会议新闻时,一般不要就会议写会议,而要抓住会议解决的实质性问题,深入采写,把会议新闻写出新意来。”吉林石油报向通讯员正式宣布,二级单位的一般会议不报道,应该报道的会议,一般控制在三五百字。在培训通讯员学习班上,把改革会议报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李作生)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干,记者笔下有人命关天,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细细品味这几句话的含意,深感作为新闻机构的“编外记者”——通讯员,对客观、公正地反映新闻事实,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十多年前,当我成为绵阳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当时为四川农民报)等新闻单位的通讯员时,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但是,通过十多年学习新闻写作的实践后,我才越来越觉得我当时高兴、自豪得太早了。事实说明,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有成就的通讯员,并不容易。十多年来,虽然我采写的各类新闻稿件有4000余件见诸于报纸、电台和…  相似文献   

20.
在前段时间,我曾收到一些酷爱写作的通讯员朋友的来信,他们希望我能够谈一谈对深入报道的采写经验。其实,就我自己而言,是没有什么经验值得可谈的,只是在过去的工作实践中,对此有一点体会,现在不妨简要地写出来,供广大通讯员朋友采写时参考。深入报道,亦称特别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