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高职新生在大学生活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强其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笔者选取四所高职院校的4814名2008级新生,运用SCL-90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结果发现,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们要加强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关注新生中的各类特殊团体,充分考虑性别、城乡、专业等因素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有区别、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的了解校新生心理健康现状,我院在新生开学后一个月内采取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的方式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为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评价工具,对本院296名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将SCL-90测查值与普通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并对不同生源学生的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与大学生常模相比,高职护理新生的九个影响因子均低于普通大学生常模,且有极显著意义(P〈0.01);普高生源高职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除敌对因子外,其它因子均高于中职生源高职护理新生。结论:高职护理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中职生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普高生源学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多种变量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2052名高职新生进行施测。结论: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神经衰弱、焦虑、人际交往、强迫倾向上;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存在一定关系;新生如何看待自己被录取的专业和愿望是影响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渤海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了解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寻找影响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为高职院校新生心理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本资料,为学校教育决策提供实证参考依据,为学生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UPI测试和约谈方法,通过对我校07级新生心理健康的测查、筛选等,了解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了解新生短期内自我调适、自我成长的能力及其这种能力增长的途径。调查发现:一类新生中,经约谈筛出A类21人,占被测总人数的1.52%,B类71人,占被测总人数的5.14%,高职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学习与积极参与多元活动是高职新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及获得自我成长能力的主要途径。针对新生心理健康状态和特点,本文提出全方位多维度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构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提升新生自我成长能力并重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对高职新生进行的情绪稳定性测验和自编问卷调查显示:该群体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且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方面的需求,据此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健康素质训练对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提升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方法:在团体心理健康素质训练前、后对302名高职新生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的测试。结果:在心理健康素质方面,团体训练后新生在适应、人际、自我、应付方式等因素上和总体上的得分显著的提高了.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团体训练后被试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和总分上的得分显著的降低了.结论:对高职新生进行的团体心理健康素质训练可以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进而提高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高职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提升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准性。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西某高职院校两届新生进行测试和分析。结论:(1)与高职学生常模相比,广西高职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2)广西地区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生源地、专业、民族和升学方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建立心理档案,实现数据共享;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发挥联动效应;重视差异,定制个性化育人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民办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文章采用UPI对合肥财经职业学院2009级全体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职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着适应能力差、缺乏自信心、人际关系敏感、情绪情感不稳定等原因。为此,文章对高职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相应提出了有关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扎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继承和借鉴经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12.
汉语学界对汉语心理动词的范围和分类存在争议。运用自由分类和多维标度方法,探讨了汉语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结果表明,汉语心理动词的语义空间有2个维度:(1)认知/情意;(2)积极/消极。汉语心理动词被分成5类:(1)认知心理动词;(2)积极情绪心理动词;(3)消极情绪心理动词;(4)积极意愿心理动词;(5)消极意愿心理动词。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意蕴是心理健康的内在属性。缺少文化意蕴,心理健康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生命活力。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忽视文化意蕴的文化迟钝现象,从而使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没有特色,实效性也较差。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敏感性,我们应该树立生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建立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标准、建构专业化的心理辅导机制、探索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政府的本质属性和精神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应承担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责任。然而,因我国政府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边界不明,导致现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难以应对21世纪我国精神卫生问题面临的严峻挑战。依据市场体制发展规律和政府治理之道,转型期的我国政府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应承担的主要责任包括:提高精神卫生的知晓率,健全精神卫生人权法规,制定精神卫生人才培养规划与政策,把精神卫生医治与康复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地域、人口密度与发病率等的关系和现代组织设计理论重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与合理配置精神卫生资源等。  相似文献   

15.
联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通过分析不同心理问题大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调节作用的认知状况,探索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与体育锻炼融合的心理干预途径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心理健康调节作用认知状况不同,进行心理干预时应结合运动项目自身独特的心理调节作用给予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6.
黎芳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135-139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历经30年的发展,已走向了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但尚存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优化现有的高校心理教育模式,应定位于心理自助理念,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自助模式。更加注重和突出大学生在心理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自助系统。使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会首先依靠自己的力量,运用专业的心理自助方法,展开心理自助与助人,成为维护自我心理健康的主人,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应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关注.阐释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与危害,探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社会支持在老年人内外向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533名老人,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内外向人格和心理健康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人格和心理健康在城乡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居住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人格、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在内外向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的效应量为29%。研究认为,内外向人格既可以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通过影响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程度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关于心理生活基本性质和内涵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心理生活是人的现实生活的重要构成。理解心理生活的性质和内涵,必须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性与心理生活。心理生活是人所拥有和创造的生活。二是自我与心理生活。这涉及到人格与自我,主我与客我,大我与小我。三是认知与心理生活。这包括认知的性质:对象的认知和生存的认知。四是意向与心理生活。意向决定了心理生活的一体性和自主性。五是观念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生活是对意义的追求,意义的基本心理单元就是观念。六是体验与心理生活。心理体验是指感受、感悟、觉解、觉悟、思想、思念、体察、体会等。七是超越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生活有价值的评判、有追求的目标和有超越的品性。八是创造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有双重的创造功能,包括对外部生活世界和对自身心理行为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从各方面的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个体的心理健康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因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正处于青少年期,心理知识甚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与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1949名中职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了解他们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谈谈自己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