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性。不少教师把听教学名师(以下简称名师)的课作为自我成长的捷径。这本来是好事,但让人费解的是,为何听课后的教师却难以成为名师呢?甚至还有不少教师的教学水平依旧如故或提高有限,其教学难以得到学生的喜爱。这就值得我们去反思,教师应如何听名师之课?教师应怎样做才能成为名师呢?  相似文献   

2.
郭子其 《师道》2008,(5):38-38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的专业意识日益增强,不少教师把亲耳聆听教学名师的课作为自我成长的捷径。一些教师对亲听名师之课心驰神往,每当有名师来献课,听课者就异常踊跃。这本来是好事,但让人纳闷的是,为何听课后普通教师却难以成为名师呢?甚至有不少教师的教学水平“涛声依旧”,其教学难以得到学生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听课是促使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拓宽视野、提高教学水平的捷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有的教师听了不少课,有的还是名师的课,自  相似文献   

4.
孙娜 《山东教育》2011,(13):9-10
近年来,我们看了不少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文案和上课的录像光盘,也听了不少的观摩课,尤其是有幸直接聆听了支玉恒等名师的研讨课。这一切不仅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无穷魅力,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与名师的差距;更是不止一次地让我思考:与名师相比,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我们怎样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呢?怎样才能缩短与名师之间的差距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对比和反思,我觉得在备课、授课、教后反思等教学的基本环节上,我们与名师的做法还有  相似文献   

5.
从教十几年,听了不少名师的课,精彩之处在于名师们都注重情境教学。同样,美术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也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小学美术课堂上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呢?  相似文献   

6.
有时候我们的课堂教学,特别是教研课、竞赛课在教学设计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名师是怎么上这节课的?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落入"俗套",而从借鉴名师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往往都是事与愿违。一、为什么名师的课堂无法复制或者难以复制首先我觉得是教师的风格以及能力达不到名师的要求。名师之所以成为  相似文献   

7.
“你喜欢听什么样的课?”如果有人问你这样的问题,你一定会不假思索地说.喜欢听级别高的课,喜欢听名师上的课,喜欢听成功的完美的课.因为这些课质量比较高,也比较精彩,是课堂教学的精品,让我们学到许多平时难以学到的东西。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无疑导女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张海生 《辽宁教育》2013,(4X):46-46
<正>每每公开课、优课评选,为数不少的"模仿秀"老师就展开名师名课"网络大搜索",模仿名师"一招一式"去组织教学,去启发学生……可教学效果却相去甚远。在娱乐圈,演员都想成为"明星";在教育界,教师都想成为"名师"。明星一直是娱乐新人模仿的对象,每个教师都想通过模仿名师的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按图索骥、一味模仿却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不尽如人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明星教师刘欢在评点《中国好声音》选手时直言"自己不主张模仿,好声音的前提在于它真实的本性……每位选手都应该展现出个性和声音的特质。"诚然,名师课堂呈现出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独特教学设计,还有融洽的课堂气氛和精湛的教学技艺,给一线教师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然而,学习名师课一味地照搬,盲目模仿,也会忽略自身的素质,失去自身的教学风格。齐白石老人曾告诫弟子说:"学我者生,似我者亡。"那我们学名师,究竟学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林毅青 《教师》2015,(2):52
常听一些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名师的课听上去总是那么顺,而我们自己的课纵使预设得再周全、再有新意,学生还是常常会游离其外?"其原因就是不少教师课堂理答单一、呆板,缺乏学生回答生成后应对的机敏性。那么如何智慧理答,让课堂生成精彩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条路径:一、倾听是智慧理答的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一般而言,新教师文化水平都较高,知识储备方面甚至还略有优势,欠缺的是教育教学经验。他们对怎样备好课.如何上好一堂课,往往心里没底。笔者听过不少新教师的“见面课”,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听评课来给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把脉问诊”。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蜻蜓点水式的指导,收效甚微。引领新教师高起点模仿,即全方位模仿名师,才是提高他们教学能力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为名师的课堂教学精彩所折服,也常会套用名师的教学设计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艺,但往往难以进入佳境,难以达到名师课的教学效果.为什么同样的设计,效果却迥然不同呢?我想,教师在借鉴名师经验开展教学时,除了"形似",还要"神似",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注教学过程 注重教学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位化学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每堂课成为成功的课,有时听了名师的优秀课或看了名师的优秀教案后,总想按照这种优秀课的思路在自己班级实践一下,可效果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课堂教学中没有把教授最优化与学习最优化相应地融合在一起。换言之,如果只注意教师教授过程最优化,而不重视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忽视学生学习过程最优化,就达不到学生学习的最佳效益。因此,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很难成为最优化、最有效的教学。根据我的实践,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可简单地用附图表示。  相似文献   

13.
张锐 《班主任》2006,(2):35-37
当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变化的需要.尽管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很多,但比较快捷、有效的一条途径是写教育反思.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笔者发现,不少班主任经常遇到可以反思的教育教学事件,但由于缺少反思的习惯或找不到有效的切入点,而没能写出来,确实让人遗憾.那么,应该怎样才能写好教育反思呢?  相似文献   

14.
吕健 《山东教育》2020,(1):13-13
最近笔者听课比较多,听的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教师上的课,还有一类是名师大家上的课。对比这两类课,我发现了一个十分明显的现象:普通老师的课堂上,教师霸占了太多的话语权;而名师大家的课上,却极少发现此类现象。普通教师的课堂上,教师过多的话语权主要体现在哪?一是代替学生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教师,很多人都想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想成为受人尊敬和羡慕的名师。现实中,不少人却在前进中消沉,在成长的道路上得过且过,最终成为一介“教书匠”。怎样才能成为名师呢?我们应该向名师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16.
辅导课教学是整个电大教学的关键一环。要提高电大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是提高辅导课的教学水平。如何提高辅导课的教学水平?我认为,讲重点、破难点、解疑点是根本所在。 辅导教师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首先,在上辅导课前,一定要听或看中央电大主讲教师的录音或录相课。如果是第一次给电大辅导,至少每盘录音磁带听两遍。同时要认真钻研中央电大指定的教材。在熟悉教材和通晓主讲教师讲授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大纲备课。备课  相似文献   

17.
正教师,而想成为名师,这是良善的意愿。但意愿何以如愿,名师如何炼成呢?某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说——想在全校站住脚,靠分;想在全市站住脚,靠课;想在全省站住脚,靠文。这是名师成长的三部曲,归纳得真好。现实,管用,无数的名师都是这样走过来。靠分,靠课,靠文,提纲挈领;有哲理,有文采,言简意赅。靠分?有人质疑。的确,有应试教育之嫌疑。然而,有教学,就有考试;有考试,便分高低;弃低就高,势所必然。于是,所谓"应试"之教育在  相似文献   

18.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每堂课成为成功的课,有时听了优秀课或看了名师的优秀教案后,总想按照这种优秀课的思路在自己班级实践一下,可效果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课堂教学中没有把教授最优化与学习最优化相应地融合在一起。换言之,如果只注意教师教授过程最优化,而不重视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忽视学生学习过程最优化,就达不到学生学习的最佳效益。因此,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很难成为最优化、最有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1987年在我校“职称改革”中,因为工作上的需要,笔者有幸听了不少教师的课,如何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好呢?好在什么地方?要是不好呢?不好在什么地方?我认为:  相似文献   

20.
正面对当今社会的教育现状,高校中的思政课也受这一现状的影响,处于一种困境,那么我们教师应如何面对这一现状,又如何对高校思政课进行改革呢?这两个问题成了目前很多教师关注的热点。如今,现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被推出,教师们才对如何改革思政课教学有所想法和方向。要想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正确的教学思想去进行教学改革。一、以人为本对于思政教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