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自由人"在排球比赛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自由人”作为排球比赛新规则的产物 ,在比赛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自由人”在接发球和防守中有明显的优势 ;合理地选拔、培养“自由人”,并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战术 ,是提高全队战斗力 ,发挥“自由人”优势的有效途径 ,也是赢得比赛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男子排球甲A联赛“自由人”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前言从 199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起 ,排球比赛就多了一个新名词 :“自由人”。“自由人”原本是日本排协为了充分发挥矮个运动员的优势 ,于 1994年向国际排联提出 ,于 1995年在日本国内联赛中试行 ,国际排联在 1996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中第 1次实行了“自由人”的试验。自那以来 ,比赛出现了很多精彩的场面 ,效果良好。1998年 11月国际排联在东京代表大会上确定从 1999年 1月 1日起正式执行“自由人”这一新规则。此后 ,我国甲级男排各队也均设立了“自由人”,在比赛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就我国男子排球甲 A联赛“自由人”现状进行专…  相似文献   

3.
析自由人规则对排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由人作为排球运动发展的产物,在比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排球比赛实况录像及搜集有关研究自由人的文献资料,分析探讨自由人规则对排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董雪娇 《精武》2013,(17):141-141,143
自由人是对自由防守队员的称号,它的出现给排球运动带来了新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排球运动的发展。自由人在比赛场上的地位及其所发挥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自由人竞技技能的主要因素,希望对自由人的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自由防守人的职责和区域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由人”在排球赛场仅问世两年多,就已成为世界排坛诸强关注的焦点。如何充分利用规则,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由人的作用,是国际排坛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就我国女排自由人的现状及在比赛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地取材 “自由人”的全称应该是“自由防守队员”,他是国际排联自1999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规则中重要的内容。新规则规定,死球时,自由防守队员“可以替 换后排任何一名队员”,“他的替换不记 在该队的换人次数之内,也没有次数限 制。”在排球比赛中增设自由防守队员 的目的是提高防守水平,…  相似文献   

6.
排球比赛采用新的竞赛规则后,每个队可以在最后的12个了中选择登记一个专门防守的队员———自由人。那么,为什么要引入自由人、自由人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现代排球运动网上之争愈演愈烈,引入自由人规则的目的是加强后排的防守力量,从而使比赛的来回球增多,比赛更加精彩,更具观赏性。对自由人有以下特殊规则规定:1自由人仅限为后排队员参加比赛,在任何地区(包括比赛场区先障碍区)都不得将高于球网的球直接击入对方场区、完成进攻性击球。2自由人不得发球、拦网或试图拦网。3自由人在前场区,包括无障碍区进行上手二传,当所传球的整体高…  相似文献   

7.
当今排球比赛进攻强于防守 ,减少了来回球的争夺 ,使排球比赛缺乏精彩性 ,因此国际排联在新修订的规则中 ,正式加入了自由防守队员 (简称自由人 )的使用条例 ,明确规定每个队可以在最后确定的 12名比赛队员中选择登记一名专门防守的队员。自由人专司接发球和后排防守 ,其上下场之间只需经过一次发球比赛过程 ,换人不通过裁判 ,且次数不限。因此 ,选择接发球和后排防守技术高超的队员作为自由人 ,能明显提高全队的防守水平 ,正确地选择并运用自由人是战术运用的一个方面。另外 ,自由人上场后替换下场的主力队员 ,可作暂短的体息使体力得以恢复 ,以更好的状态投入比赛。可以说合理地运用自由人不但能提高全队的防守水平 ,同时也能促进全队整体水平的发挥 ,使比赛每一分的争夺 ,变得更加激烈 ,增加了排球运动的对抗性、精彩性。规则修订后已使用近两年了 ,在高校排球比赛中自由人的作用和使用情况究竟如何 ,它对本队接发球、防守是否带来明显的改观 ,自由人在接发球和防守的能力上是否优于其他队员。为此 ,本文对自由人的接发球、防守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了解高校排球比赛中自由防守队员的作用和使用情况 ,为排球训练和使用自由人提供参考。1 研...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排球自由人的综合能力及战术应用,从而阐明自由人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排球自由人的使用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4~2005全国女排联赛和2004雅典奥运会女排比赛自由人的基本特征包括年龄、身高、体重、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比较分析,发现和世界优秀女排自由人相比,我国女排自由人的年龄偏小,体重较轻,身高、弹跳素质具有一定的优势,只有弥补不足,发挥优势,才能全面提高我国自由人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双自由人"新规则对排球比赛和训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人是排球比赛中全队接发球和防守最突出的队员之一.自由人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一传的到位率,保证了一攻的成功率,防守机会也大大增加。自由人的出现,促使各队在发球技术环节上进行分析、研究,其指导思想是拼发球。所以在有些比赛中,发球要么直接得分,要么失误频频,这种发、接不稳定的局面,也随之在排球比赛中出现。因此,国际排联又有意向推行双  相似文献   

11.
肖凤娟 《体育世界》2009,(10):17-18
本文通过观摩世界高水平排球队的比赛过程,对在比赛中自由人的站位以及在比赛过程中进攻一方的进攻线路以及进攻的落点作了统计,提出了根据进攻方不同的进攻套路自由人的站位选择,旨在提高自有人在比赛中防守能力,为增加排球比赛过程中的多回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第十一届全运会男排比赛中上海男排自由人与主要对手的自由人在一传、防守和保护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八一队的自由人一传统计数据比上海男排自由人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其它队的自由人的统计数据都比上海男排自由人差三到五个百分点。在防守保护方面上海男排自由人均好于其它三个队的自由人。  相似文献   

13.
赵丹 《垂钓》2008,8(12):27-27
11月16日,由沈阳“自由人”钓具主办的首届“自由人”杯钓鱼精英赛在北湖渔村的大棚内开赛。这不仅丰富了钓友的冬钓生活,为钓友提供了钓技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钓友入冬以来参加的第一场比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在1999年全国排球联赛上正式执行国际排联修改的比赛规则。新规则给比赛带来新变化,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排球运动的开展。一、每球得分新规则使胜负的偶然性加大,科学地使用自由人,制胜规律“一攻是基础,防反是保证”1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前四局为25分,领先2分得胜,决胜局为15分,领先2分得胜。2对自由人的特殊规则规定:(1)自由人仅限为后排队员参加比赛,在任何地区(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都不能将高于球网的球直接击入对方场区完成进攻性击球。(2)自由人不得发球,拦网或试图拦网。(3)自由人在前场区,包括无障碍…  相似文献   

15.
“自由人”不仅仅是排球比赛中对抗进攻的核心,同时在接发球、防守、调整队员、传递战术意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由人”是后排防守的中坚力量,他将做为一名具有特殊技能的队员在新的比赛格局中对世界排球运动的均衡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由人"又称"自由防守队员",是国际排联为进一步鼓励防守,促进排球比赛的攻守平衡,使比赛更加激烈精彩,提高其观赏性,而于1999年正式实行的新规则。本文主要采用标准的三维摄像DLT法和录像解析法,对2001-2002年全国女排联赛期间,辽宁女排主场决赛期间的八一队"自由人"李颖(原国家队"自由人")和天津队"自由人"张娜(国家队"自由人")及天津队的李珊(国家队队员)、杨洁接上手发飘球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旨在提示该过程中蕴含的运动学规律,从而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排球"自由人"的综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宛钟娜 《体育科技》2006,27(3):20-22
“自由人”对排球比赛产生了相应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一些国际大型比赛的“自由人”专题调研结果的搜集整理,综合探讨分析“自由人”的作用、培养、运用及选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等科研方法,以“自由人”规则的发展为主线阐述“自由人”对球队、比赛以及整个排球运动的影响,突出了“自由人”不仅在防守方面而且在进攻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对“自由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排球比赛攻防体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郭荣 《体育学刊》2007,14(6):93-95
针对以自由人为核心的防守阵型特点,结合世界女排强队比赛中实际运用效果的录像统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自由人为核心的防守阵型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打法,通过自由人替换副攻手防守5号位,进一步扩大自由人防守区域,使全队防守的整体实力大大提高,同时有利于减轻主攻手的后排防守压力,使主攻手在防守时能够处于后排进攻的有利位置.为加强后排进攻、增加场上进攻点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男排自由人在接发球阵型中的站位以1号位和6号位为主,通过数据对比,其接发球效果较好,总体接发球效果有待提高,但接飘球时在第1轮次自由人接球效果比接发球阵型的整体到位率要差,接跳发球时在1、6轮次时自由人接球效果比接发球阵型的整体到位率要差,今后的比赛和训练中需要加强这种阵型下接发球队员之间的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