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速度性练习强度的控制 依用进退的原理,速度性练习主要运用磷酸原系统供能,那么训练就当然是通过速度性练习来提高其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要提高其供能能力,就要充分动用其供能系统。因此,在进行此练习时对运动强度的控制,主要以充分动用此供能系统为原则,即:①要尽全力运动。  相似文献   

2.
试析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及训练重庆师范学院胡健一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篮球运动是以无氧供能为主,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交替进行的代谢方式。(一)ATP-CP供能ATP-CP的供能特点是:不需氧,分解速度快,不产生HL,但储量少,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贾萍  王健 《辽宁体育科技》2002,24(5):8-8,19
血乳酸测定表明,跨直道栏是以磷酸原系统供能为主,弯道栏是以糖酵解系统供能为主,依照能量供能的原理结合专项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能使运动员速度能力和专项成绩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谈排球比赛的供能特点及提高供能能力的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排球比赛的供能特点及提高供能能力的训练刘宝仁,李维川1前言关于排球比赛的供能问题,多年来认识不一。80年代前的研究认为,排球运动纯是一种有氧供能运动;80年代的研究认为排球运动是以有氧供能为基础,有氧无氧相结合的供能运动;而90年代又有人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长距离速滑运动训练中多以有氧代谢供能训练为主,忽视了糖酵解供能方面的训练。本文认为:无氧代谢供能训练在长距离速滑运动训练中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游泳100米距离,从运动时间来看,最快的男女世界纪录在48″至54”″右,最慢的按三级运动员标准男女也在1′5″至1′10″左右。按能量供应的特点分析,10秒以内属于ATP—CP磷酸原系统供能,30秒-90秒左右是酶的无氧酶酵供能,2′-3′是以糠的有氧供能占相当大的部分,超过3分钟以上的全部是有氧代谢供能。由此可知,游泳百米短距离的专项能力属于糖的无氧酵解供能,  相似文献   

7.
以散打和套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功率自行车对其进行30s最大持续运动能力测试与分析,旨在探讨散打与套路运动员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异同,为研究散打与套路运动员在无氧代谢方面的差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足球运动员主要供能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方法,针对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方式、距离、时间以及比赛中血乳酸的生成等方面,从能量的生成和供给方面对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主要供能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阐述了足球运动员的供能是以有氧为主。指出足球训练不应偏废某一供能系统,而应根据身体活动能量供给的比例合理地确定多年或全年的有氧和无氧代谢供能训练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方法,针对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方式、距离、时间以及比赛中血乳酸的生成等方面,从能量的生成和供给方面对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主要供能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阐述了足球运动员的供能是以有氧为主。指出足球训练不应偏废某一供能系统,而应根据身体活动能量供给的比例合理地确定多年或全年的有氧和无氧代谢供能训练的比重。  相似文献   

10.
人体在激烈运动时,肌肉能量需求比安静时增加约120倍,为了满足运动时的能量需求,使得某些代谢过程在激烈运动时十分重要,甚至占支配地位,如200米跑,95%左右的能量来自无氧代谢。众所周知,人体组织细胞中包含有氧和无氧两个体系,包括三个、供能系统,即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系统)、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系统。这三个供能系统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联、互相协调、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能量供应体系。供能系统供能能力强弱,决定着运动水平的高低。因此,教练员在制订训练计划时首先应明确所训练的运动项目、专项中主要的供能系统,然后选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发展该系统的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11.
排球比赛的供能特点及提高供能能力的训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指出了排球比赛时运动员的供能特点,并介绍了提高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旨在指导排球运动员的供能训练和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自己掌握的生化知识和一些指标,以及对NBA中一些球星在比赛中的动作的统计,总结出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无氧供能能达到80%以上,根据这一特点,对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提出了大强度、短间歇、高密度以无氧供能为主的训练原则。在以无氧为主的训练基础上也要注意与有氧训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对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和科学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篮球运动中的供能特点,从新陈代谢和能量供应方面着手,指出篮球运动中的供能主要以ATP-CP系统为主,辅以乳酸能系统和有氧化供能系统,同时,在对提高篮球运动中人体供能系统供能水平方面提出了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14.
1、摔跤项目的供能特点分析 人体运动的能量来源于体内无氧代谢的两个供能系统(磷酸原和乳酸系统)和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人体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人体在运动中所动用的供能系统就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一、散打对抗训练方法 擒散打对抗训练采用的训练方法带有鲜明的指向性特征。对抗每局比赛的时间为2—3分钟,其能量代谢以无氧供能为主、有氧与无氧混合供能。训练实践中,通常采用的训练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谢广来 《中华武术》2008,(12):57-57
在当前的体育训练和比赛中,中长跑等运动项目对速度耐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速度耐力项目的特点是以糖的有氧代谢供能为主,以力量为基础。糖在有氧、无氧情况下,都能分解并且供给能量,在三大供能物质(糖、蛋白质、脂肪)中,具有代谢快、氧消耗少的显著特性,因此糖类物质的补充在耐力训练和比赛中,相对蛋白质和脂肪类物质来说,对训练和比赛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7.
竞走主要以耐力训练为主要特征,有氧代谢供能为主,在有氧代谢供能主导下提高速度,是目前世界高水平竞走训练发展的趋势。厄瓜多尔竞走名将佩雷兹是1996年奥运会20公里竞走冠军,1997、1004年世界杯竞走冠军,2005年、2005年世界锦标赛冠军,是目前20公里竞走世界最好成绩保持者。  相似文献   

18.
孙波  林华 《体育科学》2002,22(2):72-72
柔道运动是以有氧供能为基础,以无氧供能为主的身体对抗性运动。在柔道训练中科学的安排负荷量,以刺激和诱导骨骼肌的能量代谢以及机体的适应变化,将直接关系到柔道运动的抗争能力和必胜信心。研究分析了在柔道训练中心受训的大学生、研究生不同训练负荷后的血乳酸,并在此基础上,对柔道训练不同手段的生理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后疲劳和恢复特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炳宏 《体育科学》2003,23(6):112-116,126
通过对跆拳道比赛前、后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探讨跆拳道运动员比赛后身体疲劳和恢复的代谢特点。结果显示,跆拳道运动员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磷酸原供能占有一定比例;赛后运动员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显著上升;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升高幅度大,恢复慢。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 冰球比赛中运动员是以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两种供能形式交替进行供能的。在冰球的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无论以哪一种供能形式供能,都是由葡萄糖或糖元(肌塘元和肝糖元)在各种酶的催促下,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而产生能量供运动之用的。若没有酶的催化作用,那么,体内的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