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意象的巧妙运用是《苔丝》和《觉醒》两部小说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两位作者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使用了一些类似的自然意象,但由于不同的故事背景和作者视角,这些自然意象在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特点。选取鸟、太阳、花、季节这几项自然意象为例。分析比较这些自然意象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女性现。揭示这两部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美国女作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的《黄色墙纸》是一部体现女权主义思想的早期作品,它是19世纪末美国社会新秩序下文化发展的产物。作者在作品中直接表露出这种新的社会秩序对女性的精神和实际生活带来的冲击,公开倡导女性的权利和价值,抗议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社会模式。该作品是部半自传体小说,书中的很多类似情节人物源于作者的真实生活。小说描绘了女主人公简从一位被丈夫控制、压迫的家庭妇女成长为关注自我精神生活,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的主要过程。本文分析了小说中极富象征意义的诸多意象,探讨了它们在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象征含义,并从中得出结论,认为这些意象为表现女主人公追求自我意识的抽象主题做出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和托尼·莫里森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两人的处女作《大地》和《最蓝的眼睛》中都描述了女性的命运与土地息息相关,对土地的依恋正是生态女性主义者所强调的女性与自然在孕育生命的特征上是具有相似性的,男性对女性的压迫,黑人对白人的压迫,就像人类对自然的压迫。这种共通性从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两部作品通过描述女主人公阿兰和克劳迪娅的女性意识,刻画了自然生态意象"土地"。赛珍珠和莫里森共有的"土地情结"深刻反映出两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4.
<觉醒>是美国现实主义优秀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叙述了已婚女性埃德娜的自我意识和性意识觉醒的过程,和由此导致的结局--绝望的女主人公选择跳海自杀的故事.肖邦在<觉醒>中成功地运用了意象刻画,她让女主人公埃德娜沐浴在太阳与月亮,音乐与绘画以及大海的意象世界中,再现埃德娜心中滋生的特殊情感的意蕴,插上觉醒的翅膀寻找自我,展翅高飞.  相似文献   

5.
《觉醒》中的意象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19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在其代表作《觉醒》中的创作技巧──意象的描写,并就作者在揭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反叛这一主题时,如何运用意象,予读者无限的联想。  相似文献   

6.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的唯一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描述了在美国内战背景下女主人斯佳丽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同时也表现了斯嘉丽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小说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自然的赞美与推崇颠覆了传统的父权式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7.
《飘》是当今深受欢迎的美国小说之一,其中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郝思嘉成长历程的描述,结合战争背景,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它的时代进步性:既是对男权社会的反叛,又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这种浓厚的女性意识赋予了《飘》强劲的生命力,让其从未随风而逝.  相似文献   

8.
杜爱平 《海外英语》2012,(1):191-192,197
该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解读了菲裔美国作家卡洛斯.布洛桑的自传体小说《美国在心中》中形形色色的白人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角色不仅作为典型形象展现了各种矛盾深刻对立的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更作为激励人觉醒的力量对主人公Allos的成长和成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白人女性象征了布罗桑和其他菲律宾移民们心中理想的美国,象征了美国友善美好的一面;也正是白人女性作为一种治愈力量,治疗主人公遭遇不公和残酷对待后的创伤。而白人知识女性启蒙和引导Allos接受教育,实现了他心灵的觉醒,逆转了美国教育的功能,使之从一种美国的文化适应策略变成菲裔移民们颠覆与重建的利器。这些白人女性也增强了主人公颠覆旧世界、建立一个现代主义新世界的决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9.
《创世纪》中,夏娃因偷吃禁果导致人类被逐出伊甸园,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而肖邦在《觉醒》中颠覆了《创世纪》中夏娃堕落的主题,以蛇的意象为线索,使主人公埃德娜在蛇的引领下走向觉醒,却没有像夏娃一般堕落,同时揭示了父权社会对女性话语的压迫。肖邦为埃德娜这一角色赋予神性,使她摆脱了夏娃的宿命,令这一追寻自由的女性形象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0.
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觉醒》中女主人公的觉醒,需通过理解文中大量的象征和意象手法的使用来解读。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爱德娜那种有血有肉、有爱有欲的经典女性形象。同时,也更进一步认识到肖邦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者,而只是一个对女性的处境和心理相当关心的作家。  相似文献   

11.
《觉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该小说因其浓厚的女性意识而被推崇为美国女性文学的扛鼎之作。在描写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独立人格时,肖邦对童话故事《睡美人》的指涉和戏仿,颠覆了传统睡美人的形象,并以艾德娜的形象抨击了《睡美人》中所倡导的女性理念,赋予整部小说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了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小说《觉醒》,分析文中父权-夫权制对女主人公爱德娜的压迫、探索她与自然环境中大海、小鸟的关系,从而揭示维多利亚时代男权社会及工业文明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表达了作者追求女性解放和构建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3.
《伤逝》和《寒夜》的女主人公都为了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而女性主体自我意识得到了觉醒,但觉醒后是继续前进还是固步自封?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笔者试从两位女主人公女性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觉醒后的困惑来解读这两个相隔21年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觉醒》中的困惑——兼评肖邦的女权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女权主义作家肖邦的思想充分体现在她的作品《觉醒》中主人公埃德娜身上。埃德娜对自身存在有着种种觉醒及其觉醒后的困惑。在男权为中心社会里 ,女性追求独立与解放几乎是不可能的。肖邦在母性价值观念、婚姻对女性自我发展的限制方面也提出质疑 ,但她无法解决女性自身存在与自身解放的悖论 ,尚未认识到 ,妇女解放不是女人自己的事情 ,而应是全人类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伤逝》和《寒夜》的女主人公都为了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而女性主体自我意识得到了觉醒,但觉醒后是继续前进还是固步自封?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笔者试从两位女主人公女性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觉醒后的困惑来解读这两个相隔21年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人类与自然的对立,以及男女的性别对立,是生态女权主义力图解决的失衡矛盾。小说《荆棘鸟》中,女主人公梅吉的精神特质,与其生长的德罗海达牧场意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牧场是父权社会的代表场景,影响了她的性格与选择。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始于自我的独立,最终目的在于构建和谐平衡的两性关系,形成消除二元对立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艾德娜不满足于无聊乏味的家庭生活,希望摆脱社会强加在妇女身上的种种枷锁,从最初的压抑和困惑走向最终的觉醒和反抗。艾德娜的觉醒过程经历了性意识觉醒、爱情观觉醒、人生观觉醒和彻底觉醒四个阶段,艾德娜痛苦的心路历程和觉醒过程,是女性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18.
生态女权主义强调女性与自然的认同性和紧密联系,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等同于人类对自然的压迫。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通过《菊花》一文,以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女主人公伊莉莎的菊花情结展示了自然和女性的认同性;同时,通过男主人公亨利和赶车补锅人对菊花和伊莉莎的态度,揭示了在男性统治的世界里,自然和女性所遭受的歧视和压迫,以此来呼吁人们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关注。  相似文献   

19.
刘琳  魏华  苟凝霞 《考试周刊》2011,(82):37-38
《觉醒》是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女主人公艾德娜是十九世纪女性追求独立、追求自我的典范。本文从小说文本出发,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着重探讨了小说女主人公的觉醒之路。虽然意识到要做自己的主人,艾德娜仍然无法在当时的环境下实现自我,最终只能以回归自然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反抗。  相似文献   

20.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艾德娜不满足于无聊乏味的家庭生活,希望摆脱社会强加在妇女身上的种种枷锁,从最初的压抑和困惑走向最终的觉醒和反抗.艾德娜的觉醒过程经历了性意识觉醒、爱情观觉醒、人生观觉醒和彻底觉醒四个阶段,艾德娜痛苦的心路历程和觉醒过程,是女性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