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阳学说给我们一把打开习练太极拳大门的钥匙。《太极拳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阴阳虚实这一矛盾自始至终贯穿于太极拳的套路里,只要动,阴阳虚实立现。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又要处处分清虚实,其奥妙需要习练太极拳者去感知,去体悟。  相似文献   

2.
王庆喜 《武当》2010,(3):22-23
习练陈式太极拳,首先要把握陈式太极拳之“意”、“气”、“身法”要点,着重掌握“缠丝劲”的练法要义,再遵循太极拳“着熟”、“懂劲”、“神明”三个习练阶段,要求循序渐进,从而练好太极拳。  相似文献   

3.
朱少帆先生现任瑞士圣加伦市中国武术学院院长、瑞士联邦国家太极拳教练,他从小酷爱武术,共习练并掌握五十多种武功,集多种中华武艺于一身。他先后荣获第二届中国南京国际武术邀请赛男子陈式太极拳冠军,第一届欧洲国际武术邀请赛陈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和四十二式太极剑三项冠军。1997年11月,他作为瑞士武术代表队的队员和教练,参加第四届罗马国际武术锦标赛,其四十二式太极拳虽排世界第十二名,但位居欧洲榜首,也是瑞士武术队建立以来,在国际大赛中赢得的最佳成绩。 名师出高徒 朱少帆先生特别钟爱中国的太极拳、中医推…  相似文献   

4.
陈正雷,1949年5月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温县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中国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总教练,河南太极体育健身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1995年当选“中华武林百杰十大武术名师”。  相似文献   

5.
窦汉东 《武当》2015,(1):28-29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独特内劲的运用方法。它源之于肾,润于百骸,通达九窍四梢,伸筋壮骨,使内劲收敛而增强。缠丝劲还能促消化,畅气血,稳固根基,平衡阴阳。一、缠丝劲之源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通神达化之道,是区别于其他内家拳的重要特征。习练陈式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松肩沉肘、含胸塌腰落胯;心气下降、呼吸自然、屈膝圆裆、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  相似文献   

6.
冯志强先生是当今国内太极拳界的名师,现任中国武协委员、北京武协副主席、北京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志强武馆馆长。他自动习练达摩易筋功、少林桩功,继而又随沧州韩晓峰先生习练通背拳,后拜著名心意拳师气功医家胡耀贞先生门下习练六合拳,再后则由胡先生引荐至太极名家陈发科门下修习陈式太极拳。其功力纯厚、手法、身法多变。经过半个多世纪对陈式太极拳和心意六合拳的研练,冯志强先生删繁就简,廉收并蓄,把心意、太极、气功熔于一炉,将养生、健身、技击集于一体,创造了“内外双修,性命双求”的混元一气内功功法。从练功思想…  相似文献   

7.
高广东 《武当》2023,(10):10-11
<正>一、组成太极拳的理论是科学的一是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个内家拳种,凡是拳都有护身自卫和技击的作用,否则不叫拳。技击作用在冷兵器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二是太极拳融合了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习练太极拳时,初始阶段是外形带动身体内经络和气血的运行。当习练者达到熟练程度后,则是以气正形,身体经络通了,气血足了,身体也就健康无病了。三是太极拳始终贯穿了中国道家的思想。如阴阳、开合、虚实、不偏不倚要守中、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等。长期习练太极拳,会使习练者身体内部阴阳协调平衡,也就达到了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谢远基 《武当》2014,(1):16-18
调身是武术气功中的核心概念。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武术气功之一,研究如何在习练太极拳中正确调身,对充分发挥好太极拳的实战和健身作用,很有意义。一、调身的本质调身,又名调形、调拳架,是习练太极拳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2007,(6):63-63
主讲名家——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传人陈小旺陈小旺,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著名陈式太极拳传人陈发科之嫡孙。自幼习武,精通陈式太极拳理论,套路、器械、推手。1985年,陈小旺随中日友好代表团出访日本,受到日本天皇的亲切接见。多年来,陈小旺辅导中外学员数万人次,并培养出一大批国内外优秀太极拳选手,这其中包括多次国内、国际太极拳大赛冠军得主丁杰;全国传统太极拳、剑、推手比赛,65公斤级推手亚军毋乃秋;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太极拳冠军单伟;全国煤矿武术运动会太极拳冠军彭杨锁;上海中日太极拳剑比赛太极拳冠军、日本女选手中村朱杏;武汉国  相似文献   

10.
运用诠释学方法,从身体哲学出发,深入剖析太极拳“静”的思想理念,挖掘与整理太极拳的身体经验及其价值取向。研究指出,太极拳的“静”主要包括“阴阳动静”之静、“体用动静”之静与“持敬主静”之静。太极拳习练中的“静”主要蕴含“松静自然,以意领形”的身体感知,“心无杂念,引神入静”的身体意象,以及“练养结合,动静合一”的身体境界。太极拳习练中的“静”在价值取向上,追求“静而空欲”的行为秩序与身心养护,强调“静而平躁”的自我调适与德性养护,注重“静而缓急”的实践智慧与精神养护,坚守“静合天人”的宇宙意识与生命养护。太极拳中的“静”既在心,又在身;既内在,又超越;既感性,又超感性,可视为中国式的“即身而道在”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1.
《武当》2011,(6):2
夏平先生,中国当代著名青年武术家,中国武术七段,世界锦标赛太极拳冠军,河南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中国功夫学院院长,江苏省泰州市武术协会主席,国际级裁判员,日本东京久明馆首席太极拳教练,国际孙禄堂武术联合会副主席。夏平先生自幼习武,毕业于河南大学武术系,先后随全国多名武术名师习武,精通少林、太极、武当等多种拳术器械,是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太极拳嫡宗传人陈正雷大师的亲传弟子,也是八卦掌名师狄兆龙大师的入室弟子。尤其精于陈式太极拳械、竞赛套路,以及陈式太极拳老架和新架。夏平先生创编的"陈式太极拳养生二十四式",被中国武术研究院《中  相似文献   

12.
根据陈式太极拳、推手及散打运动的特点,结合本人多年的习武心得、教学经验以及与陈式第十九世传人国际太极拳大师陈正雷老师习练、探讨、切磋,提出并论述陈式太极拳及推手训练在提高散手运动员专项素质,技、战术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昊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5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现今人们主要是以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为主进行体育锻炼.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学习掌握太极拳,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与杨式太极拳他们两者的特点、作用、形成、内容的进行分析论述.以此让人们更好的练习太极拳,掌握太极拳之精髓。  相似文献   

14.
正徐凤自幼爱好广泛,琴棋书画样样热爱,2003年经友人推荐拜入无锡著名陈式太极拳名家武兵老师门下,习练太极拳强身.健体。由于老师教学规范,自己认真刻苦,很快从中体会到了太极拳健体强身的好处,由此爱上了这一中国武术健身项目太极拳。通过几年的刻苦练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5月参加了CCTV拥抱明天全国电视艺术人才江苏赛区武术比赛,荣  相似文献   

15.
名家信箱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名家秦庆丰,梅花桩拳名家韩建中甘肃兰州李希平来信:对以健身为目的学习陈式太极拳的中老年人来说,是应该以练习柔和缓陧的陈式太极拳一路为主,还是崇尚快速刚猛的二路为好?陈正雷答:在现代社会,太极拳的首要功能就是健身。只有身体强健了,才能谈太极拳的防身自卫功能。对中老年太极拳练习者来说,健身更应放在首位。在陈式太极拳的练习中,一路拳是基础,最吃功夫,所以,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武术运动项目,长期以来,深受我国人民群众的喜爱,已成为中老年人健身、防病、治病的重要体育保健项目。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太极拳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项目,更多的人投身到了这项运动上来。近年来对太极拳的研究发现,太极拳对人体的良好影响几乎遍及人体各个系统,包括心理健康。太极拳的价值,使大家走出了只有中老年人才习练太极拳的误区。在学校大力推行太极拳运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太极拳对人体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桂金忠 《武当》2013,(6):49-49
一、修炼内丹首先要静1、静与动。静与动既对立又统一。炼丹是用静坐的形式,是外静内动的炼意活动。内动时也是有静有动,心静而气行。老年人体质渐弱,体内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所以老年朋友应以练静功为主,配合太极拳、健身气功,使之动静和谐,符合人体静(阴)动(阳)平衡的道理。以人体阴阳变化的机理而言,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修炼内丹术的功友应辩证施功。2、静与松。静,保持心神安宁贯穿于练功的全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阐明了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不仅是富含哲理的武术拳种,也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之宝,更是高雅的健身养生之术。太极拳的技击、表演和健身养生三种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群习练太极拳的目的可以有不同的侧重,但太极拳的内在特点和基本规律是必须坚持的...  相似文献   

19.
谢远基 《武当》2014,(9):41-44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健身术、养生术和具有极强技击性的武术气功。一、我国太极拳运动的发展现状太极拳起源于我国古代道家武术,相传由张三丰创立。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著名拳师陈王廷创建了陈式太极拳。经过数百年发展,演变出有代表性的杨、吴、武、孙等一系列流派。  相似文献   

20.
李迎 《健身科学》2012,(12):35-35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太极拳运动,征服着越来越多的人们,为了能让这项运动更好地为人类健康造福,使太极拳更简单易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体育大学编创了杨式八式太极拳,在此基础上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又创编了风格突出、简单易学的陈式、吴式、孙式、武式的八式太极拳,近期将在《健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