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兴馆阁书目》《中兴馆阁续书目》为南宋的两部官修目录,具有重要的目录学价值,但因亡佚时间较早,后世学者难窥其貌,幸赖民国赵士炜爬梳坟典,成《中兴馆阁书目辑考》一书,然其辑佚工作百密一疏,尚有遗漏、讹误等问题。论文试图通过对《中兴馆阁书目》的重新辑佚与研究,对《中兴馆阁书目辑考》进行全面考察,增补该书所漏辑的《中兴馆阁书目》六条、《中兴馆阁续书目》十一条条目,并对其讹误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2.
《中兴馆阁书目》由北宋秘书监陈骙编撰,仅用八个月时间,于淳熙五年(1178)完成。原书凡七十 卷,叙录一卷,著录图书40486卷。嘉定十三年(1220),秘书监张攀又主持编撰《中兴馆阁续书目》三十 卷,著录淳熙五年后馆阁收入的新书14943卷。《书目》和《续书目》在当时曾与《崇文总目》并行,后皆 散佚。1932年,赵士炜撰《中兴馆阁书目辑考》五卷,《中兴馆阁续书目辑考》一卷。是近数十年间查考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中国目录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南宋初期陈骥编撰的《中兴馆阁书目》,是宋代最重要的官修目录之一。这部书目对于后来的多种官私藏书目录和史志目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它却在历史更迭中散佚流失,此后人们只能从其他古书中辗转引用。本文对《中兴馆阁书目》的成书与流传做了详实的考证,力求展现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缪荃孙著有《唐书艺文志注》一书,《清史稿·艺文志》不载,武作成《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没有收录,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拾遗》也不见著录,其他各家书目均无载者。今国家图书馆藏有《唐书艺文志考》残本3册,楷书甚工,不知谁氏所书,有朱、墨笔增删校改之迹,系缪荃孙手笔;纸半叶十行,墨格,毛装,左框下有  相似文献   

5.
图书的计量单位,在书目著录中要求统一。而古代书目,《七略》以下,不统一的不乏其例,类归起来,大概有三种类型。一、篇卷并用。首创其例者,《七略》,其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承之。从其例者,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铁大昕《补续后汉书艺文志》,侯康《补后汉书艺文志》、顾槐三《补后汉艺文志》,曾朴《补后汉书艺文志并考》,张鹏一《隋书经籍志补》,姚振宗《三国艺文志》,侯康《补三国艺文志》,秦荣光《补晋书艺文志》,徐崇《补南北史艺文志》等。  相似文献   

6.
郑樵在《通志·校雠略·编次必谨类例论》一书中说:"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例之不分也…士卒之亡者由部伍之法不明也,书籍之亡者由类例之法不分也。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虽亡而不能亡也。"千百年来我国古籍分类的原则、方法不断发展,从六分、五分、七分到四分,先后产生了《七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明史·艺文志》及私家的《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古籍分类目录,更有集"四分法"之大成的《四库全书总目》。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古籍分类?怎样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与  相似文献   

7.
刘采隼 《图书馆》2004,(1):94-95
《书目答问》出版百年之后 ,刘德刚先生对原书有错者订之 ,漏落者补之 ,名为《书目答问订补》。对全书所举要目逐部对原本 ,校正异同 ,于书目后增加按语 ,说明书之要旨及得失 ,力求真确 ,不蹈虚妄 ,实事求是。是先生毕生精力之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籍书目中的"小说家"类,有的书目亦称为"小说"类,在四部法产生之前即有之。汉刘向、刘歆父子所编中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图书目录《七略》,就在其诸子略下设有"小说"类。班固《汉书·艺文志》是踵《七略》之后的第二部大型综合性书目,  相似文献   

9.
清代学者钱大昭、侯康、顾櫰三、姚振宗、曾朴五家综合各代目录学之成果,共补《汉书艺文志》"诗类"书目二十一部,其中鲁二家二部、齐二家三部、韩五家六部、毛六家十部。五家著作各有其侧重,从书目事实上反映了两汉四家诗的体裁特点和兴衰流变。  相似文献   

10.
《九江寿春记》一书,撰者朱玚。不知卷数,久佚。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记有此书;《汉唐地理书抄》里也有清人王谟的辑本。近人张国淦在他的《中国古方志考》中,考认该书成于东汉时代,许多方志学者亦多依张氏之说。该书是寿县古志书,笔者经详细考证,认为它的成书年代应属南朝。清人南丰曾道唯主纂的光绪《寿州志·艺文志》中,载有《致陈尚书仆射徐陵求故丞相建宁公王琳首书》一文,署名"梁骠骑府仓曹参军朱玚"。笔者认为该朱玚,与《太平寰宇记》所记《九江寿春记》撰者朱玚当属一  相似文献   

11.
田况(1005—1063)撰《儒林公议》一书,在宋人说部中尚属为人熟知者,学者多见引用。《四库提要》称此书"足备读史之参稽,其持论亦皆平允"。然而,对于此书的版本问题,注意者甚少,笔者尚未见有人论及之。去岁,笔者为整理此书,查阅了多种本子,方知此书之版本,并非无可言之处,正宜表而出之,使利用此书者得益,不致以讹传讹。《儒林公议》一书,现存宋代官私书目均未见著录。现存之最  相似文献   

12.
文史通义注,叶长青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35文史通义校注,叶瑛校注,中华书局,1985检叶瑛《校注》,与叶长青"援引从同"之处,数量极大。又书中确有采用叶长青之说并加以标明的,然全书仅有12次;书末《引用书目》列出"所据参校诸本"、"近人著述"等300种著述中,并无叶长青《文史通义注》一书,似乎叶注之于《校注》无关轻重。叶长青的注文既有不少误排,甚至有注错之处,叶瑛的校注也都相同,并且仍未标明与叶长青有关,这些错讹的文字恰可暴露出叶瑛的抄袭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是我国目录学研究史上第一部关于《汉书·艺文志》体例研究的专著,其将《汉书·艺文志》的体例归纳为46例,可谓详尽至极.但细究起来,孙氏所归纳之例并非完美无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孙氏所举之例进行归纳与改造,提炼史志目录的体例,以期对目录学研究及书目编纂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认为目录具有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唤起民众的社会作用,主张目录学为社会服务。他编撰的《西学书目表》,是首创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书目分类法。他重视书目的阅读指导功用并把它上升到学者自立和国家自强的高度。他发表《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一文,对研究佛经目录卓有成效。他对近代中国目录学的广泛深入研究及其目录学理论和实践的巨大成就,带动了目录学研究,开一代研究之新风。  相似文献   

15.
清代章学诚著作《文史通义》,后有《校雠通义》,它实际是古代的编辑学。编辑为什么叫“校雠”呢?原来“校雠”是校对的意思。刘向《别录》:“校雠者,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校雠原来指校对。《汉书·艺文志》:“至  相似文献   

16.
作为书目的《四库全书总目》,其学术成就的取得与它自身对《汉书.艺文志》等古代书目的研究有关。四库馆臣基于指导当时书目分类之需,聚焦于类例,并整体综观历史上几乎所有书目,从而包含有目录学史意识,同时形成了目录学学术批评的基本范式。文末对其《汉志》研究的不足也有所刺陈。  相似文献   

17.
学者一般认为"从隋唐至元明这一时期都没有方言研究的专著,"然据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载:"王浩撰《方言》十四卷,阙。"鲁国尧先生《"方言"的涵义》一文指出"王浩《方言》乃南宋以前著作。"又据我们近年考证,明李贤等撰《明一统志》卷十三《淮  相似文献   

18.
一《随园闻见录》一书,《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续修四库全书总目》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广录》、《中南、西南地区省、市图书馆馆藏古籍稿本提要(附抄本联合目录)》、《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全目录》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增订二版)、《台湾公藏普通本线装书目书名索引》等俱无著录,李春光《清代名人轶事辑览》搜罗包括清人著述数百种,也不及载,足见其书之罕见。  相似文献   

19.
兵书略“兵家”一般是指我国古代的军事家,但在《汉书·艺文志》中是专指先秦、两汉时期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及其著作。《汉书·艺文志》云:“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艺文志》将兵家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家:其中兵权谋家是专论用兵之战略  相似文献   

20.
宋代是我国目录学开始走向兴旺的时期。其时官修书目成就斐然,私藏书目迅速发展,史志书目勃兴,专科书目盛行,目录学理论开始走向系统化。元代目录学发展相对较慢,但在较短时间里也为我们留下了诸如《文献通考经籍考》、《录鬼簿》及《宋史艺文志》等经典书目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