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中学地理教学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领域,笔者试就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下,人文素质的涵义及对人文素质培养的定位,对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人文教育既是人文知识的传播,也是人文精神的辐射。浙江大学大类课程、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对人文类课程的内容与教学形式均有着不同的要求。为此,我们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宗旨,以"博雅专精,明体达用"为理念,打造了多层次的精品课程体系,探索了分层次的"精品化"之路。同时,为了兑现人文学科之于大学和社会的人文使命,我们积极推进人文类精品课程的"公开化"建设,以实现人文教育从"小人文"向"大人文"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张春晖 《大学教育》2014,(6):126-127
人文关怀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和人文关怀具有内在契合性,可以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教育。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下文简称"马原"课)人文关怀的倾注,需要教育工作者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马原"课人文关怀的功能,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把"马原"课和人生教育结合起来,并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存在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不当、人文课程开设甚少等问题。针对高职学生人文知识缺乏,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倾向比较严重,信仰、信任产生了危机的特点,学校必须从建立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完善人文素质教育实施途径、培育高职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着手,使高职学生受到全面的做人教育,在"成人"的基础上真正"成才"。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语文学界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已达成共识.然而,一旦从理论层面走向实践层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教学底线就遭遇困境,演变为一"性"对另一"性"的"统一".要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必须进行概念重建,将两"性"归于"语文性";或换个角度,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简化为"语言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摆动在语言性与人文性之间.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体现了语文教育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与企盼。因此,在语文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倡导与落实人文性的开掘与渗透,让语文课堂焕发人文的光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该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导学生关注"人文",走近"人文",体验人文的美丽,让语文课堂焕发人文的光彩,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当代教师教育》2014,(2):61-65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教育则是实现"育人为本"的根本保障。当前教育中因教师人文素养教育缺失而导致的教师"目中无人"及"人学空场"之现象令人汗颜。如何加强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教育已然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基于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反思,从人文的教育理念、人文的课程目标、人文的课程设置三个维度分析探求了教师人文素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1.理论背景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兴起和发展,人文性在语言教学中的制衡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文化中很早就出现了"人文"这个词。《易经》被认为是最早出现"人文"一词的文献,《易.责》中讲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在西方,"人文"一词则源于拉丁文humanus,古罗马人为了指称那些接受了古希腊文化的罗马人而创造了这个词,以此表示与"野蛮人"相反的"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因而,"人文"这个词具有"教化教养"的意思。而人文性,即是指对人之为人的关注,也就是对人之为人的宣扬,重点突出的是人自身的存在,是内含了人文性的张扬的。所以,当站在英语教育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初期阶段"经济中心"、"科学至上"的消极面导致学校原本不完善的人文教育更趋淡化。辅导员队伍本身的人文素质也不尽如人意,缺乏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在教育呼唤人文回归的背景下,探究如何培养高校辅导员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人文教育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人文的研究对象不同,科学研究"物性",人文则研究"人性";科学用也不同,科学相当于一个"为学"的过程,人文则是一个"为道"的过程,因此,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二者不可偏废.高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将会导致大学培养出了"才"却丢失了"人".为此,应积极营造和谐的人文教育氛围;运用人文特有的方法--反思和直观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认识,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不断完善高校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新的教育理念呼吁加强人文教育,什么是"人文"?其实"人文"二字古已有之。《易经》上就说过"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想,这文化素质教育的精神与人文教育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语文不纯粹是工具学科,也是人文精神的载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材是由文质皆美,堪称典范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组成的。其中,有选入对高尚情操的陶冶、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未来世界的探求的美文、它们能  相似文献   

12.
大学是育人的场所,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素养的形成。大学生应具备的三大素质:以"真"为本的科学素质;以"善"为魂的人文素质;以"强"为托的身心素质。其中人文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人文体验与实践、高校教育者的人文关怀、人文知识的传授,而且是学生优良品格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条件。加强高校的人文关怀对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有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等同为"通识教育",在具体操作中,没有突出人文素质教育.我们今天提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主要是强调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人文素质教育"."素质"外延较大,内涵较浅;而"人文素质"则外延较小,内涵较深.这也就是说, "人文素质教育"不等同于"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虽然也重视人文教育.但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旨在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做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与整合,共同构成高等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全部。以目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实际情形而言,素质教育的重点,便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加强与贯彻。通过文献及案例研究方法,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涵义、内容、目标及其载体创新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人文素质所包含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等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达致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大功能目标,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载体进行了结构设计,概括列举了通识类载体、传播类载体和实践类载体等三类载体的具体创新形式,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文素质教育载体的理念设计及其依托"五全"育人、人文讲堂、竞技赛场、户外素质拓展基地、节庆习俗体系、精品社团活动等人文素质教育载体开展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深度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人文情怀"包括两个层面:人文和情怀。"人文"指人文精神,是一种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的精神;"情怀"是指一个人以某种情感为核心对待事物的稳定而持久的心理状态。人文情怀就是人类在追求真善美过程中,所能够达到的那种"洋溢着人文情感的胸怀",是人文精神与人的情感体验、情感世界的最佳契合点。人文情怀是个人对真善美的体验,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情怀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体验文本中的真善美。李镇西对"人文情怀"有他自己独特的认知。他  相似文献   

16.
何为"人文"和"人文关怀"?"人文"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易经》,"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旧指对人规范约束和改造的诗书礼乐,今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这里的各种文化现象包含了一个特定人群共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蕴涵着人类的思想、情感与理性等种种精神成分。因此,"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但又难以确切指陈的概念,它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要求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在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科学史话"、"科学视野"、"科学探究"、"绿色化学"和"化学规律"等方面,对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指向和策略进行了实践和思考,并得出"准确把握化学知识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度"、"准确把握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的教学原则和要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日益恶化的医患关系让人们对医学院现行的人文教育提出了质疑。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呼声渐起。本文针对目前医学人文教育界所提出的诸多建议,并基于笔者的医学人类学教育实践,围绕北美医学院教育中的"文化能力"和文化人类学中"文化"两个重要的概念展开,简要论述了医学人类学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贡献。笔者认为医学人类学以其显著的实践性、本土性和反思性,有效地贡献于医学人文教育中对具有移情式关爱能力的临床医生培养的长远目标,可以更好地推动"生物-文化"这一现代医疗模式指导下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人文关怀是对人无私、真诚的爱。注重人文关怀,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也是现实的必然选择,更是创造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人文关怀的深远意义注重人文关怀不仅是传承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泛爱众"的主张,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人文关怀,庄子、向秀、郭象提出了尊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人文"一词的出现谈起,论述了人文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人文素质"的教育目标——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素质的主课堂;从"潜移默化""以德育人""以情感人""联系实际生活"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