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软科学》2015,(9):14-18
构建了包含创新活动主体、创新活动阶段、创新政策工具三个维度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分析框架,并运用该分析框架评价成都市"1+10"创新政策体系。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政策工具具有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等优点,但也存在导向型政策缺失、忽略资本市场等不足。最后,提出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大创新市场推广与服务政策支持力度、深化资本市场、培育创新文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首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部四大优势与四大劣势、外部面临的四大机遇与四大挑战,深入剖析北京市创新政策体系的现状特征;其次探讨新形势下首都创新驱动发展新的定位以及创新政策体系的完善方向,继而深入分析首都现有创新政策体系在内容及实施成效方面的问题;最后在借鉴国外创新政策体系完善的态势与经验启示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定、实施、监督评估、统筹协调、法治化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首都创新政策体系的"1+6"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政策工具越来越多样,迫切需要一个系统性框架为政策制定提供指引。现有关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的研究,难以应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复杂性和相互交织的特征。本文在回顾全球科技创新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出发,建立了包含要素、主体、关联、产业、区域、环境、开放和反馈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政策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政策发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步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背景下,科技创新政策是政府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最为重要的杠杆工具,健全市场导向型创新政策体系已成为我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需求和重要任务。在比较政府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市场主导型与政府主导型创新政策的模式及特征基础上,构建政府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市场需求—能力供给—环境制度"结构框架,提出政府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市场主导型政策构建思路,从"需求面"、"供给面"和"环境面"分析广东省近年来的市场化改革创新实践,提出具体的改革举措,为我国创新体系政策调整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的分析——基于1997-2008年样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晓云 《科学学研究》2011,29(12):1807-1812
 基于中国创新政策组成的框架,对1997-2008年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的研究表明:虽然涵盖了创新政策框架涉及的所有主题和重点内容,但总体上中小企业的创新政策力度较弱、针对性和体系独立性并不强,这在组织结构、立法、金融资源、商业创新支持体系和人力资源政策方面都有所体现。迫切需要建设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国家创新体系框架内的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独立体系,并满足技术政策目标演化调整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结构矩阵研究框架,设定了影响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四项一级指标和十七项二级指标。运用熵权法进行权重确定。以北京市区域科技创新政策为例,对北京市2007年至2016年间的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绩效进行计算并分析,本文认为,北京市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绩效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且较小的科技投入能带来较高科技产出。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对环境的作用还比较单一,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还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杜根旺  汪涛 《科研管理》2019,40(7):1-11
创新政策融合了科技、产业、财政等诸多内容,创新政策协调对于创新政策促进创新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对于创新政策协调的一些关键问题尚不清楚,更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这些影响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开展。本文试图去弥补这一空白,首先介绍了创新政策协调研究的发展阶段,接着从创新政策协调的内涵、影响因素、主体维度、工具维度、测度和调整几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进行研究展望,最终构建了创新政策协调研究的理论框架,以期为未来研究和政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开放式创新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兴起,相关创新政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梳理开放式创新概念的发展脉络和各国实践,重点比较它同中国目前主要采用的系统创新范式之间的异同,并探讨从系统创新范式转化为开放式创新范式所需要的政策设计原则和政策框架。在中国,开放式创新实践逐步出现,但现有的政策工具无法有效激励该创新模式。在创新范式转型的情况下,创新政策设计需要有两点变化:一是在现有创新政策体系中引入开放式创新理念,丰富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奖励"式政策工具;二是政府应通过公共知识库的建设进一步激发私有部门自下向上的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下的创新政策框架,对1997—2008年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的研究表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中并没有给予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合适的位置,这在组织结构、立法、金融资源、商业创新支持体系和人力资源政策方面都有所体现。中国创新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更受到注重创新和知识创造的国家创新体系狭义概念的影响,以及中国"追赶使命导向"的技术政策目标导向,共同解释了国家的创新政策供给更偏向支持大型企业,倾向让中小企业面对市场规则,即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游离在国家创新体系之外的这种局面。国家创新体系本身概念的发展和中国技术政策目标的不断调整将使这种局面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知识产权质量不够高,知识产权商业化、产业化率低。通过WIPO及SIPO的相关统计信息及相关的文献,系统分析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分析公共政策对知识产权创造到知识产权价值的实现整个创新链的影响,运用创新政策工具,系统构建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技术供给面、创新环境面、市场需求面的政策需求框架体系。通过从"技术推动"到"需求拉动"的知识产权政策的协同作用,促进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中国区域创新政策体系不完善,创新政策路线走向不明朗。本文从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三方面构建创新政策比较分析框架。利用该框架,对中国江苏省和美国加州省(州)级政府出台的创新政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和加州均采用了供给类、需求类和环境类创新政策工具。江苏省主要采用供给类创新政策工具,加州则更加偏好采用环境类创新政策工具。江苏省的创新政策具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突出特点,而加州创新管理采用大部制,政策主体与创新政策工具之间基本形成"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区域创新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政策评价日益成为政府和科技界关注的对象,科技创新政策评价框架体系研究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梳理了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系统地分析了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的过程,构建了科技创新政策评价准备、实施、总结三步骤框架流程,并对我国加强科技创新政策评价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区域服务业创新的政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要介绍国外服务业创新政策趋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四维普适政策体系分析框架,并以天津为例分析了我国区域服务业创新的政策体系状况,提出了完善我国区域服务业创新政策体系的五个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创新政策评估从本质上属于公共政策评估,文章从论述公共政策评估的要素出发,基于韦唐的"效果模式"下的"综合评估模式",设计了公共政策评估的一般性理论方法框架。然后基于创新政策的理论基础,从创新政策概念、理念、创新过程、创新活动等方面总结了创新政策评估不同于一般公共政策评估的四个特点,在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方法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创新政策评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在对广州自主创新政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欧盟的创新政策框架提出了广州自主创新政策环境建设的框架和建设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郭琴 《科技创业月刊》2020,33(7):136-14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参与主体日益广泛,积极的社会氛围与政策环境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愈发明显。把握时代需求,制定差异化、精准化的双创人才政策对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成都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5-2020年已出台创新创业人才政策条文为样本,通过文本量化分析方法,探索成都市创新创业人才政策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界和经济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但是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仅从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框架,并讨论了该政策体系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基于北京市海淀、东城等7个城区的创新创业政策,运用熵值法对创新创业产出指标进行赋权,使用灰色关联度计算各城区创新创业政策与创新创业产出之间的关联度,评价创新创业政策效率.研究显示,各城区创新创业政策与创新创业产出有较高的关联性.其中,海淀区的创新创...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战略和政策作为推动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正向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多维度“协同作用”推进,需要综合考虑科技促进发展和促进科技发展的诸多内外要素。为此,应构建涵盖关键要素及相互作用的整体科技政策架构。文章提出“3+5”科技创新战略-政策框架体系(以下简称“‘3+5’框架体系”)并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为决策部门和政策研究者提供一个政策分析框架。具体包括:(1)界定“3+5”框架体系的概念内涵,建立包括方针战略、规划布局、制度安排的“设计图层”和包括创新主体政策、资源配置政策、科技人才政策、成果转化政策、环境营造政策的“施工图层”;(2)从作用维度和价值导向出发,阐述“3+5”框架体系的建构逻辑;(3)以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为考察对象,基于“3+5”框架体系进行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分析广东特色的创新政策体系的现状和特点,指出广东创新环境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广东实际提出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抓好政策落实,简化政策办理程序,提高政策服务水平等优化创新政策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