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贽“童心说”中的“童心”有四层含义:“童心”即“真心”;“童心”即“最初一念之本心”;“童心”即“心之初”;“童心”在于“成人”.在对此四层含义及其文意进行阐释与分析的基础上,就其蕴含的丰富教育性进行解读,教育应坚守:作为教育价值基础的教育之真;作为教育本体基础的生命体验;作为教育自然基础的生活世界;作为教育精神基础的理性意识.总而言之,教育当存“童心”,旨在追求生命的真实,高扬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自由本质.  相似文献   

2.
童话,顾名思义是反映儿童的,以儿童天真、稚拙的自由童心为对象,被人们誉为“美丽的童梦世界”,“滋养人类精神的家园”,总之它是美的结晶和化身。  相似文献   

3.
浙江 温州:___童心。《作文成功之路·初中版》(下同)2010年9期《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故事》,童年故事涉及童心。如何借故事展现童心,此文给出了范例和方法;2011年1期《“想象力倒数第一”or“世界第一”》,谈及教育与“想象力”——与“童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浙江 温州:——童心。《作文成功之路·初中版》(下同)2010年9期《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故事》,童年故事涉及童心,如何借故事展现童心,此文给出了范例和方法;2011年1期《“想象力倒数第一”or“世界第一”》,谈及教育与“想象力”——与“童心”密切相关;我们的教育某种程度上正在扼杀“想象力”,或者说孩子的童心,致使“21国调查,  相似文献   

5.
浙江温州:——童心。《作文成功之路·初中版》(下同)2010年9期《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故事》,童年故事涉及童心,如何借故事展现童心,此文给出了范例和方法;2011年1期《“想象力倒数第一”or“世界第一”》,谈及教育与“想象力”——与“童心”密切相关;我们的教育某种程度上正在扼杀“想象力”,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化具有童真、童心、童趣等特点,我们应充分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小心加以呵护、开发,走进儿童的生活,真正认识儿童生动丰富的精神世界,使儿童的学习生活充满生命活力。充满童真、童心、童趣的品德课堂,一定是以生为本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在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与苏童《城北地带》中,两位作家分别对少年形象的塑造和年轻人生命景观的书写呈现出相似的维度和不同的张弛力度。霍尔顿与南方“街头少年”虽然在生理年龄和心理精神方面有着相似性,但他们却以不同的方式应对在与现实世界的冲撞中产生的心灵孤独。“父亲”形象的缺位安排则暗示了少年们对成人世界的对抗与反叛,而在书写人性中可贵、脆弱的美与温情这一层面,两部作品亦呈现出守望与毁灭的不同姿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两篇传统的经典论文入手,对传统文化中的师道与学之精神作了现代的阐释。于《劝学》中思考当下教师与学生对学之精神,认为“学”不仅是学习的态度、方法、情感;更重要是人生品质与精神准则和生命的诉求。同时在《师说》中阐释了师之德性立场与现代意义,主张以德性、悟性、心灵三维来全面启发与唤醒,进而完成对教师价值与理想学生精神的现代建构。总之,“劝学”与“师说”对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主体上进行了“学”与“教”上做了一些现代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萧红的《呼兰河传》和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是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所刻意追寻的独特生命形式,追忆使他们自己的生命得以拯救、延续乃至永恒;两部作品都善于通过儿童与成人的双重视角,以混沌、感性的复杂笔触穿行于过去与现在、童年与成年之间,营造出开放的网状式结构;并用充满儿童情趣与个体生命体验的语言表现了本真、美好、自然的童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无论生或死,喜或悲,无不渗透着内心对生命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是一个游离于正统社会不受政治国家和礼教制约的虚拟社会,是以“侠”、“义”为核心构筑的乌托邦式的童话空间。武林侠客在江湖世界的快意恩仇实际上给现实中的人们指出了一条“以暴制暴”的抗争的歧途。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入世”,英语的实际运用机会将大大增加。文章着重探讨了掌握母语后再学习英语的学习者为什么听“课堂英语”容易,而听“自然英语”感到困难的问题,指出“课堂英语”与“自然英语”在语音方面和语法方面的某些差异;强调辨别了解“自然英语”特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是对现代社会各种弊端进行病理性分析的著名论断。他通过改造“生活世界”的概念及分析其结构功能,探讨“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原因和解决途径,立足于在交往合理化中实现“生活世界的合理化”,解决现代社会危机。其思想的理论贡献和理论缺陷同在。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生活的空间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主流世界受到人们重视,而非主流世界却受人忽视.这种非主流世界主要包括一人世界、两人世界、虚拟世界、梦幻世界和老乡世界.高校要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关注这些非主流世界.  相似文献   

15.
庄子对“有情有信,无为无形”之“大美”——“道”的倡导,为艺术创作与审美提供了理论借鉴;庄子所描绘的“无声胜有声”的审美境界,恰恰符合了艺术审美特征;庄子总结的音乐艺术审美从“有声”而入“无声”、从“实境”而入“虚境”的渐进过程,提示了艺术审美的普遍规律,形成了独特的“有无相生”的审美理论。庄子关于“有”与“无”的辩证论述,昭示了其“有无相生”的审美辩证法思想,对中国艺术审美影响久远。  相似文献   

16.
撇开具体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撇开特定的社会历史形态,一些论者把科技伦理定义为全体科技当事人服务于全体人类。这种科技伦理“全员”论只不过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等于运用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把社会历史因素存入了“括号”之中,充其量只是谢林的“理智直观”或胡塞尔的“本质直观”的产物,是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的非理性主义”;超现实、超历史、超阶级、超国家的科技伦理只是一种主观的虚妄;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下的科技活动及其异化、资本主义国家价值取向的“单向度”性,决定了科技伦理“全员”论不但是“认识论的贵族主义”,而且是“抽象的乌托邦主义”。唯物主义的科技伦理观的科学性就在于:从科技活动的现实出发、从现存的社会历史形态出发,去说明和解释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及其伦理蕴含。惟其如此,我们的科技伦理学才能立足于“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不但帮助人们“解释世界”,而且指导人们“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章学”与“文学批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献学、古代文学理论方面考察,现代"文学批评"与古代"文章学"歧异分明。郭绍虞等囿于所处时代环境,以"文章"非"文学"的先行观念为主导,试图在"文章"中清理出一种纯粹的"文学"概念,实则是不能完全成立的。实事求是地还"文章学"、"文学批评"以本来面目,是中国现代学术重建的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官意”与“民心”的统一,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论“真实”     
人总是要真实地生存和生存在真实世界,真实是人生存的依据。因而,人正确地理解“真实”才能正确地理解他自身,正确对待他与之交往的他人、他物、才有对科学真理、理想、信念、道德、艺术等的正确态度。实体主义思维的对象化、逻辑化要求,求索到的“真实”或者瓦解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或者与人的超越本性对立。从劳动的有生命的个人出发,才能揭开“真实”的秘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瓦尔普吉斯之夜”为出发点,探讨了歌德对“狂欢节”这一古老民间活动的辩证思考,梳理出《浮士德》中“狂欢节”发展和演变的历程,展现了《浮士德》中的狂欢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