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滔滔 《文教资料》2013,(26):167-168
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历史教学变得更完善,有关历史教学的期刊杂志在国内陆续发表,其中《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最为著名,这四本期刊公认是国内历史教学最为权威的四大学术期刊,《历史教学》和《历史教学问题》更是全国核心期刊.这四本期刊的发表促进了历史教学的发展,对于广大历史师生有很大帮助,但是每本期刊所论述的内容、所服务的对象和中学历史课程之间的关系都有所不同,作者就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学(高校版)》2011,(10):F0002-F0002
编者介绍:何琼,广州人,1983年大学毕业,1994年调入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任教研员,现任历史科科长,广州市中学历史教研会副会长;先后在《课程·教材·教法》《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教育导刊》等刊物发表十多篇论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中心全文转载;主编的书有:《大漠勇士》《广州历史·古代部分》《广州历史·近现代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教学》2007,(7):F0001-F0002
胡军哲,历史教育硕士,湖南省教育厅唯一的直属的省级示范性中学长沙市一中高三历史教师。工作十一载,笔耕不辍,在“研究性学习”与高三历史教学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现已在《人大复印资料》、《课程·教材·教法》、《中国考试》、《历史教学》、《中小学教材教学》,  相似文献   

4.
乡土历史的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乡土教材《临沂历史》又为实施这一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然而,部分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忽视了这部教材的作用,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损失。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学》杂志社开展的编写中学历史教材的讨论,非常有意义,受到了学界方方面面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我一没有从事过中学历史教学,二没有编写过这方面的教材,只是出于史学工作者的良知,谈三点很肤浅的看法。从目前所接触到的较为可信的史料来看,正规的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历史已经有整整一百年了。1901年,中国第一本学生历史教科书问世,由上海华阳书局出版,但不是中学读本,而是《小学历史读本》。1902年,上海作新社出版了关于世界史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名《万国历史》,233页;190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推出两本关于中国历史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一…  相似文献   

6.
近期我拜读了陈其老师《遵循学科规律 反映教师心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一文.同时也与人民版教材主编朱汉国教授有所接触,感触颇深。人教社和朱教授都从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出发,多次对实验区进行回访和调研,不断倾听中学一线历史教师和历史教研员的呼声与建议,对历史教材进行细密而科学的修订。  相似文献   

7.
近期欣读《中学历史教学》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有关“教材分析”或“商榷与正误”栏目章后,笔感受颇深。教材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载体,也是高考历史命题的依据。其知识性、资料性、科学性和严密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笔对其“六七百处错误”的结论不敢苟同,但现行初高中教材确实存在着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表述不够统一的情况。兹就杂志中尚未有刊出的事例列举如下,供编在修订教材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份史学类刊物。该杂志是中学历史教师的良师益友,是我国历史教学发展的真实记录者。一、创办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如何建设历史课程,包括历史教材编写、历史教学实践,特别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历史教育结合起来,这些都是历史研究者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关于中学历史教材建设的讨论不绝于耳。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及其体系是否符合历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也一度引起了研究者的质疑与争鸣。笔者认为 ,中学历史教材建设理论研究的热点与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改革彼此呼应 ,表明了当前的中学历史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对教学实践的思考空间正进一步拓宽 ,中学历史教育需要标本兼治 ,以本治标 ,中学历史教材建设便是治本的具体表现。一、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的问题及改革意见中学历史教材作为中学生学习中外历史的主要工具 ,应该符合并体现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成为中学历史教师从事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4、5期合刊发表了笔者的《“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2为例》一文,得到了一些同行的好评。所谓“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就是说.把教材现有素材当成史料,根据“教材史料”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思考题,由学生阅读这些“教材史料”来回答问题。受篇幅限制,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习题训练则是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历史教学》杂志连续刊登了白月桥先生的《习题的分类标准和类别》等系列文章,其专著《历史教学问题探讨》专辟一章以较长篇幅对历史习题进行了论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国内影响较大的历史教育类期刊《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课程·教材·教法》等相继刊登了一些历史习题研究相  相似文献   

12.
杨华 《教育艺术》2002,(8):48-49
历史教学 ,除了传授历史知识之外 ,应当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增强美的情操 ,这不仅是中学历史学科的一项重要功能和任务 ,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历史课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这里仅就个人在近几年历史教学中的初步探索和思考谈些看法。一、全面挖掘中学历史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历史之美是辉煌的。中学历史教材中的美育内容主要集中于社会美、艺术美方面。教学中 ,历史教师应该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把历史之美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感受美 ,理解美。(一)历史的社会美。社会美是指人的美和以人为中心的有关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去年6期刊发的一系列质疑文章引起的关于中学历史教材质量的大讨论,如开山的礼炮,应时而响,它所波及面的宽泛和对人们心灵的震撼的强度,都具有唤醒和鼓舞人们灵魂深处沉睡的科学意识和潜藏的科学精神的作用,对科学精神在我国向纵深发展有着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中学历史课程教材改革,是在《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原则精神指导下进行的。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编出一套教材,更重要的是促进教育观、课程观和教材观的转变,并由此推动首都中学历史教育的变革。我们认为,中学历史课程教材要改革,必须先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基础教育阶段为什么要开历史课,这是历史课程观,是改革的出发点;二是历史教材怎样编才能便教利学,这是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具体操作问题。下面仅就此谈谈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乡土历史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而《中学历史新课标》则规定,中学历史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以外,各省、市、自治区可以自编地方乡土教材,补充教学。当前,正值中学新课程改革,乡土史教学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拟对中学乡土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略抒浅见。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材《读本》选入了《荆轲刺秦王》,它是《战国策》精彩的篇章之一,特别是对易水送别场面的描写,更令人回肠荡气。其中“发尽上指冠”,能说成“怒发冲冠”这个成语吗?不能。“怒发冲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是  相似文献   

17.
学科体系逻辑、学生学习心理逻辑和教材编写逻辑是中学教材必须体现的逻辑。本文探讨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应该如何理顺这三种逻辑关系,并以此为视角对《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及相关教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引领潮流,挑战自我!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大型期刊群,是为数不多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期刊)方阵。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2007年7月起,《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物教学》隆重推出下半月刊(下旬刊)。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下半月刊(下旬刊)的推出,既是我们35年潜心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一种必然,也是广大读者、作者盼望已久的大事。  相似文献   

19.
吴忠起 《历史学习》2005,(11):24-25
洋务运动的内容历来是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命题的重点,历年高考均反复地多题次地涉及。但是,无论是《教学大纲》、人教版统一教材、《考纲》、高考试卷,还是社会上的复习资料,对洋务运动的表述均有欠缺之处,给中学历史教学和高考复习带来了一些障碍,直接影响了考生的高考成绩。本文参考了洋务运动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新课标要求,对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影响这两个教材中的软肋进一步补充和深化,以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复习。不妥之处,欢迎斧正。洋务运动的背景课本解释为“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掀…  相似文献   

20.
进行国情教育,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要认真钻研《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学习国家教委颁发制定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和政治纲要》,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国情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