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走出,受苏联战争电影的影响以及朝鲜战争等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拍“描写重大题材”的电影成为大家的共识,《南征北战》正是诞生于这一背景之下。影片是新中国第一部“史诗大片”.奠定了新中国初期电影的雏形,也为后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电影的发展确定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初阳 《留学生》2010,(2):26-29
1951年夏,周恩来总理在与从苏联学成回国的陈祖涛等人见面时.询问起他们在苏联的学业和归国后的想法.陈祖涛说:“我是学机械的,主攻方向是汽车,实习都是在苏联的汽车厂进行的。”周恩来听了说:“那好极了,你马上回苏联去。苏联援建我们一百多个项目.其中有汽车项目,你以第一汽车厂代表身份参加谈判.顺便再到苏联的汽车厂实习。”  相似文献   

3.
一份高三联考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改革A.都没有突破僵化的“斯大林模式”B.都没有彻底改变苏联的经济状况C.都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苏联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4.
拿起笑蜀所著的《苏联遗传学劫难纪实》,我本不在意,自以为对“米丘林生物学的旗手”、苏联科学界的政治打手李森科倚仗两代强权蹂躏苏联遗传学界三十年的情形已有所了解.打算翻一翻算了,可是一开卷就放不下。此书这么有吸引力.大概是因为作者采用了小说的结构手法。第一章“神秘的关注”,从1934年12月1日基洛夫被害,大清洗的红色信号弹在苏联升空写起,恐怖与悲哀的气氛笼罩了全书。而“苏联遗传学劫难”的代表人物,“背十字架”的主人公,苏联首席生物学家、首席农学家和首席遗传学家尼·瓦维洛夫院士与李森科正邪两位主人公交织互动的命运,则构成了全书的主线,是一个大悬念,  相似文献   

5.
[①乍看题目,令人一惊。“从教三十年”,范围太宽了;又是“杂”感,万语千言,该从何说起。且看作者如何下笔。]当初报考师范大学是出于经济的原因。踏进大学校门的第一个晚上,看了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后,内心的不平衡消失了。研究生毕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一部影片决定了我的人生选择,今天的年轻人恐怕难以理解,但在那个充满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时代是非常普遍,极其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席晓兰 《文教资料》2009,(32):92-93
1967年,电影《毕业生》的出现,标志着好莱坞电影从纯属“逃避现实”的消遣品转向了“反映现实”的艺术作品.影片获得了如潮好评和各种评奖委员会的肯定。但是纵观影片,并无明显提及当时——上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背景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反文化运动。本文试图通过《毕业生》中的对白,一窥60年代美国的“反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7.
浅谈电视教材编辑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电视教材编辑工作,表面上看,似乎很简单,剪剪接接,按分镜头稿本把一个个画面组接起来,就了事。然而在复杂的实际工作中和进行深入理论探讨时,就会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苏联爱森斯坦说:“艺术就在于影片的剪辑”。日本导演黑泽明也说:“剧本和剪辑掌握着影片的生命”。由此可见,电视教材的编辑工作是电视教材制作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对此问题作如下浅论。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四年.谢晋导演执导的影片《芙蓉镇》.轰动了全中国。这部集结了刘晓庆、姜文、徐松子和张光北等优秀演员的“反思影片”.深刻而又细致地描绘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对人的摧残和社会的变革。本片于1987年获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刘晓庆)、最佳女配角奖(徐宁)、最佳美术奖。  相似文献   

9.
魏冰婵 《文教资料》2012,(33):181-183
在很多经典爱情电影的叙述中,常常会设置一个时间段的“恋爱空白期”,这种电影形式的设置使影片富有独特的韵味。本文将主要以法国影片《云上的日子》、《两小无猜》、《冬天的心》为例,从设置“恋爱空白期”反思爱情真谛、深化爱情主题营造二次高潮、打破读者期待视野及营造“重逢”美学效果几个角度出发,探究“恋爱空白期”的设置对于影片审美价值的贡献.以求在爱情电影形式研究方面达到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从修辞论的角度重读影片《英雄》,可以发现张艺谋艺术追求上的一个明显的转变:即从“变叙事”、和“寓言体”向“大叙事”和。象征体”的回归.而引发这一转变的动因,则是当代意识形态的现代性焦虑。这是一种处于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下的矛盾心理,影片运用艺术的手法为缝合这一心理缝隙提供了一个想象性的修辞方案,但依然还是露出了力不从心的缺口.  相似文献   

11.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激进知识分子的政治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充当了苏联剧变的推动者的角色.尤其是他们中的“持不同政见者”更是充当了急先锋。知识分子这种立场的转变与他们原来不公正的政治经济地位有直接关系,当戈尔巴乔夫实行公开性和“民主化”时,知识分子的不满情绪便骤然间爆发出来,推动了苏联剧变。  相似文献   

12.
难忘的背影     
<红樱桃>是一部少见的有思想力度和艺术力度的影片.它使人难忘法西斯的凶恶残暴,难忘二战重灾区中苏联人民所经受的深重苦难,难忘曾经生活在苏联的中国孩子的悲惨命运,更难忘影片女主人公楚楚背上那被刺下的德国纳粹的鹰徽标记.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战前在国际格局中霸占话语权的欧洲国家纷纷衰落.美国却倚仗在二战中急剧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力量,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当时唯一具备与美国抗衡实力的国家只有苏联。1947年,美国抛出“杜鲁门主义”。冷战由此开始。美苏在全球范围内争霸.其结果是美国最终拖垮了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4.
郑丽丹 《考试周刊》2010,(22):236-237
大萧条时期,胡佛政府对苏联继续坚持一贯的不承认政策.在经济上更是掀起“反对苏联商品的倾销”运动和征收“反倾销”特别关税。这些经济上的反苏政策非但没有给美国带来任何的好处.最终还导致关苏两国经济联系的减弱和美国自身经济利益的损失。本文以当时美苏两国经济情况为背景.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对苏经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佚名  高良 《教师博览》2005,(2):48-48
看过周星驰主演的影片《大话西游》的人,大概没有不对影片的关键道具“月光宝盒”产生深刻印象的。其实无论古今中外,最富于想像力的就是诸如“时空机器”、“时空隧道”这一类的设想了。因为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隔绝,大概是最令人绝望的事情了,而正因为其最令人绝望.也就最适宜于以空想作为补偿。  相似文献   

16.
《学生电脑》2010,(3):2-3
越来越多的MP4开始支持播放高清影片,可它们通常都只有巴掌大的屏幕,能播高清影片却播不出高清效果,让人十分遗憾。于是,有厂家重新权衡MP4的“便携性”和“观赏性”,推出了这块8.9英寸的巨无霸MP4播放器。它到底够不够用、好不好用,让我们一起来亲眼见证。  相似文献   

17.
简讯     
据1988年3月10日苏联《教师报》报导,苏联最高苏维坎主席团决定成立“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撤销原来的“苏联教育部”、“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苏联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任命原高教部长Γ·A·雅各金为苏联国家教委主席。雅各金生于1927年,1950年毕业于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雅各金现在是  相似文献   

18.
《家教世界》2011,(4):49-49
1954年6月27日,俄语广播电台播报的一则新闻震惊了全世界,“在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5000千瓦发电量的核电站.该核电站已为苏联农业生产项目提供所需电力。”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民群众对苏联、对苏共失去信心和信任,导致苏联党群关系的破裂,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经验教训所作出的科学回应当前,我们只有真正坚持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将人民群众团结在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周围,才能获得群众的衷心爱戴.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人道主义哲学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俄罗斯的民族思维传统.人道主义思潮在批评斯大林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过程中出场,深刻影响了俄罗斯哲学及苏联改革。在研究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苏联历史上曾具有的意义遭到解构,“哲学与生活”和“哲学是不是科学”的讨论将人道主义哲学推向高潮。苏联国内对历史阴暗面的曝光和苏联国外反社会主义势力的积极参与,使苏联政权岌岌可危,解体之后的苏联哲学回归传统,看到应然境界要建立在客观基础上,人道主义和民主要符合自然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