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研究了传播与风险扩大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媒体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传播路径之一。本文试借鉴这一理论框架,从"放大"的视角来观察微博在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方面的特点。并以"陈永洲事件"作为案例,宏观上观察事件在微博中的放大途径,微观上观察微博文本中的"责难信号"以及信息流等问题,试图发现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媒体是如何报道的,受众又是如何与之互动的。  相似文献   

2.
在微博舆情新形态下,主持人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之间游走延伸出了“意见领袖”这一全新的角色定位.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喉舌”,在面对社会公共舆论事件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行动空间.在微博舆情时代,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如何体察“微舆情”,反馈“微互动”,敏锐鉴别信息真伪,积极引导舆论走向,使微博与传统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引导微博舆论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播音员主持人能力培养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媒体中的佼佼者,微博独特的传播特点革新了信息传播方式,对传统纸质媒体产生了重大冲击和影响,成为新闻采集和发布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文以《安阳日报》官方微博为例,对微博在传统纸质媒体新闻应用中拓宽民生视角、增强读者互动和占领舆论主阵地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冲击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微博传播优势和双向互动交流优势。释放微博正能量,掌控微时代媒体话语权正成为传统纸质媒体步入微时代,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提高媒体公信力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其平台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而微博,无疑成为新媒体中传播速度最快、信息渠道最广、网友互动最多的介质。面对微博的迅速崛起与扩张,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如何寻找对策,充分挖掘、运用微博的信息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三峡日报通过整合微博资源,与广大博友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有效地把微博资源优势转化为报纸的竞争力优势,推动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的有效融合与对接,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一、开设同城微博专栏,搭建博友互动平台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它的互动性、参与性、时效性。目前拥有3亿多用户的新浪微博,更是把互动性、参与性、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致,它以个性化  相似文献   

5.
政务微博的出现及运用,其本质是政府与民众之间在网络空间里的一种精神交往活动。"网络问政"已经成为一种稳定的中国政治形态。政务微博凭借着互动、开放、便捷等传播特点,发挥着政务公开、创新管理、干群互动、倾听民意、排解民忧的功能。山西省作为中部内陆省份,资源、信息、理念相对比较落后,如何在当前形势下以新媒体为平台做好政府宣传工作正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彭波  符彤 《今传媒》2016,(10):139-140
在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电视栏目如何进行创新是一个亟待突破的课题。本文针对电视栏目主持人品牌价值进行了分析,在介绍新媒体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栏目提升主持人品牌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袁雳 《中国传媒科技》2013,(10):145-146
微博作为媒体传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广播这一传统媒体来说,如何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更好地进行发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分析微博与普通节目互动方式的区别及优点,并提出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更地运用微博促进广播这一传统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闫萍 《新闻传播》2018,(2):119-120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它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特别是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微博可以为传统媒体提供实时的受众互动与线索交付,传统媒体则可以依托于微博改变自身时效性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升催促着教育方式的更新。在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传统教学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欲望。微博作为当下最为典型的交流互动方式,在教学中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分析微博教学的特点与功能,探究微博教学在现代新闻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传统教学方式与微博教学的互补,促进新闻写作教学迈向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0.
报纸微博是报纸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延伸,是新旧媒介融合的代表。微博对话的展开来源于"传—受"双方的互动,微博发布内容与时间的特征基于理想的传播预设,但读者基于多种原因的误读、错读使得这种理想关系破裂,因此媒体需要搭建新的对话形式,即通过把读者评论主动纳入自身文本的行为,建构起平和、理性的网络对话空间。  相似文献   

11.
林婷婷 《东南传播》2013,(7):106-108
在框架理论视野下,政务微博由于其文本和互动的框架导致其产生特定的框架效果,本研究着重分析政务微博的受众影响力和受众认知态度。本文通过分析受众认知等框架效果差异显著的两个机构微博和两个公务人员微博,根据受众偏好反向探索受众对政务微博的文本内容、形式和互动话题的框架偏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为了解传统媒体微博与新媒体微博信息传播规律与特征的差异,识别各类型媒体微博中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媒体微博节点,以促进媒体微博的全面发展。[方法/过程]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新浪微博中的传统媒体微博及新媒体微博各50个作为研究样本,测度其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比较分析两者的信息传播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传统媒体微博和新媒体微博网络整体均较为紧密,且传统媒体微博高于新媒体微博;信息在传统媒体微博网络中的传播较新媒体微博更为便利,信息转移效率更高,网络节点之间的整体凝聚性更强;传统媒体微博中纸质媒体微博在地位上占据绝对优势,而新媒体微博中各类型媒体微博则相对发展均衡;新媒体微博权利更为集中,呈现两极分化状态,而传统媒体微博则更为均衡。  相似文献   

13.
媒体官方微博作为媒体新媒体建设的新兴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核心作用。媒体官方微博不仅仅是其获取信息来源与素材,并与读者互动的重要渠道之一,更成为了其公众形象的重要体现形式。如何运营好官方微博,也成为了摆在媒体面前的重点新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微博作为Web2.0时代的产物,成为新媒体时代下的重要参与者和互联网媒介的强大催化剂。微博正在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与特点冲击着现在的新闻传播模式,被业界称为信息传播方式的又一次革命。微博来袭有利有弊,看清微博模式下新闻传播的不同特点才能促进信息传播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15.
别君华 《青年记者》2016,(23):43-44
区别于传统媒体时代的消极受众,新媒体时代的用户消费更加强调其主动性和不同消费者之间的广泛互动.美国文化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界定这种主动参与形成的文化为参与式文化,以UGC(用户原创内容)为代表的参与式文化成为当今网络媒介文化中不可忽略的方面.近几年兴起的弹幕视频作为参与式文化和开放性文本,邀请消费者积极参与到新内容的创作和传播、分享过程中,强调了互动对话和意义的阐释流动.本文选择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弹幕视频网bilibili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法,对弹幕视频网站的参与式生产路径进行考察,以解析新媒体环境下参与式文化创造的深层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16.
玉韩 《视听》2011,(7):3-5
新媒体的风靡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没落,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通过与微博频频互动,不仅开辟了传播的新方式,也在相互融合中促进了双方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畅销书的新媒体营销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沛 《出版广角》2018,(2):21-23
出版社借力新媒体开展图书营销,可以运用其交互性与及时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不同的平台,发挥互联网巨大的优势,覆盖更多的潜在用户群体.在未来的畅销书营销中,新媒体将扮演重要角色.文章根据新媒体营销发展中不同阶段畅销书的营销模式,探索其新媒体营销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刘曲  张均  余晶 《新闻前哨》2014,(2):79-80
微博的产生促进了传统媒体的发展和应用,革新了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十八大报道中微博与传统媒体如何双向互动,探讨传统媒体如何运用新媒体创新传播策略和传播手段,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作为政务信息发布的新媒体互动平台,官方政务微博正在成为很多政府部门建设"服务型机构"的重要尝试,其信息发布的便捷性、去中心化和互动特征,有效弥补了传统官方媒介信息传播的不足。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剖析了官方政务微博在运营过程中与受众建立的互动机制,并据此提出运营优化的可鉴路径,使之更好地满足于社会大众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获取当前档案信息互动现状,为档案部门提升档案利用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9个副省级以上档案机构为调查对象,统计分析档案网站、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三种在线传播媒介的互动情况,并构建互动数据集,利用文本分析技术获取档案网站互动内容的真实交互主题。[结果]在传播媒介方面,不同媒介的互动特点存在显著差异,网站媒介发展平稳,体现出双向交流的沟通者作用,微博和微信媒介的互动分别处于下降和上升态势,扮演了档案信息的播报者和宣传者角色。在传播内容方面,典型互动主题可分为个人发展类、业务指导类和查询借阅类三大主题。[结论]档案网站是档案用户与管理机构之间双向互动的最重要媒介,对互动内容的文本分析有助于发现真实的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