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分析研究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的代数不等式问题,认为:它已成为发展中的奥林匹克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问题的解决,体现了人的数学探索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灵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质是融数学机智、数学精神、数学文化、数学气质、数学修养于一体的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题,总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今年的试题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要重视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通过解答今年的决赛题目,可使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以及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到创造成功的乐趣。笔者现就2004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A卷中的几道题作以下解析,与同行共商。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数学与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数学作为培养数学特长生的手段,其作用已越来越被世人公认. 在奥林匹克数学的培训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观察与感悟能力,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应用的智慧,学习数学所需要的求实、严谨作风,都得到高效率的锻炼. 一大批英才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涌现.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时于每一个人来说,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用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考察一个人的数学文化素养,主要表现在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中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五个方面进行论述.1数学思维训练在高考中的地位数学高考注重考查"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四能"(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能力的考查有不断提高的趋势.数学高考经历了"以知识立意"到"以问题立意",再发展为"以能力立意"的过程.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基础,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余数问题是小学数学竞赛中常见的类型之一,每年一度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均有此类问题出现。这些题目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有一定的思考价值。现就2002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的一些题为例,试作如下浅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学教学竞赛活动起始于1986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已经被广泛地每年在全国各省市教育所属部门的中学举行;被参加的学生由中学生发展到小学生.由全国初中、高中数学联赛发展到各种不同的形式竞赛.受数学奥林匹克活动的影响,其它学科也相继举办了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奥林匹克活动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门学科竞赛的意义,它已经在竞赛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竞赛考试、评估机制.通过举办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活动,将有力推动我国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大力提高与发展;更加能尽早、及时地培养…  相似文献   

8.
自世界上第一次真正有组织的数学竞赛——匈牙利数学竞赛(1894年)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已举办了47届,也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如今,世界上中学数学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大多数举办了数学竞赛,并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数学奥林匹克在其发展的历史上,对于发现和培养青少年数学人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等数学》2005,(8):26-26
湖南师范大学数学奥林匹克研究所、上海大学数学系拟于2005年10月在上海主办全国第二届奥林匹克数学研讨会。会议除将邀请国外知名的专家到会作大会报告外,还将请中学第一线的名教练员作专题报告和经验介绍。会议从现在开始接受报名,并开始征集论,尤其欢迎下列方向的论:1.奥林匹克数学与中学常规数学教学的关系;2.全国联赛专题研究;3.数学解题策略;4.数学竞赛命题策略;5.数学奥林匹克代数问题;6.数学奥林匹克几何问题;7.数学奥林匹克组合问题;8.数学奥林匹克数论问题;9.数学奥林匹克活动的历史回顾。  相似文献   

10.
全国首次数学奥林匹克研究学术交流会于 2 0 0 3年 10月 2 8日~ 31日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 ,来自中科院和地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学教学一线的数学奥林匹克专家和学者代表以及有关出版社代表共 12 0余人出席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系统与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裘宗沪先生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队领队、南京师大博士生导师陈永高教授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李胜宏教授 ,湖南师大博士生导师冷岗松教授 ,华东师大硕士生导师熊斌副教授等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数学奥林匹克中的平面几何问题研究与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不等式作为数学的基本内容,同时最值问题又是不等式问题中一大热门考点,它可以与函数,图像,解析几何等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将问题变得复杂化,成为大多数初学者的一大难点.本文以具体题目为例,探究一种关于不等式题型的一种模式解题方法,归纳并总结了以圆锥曲线,向量,函数为背景的不等式问题,并且对每一道问题进行点评,总结,让读者建立起基本的不等式思维.  相似文献   

12.
不等式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地位举足轻重,正确使用不等式可使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但由于它的应用方法灵活、抽象,逻辑性较强,因此不易被掌握和驾驭.本文就是立足于高等数学教学过程,简要地对不等式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和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紧紧围绕着数学的突出特征,揭示了数学对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内在规律,探讨了数学素质教育中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函数最优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函数最优问题是中学数学、高等数学的核心内容,在经济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最优问题的求解方法很多,依问题的不同,其解法各异,通常对初等函数、多元函数可以借助其图形性质,利用图解法、求导法及不等式性质等予以求解,而对于约束条件较多的线性规划问题,通常需要用单纯形方法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5.
数学模型是针对或参考数学对象的特征或数量关系,采用形式化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模型方法是处理数学理论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运用数学模型方法需要有较强的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实践加以验证的能力。重视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证明一类含根式的新不等式,展示了极限思想在处理一般数学问题时的深刻性,用一个特例说明了本方法在数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人的发展的涵义,一是人的个性的发展,二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三是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发展生产力,进行物质文明建设,是人的发展的根本前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们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从人的社会化到人的现代化,实际是一个如何优化人的社会化的方向与方法问题。面对当今世界日益激烈的竞争,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现代人日显重要。由此,优化人的社会化的方向与方法,实际上又是一个人的社会化的文化教育战略转型问题。所谓转型,就是从文化力为第一发展力的角度,关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人的现代文化心理结构及其创新人格特质和谐养成,进而实现社会成员的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ethnic disparities in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elementary schooling. It investigated whether reading and mathematics development in 136 mixed‐ability classes shows path‐dependent processes of cumulative advantage (Matthew effects) from Grades 4 to 6 (Grade 4 mean age = 10.62, SD = 0.57) resulting in growing inequality. Status‐dependent processes of cumulative advantage, their interaction with path‐dependent processes, and consequences for the degree of social and ethnic inequality are examined. Two complementary methods for analyzing multilevel data are used: growth curve and quasi‐simplex models. No evidence for a Matthew effect was found in either domain. A compensation effect emerged for reading, to the benefit of ethnic minorities. A fan‐spread effect was found for mathematics, partly attributable to status‐dependent processes of cumulative advantage.  相似文献   

20.
问题驱动的数学教育观是以分析问题、应用问题和计算问题为驱动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文章结合数值分析课程和大学数学公共课程的教学,给出了一些教学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述了现有教学研究的发展和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