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学”这一名称究竟指代什么样的教育学存在,这就是教育学的范围问题。搞清楚教育学的范围对于人们确立明确的学科意识和清醒地进行教育学术研究很有价值。我们考察了“教育学”名称的应用情形和教育学学者对教育学范围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认为,史、论、用,就是教育学的基本层次和范围。换言之,当我们提到“教育学”的时候,应该意识到它包含这三种类型的研究,即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其中,历史研究是理论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是应用研究的基础。通过考察教育学的范围,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教育学的名与实。  相似文献   

2.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就比较教育学的一些理论问题,诸如: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任务以及研究过程中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独道见解。同时,作者客观分析了苏联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存在的误区和盲点。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了解苏联比较教育学的发展状况及在改革的形势下苏联学者对于比较教育理论的新思维有一定参考价值。为便于阅读,译者将这篇文章分成两部分,并加了小标题.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被广泛定义为“研究教育现象和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对此,我们需要重新反思教育学是否真实地具有这样一种预设的价值,教育学这门学科到底存不存有所谓的“功能性”等等.这些,是我们对“教育学”这门学科重新认识的前提,也是“教育学”在其研究路径上能够“去空化”“去口号化”并真实显示其自身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比较教育学定义问题浅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十几年来我国比较教育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于一门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来说,十几年毕竟是太短暂了。我们大量地介绍和描述了外国的教育实践与理论,但比较和分析不足,我们还缺少清晰的理论框架,在研究方法上也没有明显的突破。如果要使比较教育学在我国有一个质的飞跃,就必须对比较教育学科自身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我想我们首先应对什么是比较教育,比较教育研究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比较教育学的定义是什么展开讨论和研究。当前比较教育学学科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几乎无不与定义问题相关,搞清定义问题无疑会促进比较教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瞿葆奎教授担任主编郑金洲博士担任副主编的《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 (1 978— 1 995)》一书 ,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 1 998年出版 ,这是瞿葆奎教授继《教育学文集》之后 ,对我国教育科学文献资料建设工作所做的又一重要贡献。一中国教育学至今大致有 1 0 0年的历史 ,其中新旧中国各约 50年。我们先通过日本学习赫尔巴特的教育学 ;后杜威来华讲学 ,杜威的教育学又在中国大行其道。同时 ,我国的教育学工作者对外来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消化吸收 ,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了研究 ,编撰了一些教育学著作 ,对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表…  相似文献   

6.
我们总在追问:教育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学也一再告诉我们:“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但当我们在不懈地构建教育学的“科学”大厦时,社会中的教育按其自身规律飞速地发展着;现实中的人生并没有因教育学的“科学”与否而改变轨迹,教育始终是离生命最近的一项人类事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人越来越拥有了过去人们不曾拥有的“财富”——闲暇。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为职责的教育便有了新的使命:闲暇教育。  相似文献   

7.
檀传宝 《教育学报》2005,1(3):46-48,64
“发展”是人类社会特别是现当代社会活动的最重要的主题。发展教育学是研究、反思由于社会发展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策略,以及如何自觉和主动地通过教育自身的变革去推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教育学专门研究领域。目前关于发展及其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一些中国学者和研究机构的重视。但是相关研究未能注意“发展教育”与“发展性教育”的区别,在对发展教育学应当研究何种意义上的“发展”上缺乏深入反思,因而不能很好区分发展教育学对于“发展”的研究与以前教育学对于“发展”的传统关注在研究视角与重心上的差异。我们还没有关于建设“发展教育学”学科的广泛自觉。从现在开始对这一学科(或者领域)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现象学教育学著作中的故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的教育学,它致力于儿童养育和教育的实践。故事在现象学教育学的一些著作中,往往占据很大部分,这些故事不是被概念、定义固定下来的,它们是一个个充盈的、丰满而又真实的情境的再现,是“事情本身”的显现,这是现象学教育学的表现方式,也是现象学教育学中的“生活世界”和“回到事情本身”的体现,是对儿童与父母、学生与教师等的生活体验进行描述和解释。现象学教育学的这种全新视野对我们重新理解教育,理解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理解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解决存在已久却悬而未决的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大的分解。教育学面临一种新的发展路口。尽管目前“教育科学”的发展风头已盖过“教育学”,但是,是否就意味着教育学已经走向终结?实际上,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表明,这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日尔曼式的教育学”和“盎格鲁式的教育科学”,各自都有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与传统的教育学不同,教育科学是试图要形成对教育问题的另一种看法和另一种解释。两大范式异同的比较,揭示不同国家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之争。  相似文献   

10.
教育认识领域的困惑不断地发生,直接影响着教育研究过程和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进行。由于现实中的一切令人困惑的现象,其缘由往往在悠长的历史之中,因而,要释解许多困惑,回顾和反思教育认识演化的历史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我们认为,人类教育认识经过了"事实化-自觉化-专门化-专业化"的基本历程,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教育认识的产品有"教育经验-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学"这样一些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是我们科学认识人类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直接促进着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进程,而且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上的指导。在改革开放以来多姿多彩的教育思想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学应当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批判地汲取世界先进教育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几个教育科研五年规划中,我们对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的研究以及在教育实践研究中对于心理学方法的利用等,都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然而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关注却远远不够。教育心理学发展至今,基本上仍停留在师范大学的教育课程中,仍然没有在中小学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中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人仍然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教育学加心理学;研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问题,应用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就等于研究和应用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这无疑是个可笑的初等数学公式。《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第3期刊登了美国德州理工大学蓝云…  相似文献   

13.
过去对于学科教育的研究一般都将学科视为彼此分割、相互独立的门类,因此先后形成分科的教材教法、分科教学论、分科教育学。在学科日益发展的今天,探索对学科体系加以整合和进行重建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十分重要和亟待研究的课题。本书力求摆脱已有学科教育学孤立地研究各门分科的局限,试图按照一种新思路,即将学科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其主要目的是创立一个新的学科教育学理论体系,这一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是我国学科教育研究的一大突破。本书的绪论部分论述了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建构一种整体性学科教育学的必要性、合理性;第一、二、三、四、五章分别阐述学科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六个层面:人才规格;学科课程;学科教学;学科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育;学科教育评价。本文摘录绪论中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曾是教育科学体系当中一门显学。但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多年来却不断受到质疑,尤其随着社会思想的变迁和教育本身的发展,教育学的学科定义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突破了我们多年来习惯使用的一些教育学范式,并对许多基础性的教育概念提出了疑问。近年来探讨教育学体系和研究范式的转换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并促进了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对过去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研究的问题分析 自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二十多年来,学界对这门新兴的学科作了大量的研究,硕果累累,在面临今天国内外各方面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对学科的研究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偏颇,这尤其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问答     
教师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广大教师的迫切要求。为此,我们请昆明师范学院教育系的史风同志编写了一组教育学问答,尽可能结合小学教育的实际,比较系地地介绍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在本刊连载,供广大小学教师学习参考。大家对这组稿子有什么意见,还有些什么问题需要解答,可来信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的学科.教育学的讲授,应严格遵循本学科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及原则.这既是对教育学科学性的肯定也是为师范生运用教学理论于教学实践作出示范.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改进教育学的教学,是向我们每一个教育学科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带着这个课题,教学中我尝试着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薛蓉 《江苏高教》1999,(1):22-24
在教育学领域,乃至社会科学领域,量化研究日渐风行,在一些研究者的意识中甚至达到了“科学必量化,不量化非科学”的极端地步。他们主张教育学唯有与自然科学看齐,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一味地把教育学科学化局限在数量化这一个方面。教育研究中是...  相似文献   

19.
论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方法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建立在他的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他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致力于“统觉”这一概念在教育上的运用。他试图在“目的——过程——方法”这一思维模式下构建起具有三维结构性质的教育学理论;他的教育学是一种以“目的”为逻辑起点的教育学,由“基础理论”、“教学论”、“训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部分构成。赫尔巴特建构了一个被后人竞相模仿和因袭的完整的理论教育学体系,为教育学找到了科学基础,试图将教育学研究置于较严格的科学条件和实践基础上。在方法论意义上,我国教育理论界从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中可以获得两方面的启示:研究教育必须整合多种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教育研究者的自身素质是决定其个人在教育研究这条道路上走多远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骆俊明 《湖南教育》2004,(17):12-12
12美国著名批判教育学专家斯坦伯格在《创建有意义的课堂》一书中认为:“研究”不仅仅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更可以被认为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教育应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像研究者一样地去工作、思考和交流。以下两个教育案例,在这方面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案例一:一道10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