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黎民”和“百姓”两个词现在通常指一般的人民大众。由于我国历史的发展沿革,称呼人民大众的词语很多,现摘举几例,以供大家参阅。史书记载,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敌人。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如《诗·云  相似文献   

2.
在成语辨析中,很多人把“网开一面”与“网开三面”完全对等了起来。把“开”都当作“打开”义。甚至某些辞书里的相关解释,也相互矛盾,请看:  相似文献   

3.
我在《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2004年第1期上曾发表过一篇《新课程语文课堂的诗情追寻》之后,常有一些中青年老师谈及,持赞赏认同者固然占了极大多数,但也有为之困惑,甚而对某些课堂中的所谓诗化之举表示疑虑的。  相似文献   

4.
汉字与它记录的词,有的对应,有的不对应,其中的异体字,在使用过程中有分有合,情况相当复杂。本文以“沉”与“沈”、“間”与“閒”为例,探索这两组字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动因,提示阅读古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程业清 《考试周刊》2009,(29):52-53
本文从汉语的三个助词:“的”“地”“得”的理论背景出发,明确了三个助词的语法功能和实际使用情况.同时也将三个助词每两个之间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说明.最后提出了根据学生汉语水平的不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学青年教师》2004,(9):33-33
正:备尝bèicháng误:倍尝bèicháng错例:倍尝人生的艰辛。辨析:“备尝”,受尽。“备”,尽,全。不要理解为加倍地体验而写成“倍”,因为这里不存在倍数关系。正:备受bèishòu误:倍受bèishòu错例:倍受凌辱。辨析:“备”,尽,全。备受凌辱即是受尽了凌辱,备受折磨即是受尽了折  相似文献   

7.
一、漏桶原理“漏桶原理”涉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假如有一群富和尚,僧少粥多吃不完;另有一群穷和尚,僧多粥少吃不饱,这显然不公平。于是,县太爷决定从富者的锅里打一桶粥送给穷者吃。可惜,这个桶是漏的,一桶粥到了和尚那里只剩大半桶,其余的都白白漏掉了。“漏桶原理”指的是,在财富再分配过程中必然会损耗一部分,且富人向政府交税太多会降低投资积极性,有些人又因为可以白得救济不想努力劳动,因此,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将下降。的确,公平与效率有时是矛盾的。但是,如果忽视公平,贫富差距太大,也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最…  相似文献   

8.
时金林 《师道》2002,(11):13-13
一次我到朋友家作客。不经意间,看见朋友的爱女胸前挂着一张显眼的封塑的小牌。近前一瞧,原来是一块类似“二道杠”的标志,上面写着“好孩子”三个字。孩子说,这是他们的班主任发的。两个星期评一次,根据平时的表现评比得来的。孩子说这话时脸上写满了得意与喜悦。我的这位老友也喋喋不休地告诉我,孩子为了评上这个称号,连续十多天上课、作业、答问等方面做得都很出色,这一次总算评上“好孩子”称号了,这也给我们争了光,谁不希望自家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呢?不过,上次评比时,孩子没能评上,一回家就挺不高兴。为这个小标志,她…  相似文献   

9.
“氽”、“汆”和“籴”字形十分相近,又不常用,所以极容易混淆;其中的“氽”和“氽”简直像双胞胎那样难以分辨。不过,如果懂得它们都是会意字,认真分析一下它们的“成字原理”,也就不难辨清了。  相似文献   

10.
古板的政治课要“活”“动”起来,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1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事实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与事实的关系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实践哲学试图弥合价值与事实的分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与论争,人文社会科学(包括教育学在内)追求自身科学化的努力,都为我们讨论价值与事实关系提供了问题领域和背景。从历史的角度看,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人们试图彻底解决这个难题是不可能的,我们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用什么样的态度、规则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事实与价值关系才是关键的问题。在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在坚持价值与事实二分法的基础上,有人强调价值无涉,有人主张要遵循主观性原则,有人则坚持把事实与价值统一起来的综合论。但实际上,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坚持事实与价值综合的辩证关系论。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实践的间距、中介、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然而,在具体工作中,时常会出现理论联系实际不力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从二的关系来看,可以分解为三个层面:一是理论,二是实际,三是将二统一起来的联系。因此,只有科学地把握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比较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性,才能寻找到两最佳的结合点和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师范院校实现了由单纯师范教育向综合高校的转型,并由此形成了师范性与综合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名”与“实”之间的矛盾、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设置的矛盾、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与教育类课程教育的矛盾、教育资源分配中的矛盾。只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矛盾,实现师范性与综合性的互补共生,达到矛盾的统一,才能充分发挥该类院校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西思维差异源于宇宙观的不同,西方是主客二分、物我分明的宇宙观,而中国则是天人合一宇宙观。由此发展下去工,西方就形成了以形显义的分析型语言体系,中国则形成了以意驭形的“人治”语言。本文从中西思维差异出发,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在句子建构和语篇组织模式上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英汉互译的转换策略。  相似文献   

15.
英汉否定词的分合和名动的分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英语里否定词最重要的区分是否定名词还是否定动词,不注重区分直陈否定还是非直陈否定,也不注重区分有的否定还是是的否定。相反,汉语里否定词最重要的区分是直陈否定还是非直陈否定,是有的否定还是是的否定,不注重区分否定名词还是否定动词。这一现象进一步证明,英语里名词和动词是分立的两个类,汉语的动词是名词所包容的一个次类。本文还从哲学角度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差别,并指出讲汉语语法不可过分重视名词和动词的对立。  相似文献   

16.
经济与伦理、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是经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产生"亚当·斯密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斯密本人对经济与伦理、经济学与伦理学的把握存在着矛盾。准确揭示斯密对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真实看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亚当·斯密问题"和经济(学)与伦理(学)关系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巴以关系以冲突为主,矛盾、冲突、战争构成了巴以关系的主旋律。影响巴以冲突的因素错综复杂,而主要因素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因民族性和宗教信仰的差异所产生的矛盾,以及他们对民族家园的追求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思维导致“人类中心主义”的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整体与和谐的“天人合一”思想恰好可以弥补“主客二分”思维的缺陷。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有其自身的消极因素 ,因此 ,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天人合一”思想 ,同时开展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在超越传统的“主客二分”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开创新的文化世纪。  相似文献   

19.
艺术商品化是艺术作为生产劳动影响艺术价值的显在表现,而这方面的探讨大多陷于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现象之中,誉之毁之,莫衷一是,其症结是理论的薄弱或缺失,因此实践二者关系的理论概括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在商品中,艺术的本体意义与社会功能不再以单纯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文本存在着,而是以商品的事实存在着。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体现为交换价值。两种价值的差异性共在,决定了艺术价值与商品的关系,实质也就是艺术作为商品所包含的价值结构关系,即艺术的“特殊使用价值”与艺术商品的交换价值的二重性关系,并现实化为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价值关系。这种关系的一个方面决定了艺术与商品存在着共在共荣的双赢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决定了艺术与商品之间存在着价值冲突的可然性。  相似文献   

20.
科技与伦理是人类分殊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方式。这两种存在方式是背反、背驰的;但同时辩证法也指引着人们找出它们的统一性。在科技话语已近乎霸权的现代,找出这两种“话语”、两种存在的契合点和共鸣处,才是人类获得真实存在的福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