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新闻传播异军突起,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网络传播问世以后,人类的传播活动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对传播规律的认识也相应有了调整和发展。网络传播的巨大影响力和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理所当然地引发了人们新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媒科技》2013,(2):60-62
2012年.我国社会化网络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社会化传播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刻。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研究者将SNS传播放置在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中加以深入研究,试图进一步把握SNS传播的内在规律.并在理论层面为我国SNS传播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进步,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以传播内容的广泛性和传播环境的全球化实现了人类沟通无界限的追求,成为人类传播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人类传播在经历了口头语言、书写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发展阶段之后,现在已全面进入了网络传播时代。由于网络自身具有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使现代新闻传播在实现互动性、扩充信息量、  相似文献   

4.
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变成人们生产、传播、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创新网上理论传播,推动网上理论传播深入发展,让互联网真正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主阵地、主渠道,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5.
自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概念以来,许多心理学家都对潜意识心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使潜意识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网络传播是一种崭新的信息交流方式,使信息的传播有可能突破传统的政治、经济、地理和文化的壁垒阻隔,人类的传播活动,因此而发生深刻的变革,所以网络传播中的潜意识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美学视野中的网络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峰 《现代传播》2007,1(4):97-100
网络传播的美学内涵不在于交流信息,而在重构个体感知世界的方式,进而重构当代人的审美生活.空间维度上的"互联"和时间维度上的"互动",使康德所要求的"审美共通感"获得新的历史形态.网络浏览、网络写作和网络游戏,使主体间的非概念沟通真正突破传统的艺术范畴,扩展到整个生活世界.这使网络传播暴露出其内在的审美向度,同时也迫使当代美学扩展其理论视野,关注交流方式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的时空创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媒介的发展都是技术与智慧的撞击,都是在一定的技术平台上借助一定的时空创意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新媒介的出现必然带来新的信息组织和传播样式,以新的时空创意满足人类的需求。 媒介传播的根本还是在于时空结构。网络传播所面临的也是时空结构问题。本文即着眼于此。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网络传播以其自身特性所进行的时空创意。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阐述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研究的必要性基础上,界定了网络信息传播的概念及本质,论述了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的本质与特征,归纳了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的主要构成内容,进而总结出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三个规律。  相似文献   

9.
2012年,我国社会化网络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社会化传播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刻。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研究者将SNS传播放置在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中加以深入研究,试图进一步把握SNS传播的内在规律.并在理论层面为我国SNS传播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传播学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首先回顾了人类传播史 ,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当今因特网及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 ,网络传播的新特征使得传统的传播学理论难以合理解释网络传播现象 ,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本文探讨了网络传播学的任务、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相关学科 ,概述了网络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前瞻。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复杂网络的新闻传播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国飚 《新闻界》2009,(2):35-36,91
本文引入物理学中的复杂网络概念,对不良信息网络传播行为进行了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了新闻传播控制的策略,对制定具体的网络新闻传播政策和规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期刊的成本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萧林 《图书馆杂志》2006,25(6):28-30,22
网络期刊是现有学术交流体系的重要变革力量,人们也普遍认为网络期刊比传统的印刷期刊成本更低。因此,本文通过全面分析网络期刊的成本结构(尤其是对其成本结构进行微观分析),以说明其对现有学术交流体系产生深刻影响的经济学原因。  相似文献   

13.
胡智锋  刘俊 《新闻大学》2020,(2):44-54,120,121
新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改革开放之前,以配合意识形态宣传为主导;(2)改革开放至新世纪前后,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开放化的面貌;(3)21世纪以来,进入本土化、多元化、前沿化发展的快车道。在未来,新闻传播学的发展突破,需要在建构"新闻传播学"和"中国新闻传播学"两个主体性方面,打开学科的发展思路:(1)从建构"新闻传播学"的主体性角度讲,需要注意"无"和"有"、"非独立"和"独立"、"非成熟"和"成熟"的三大问题;(2)从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主体性角度讲,需要注意本土实践的独特性、国情的独特性和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魏林  万猛  金学慧 《出版科学》2011,19(5):79-85
基于开放存取(OA)的基本特征及局部建模思想,遵循功能化、模块化、开放性、稳定性四大OA式科学交流系统建模基本原则,提出系统的四大基本构成要素,即OA式科学交流主要活动模块、各活动模块相关参与者、系统功能与目标、系统控制机制,并对各要素内部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分析,最后构建OA式科学交流系统的一般模型,总结该模型较之传统科学交流系统模型具有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从传播学角度解读网络推手出现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媛  张曼玲 《新闻界》2008,(3):26-28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推手"出现的必然性作了细致而透辟的论证,同时也对网络推手的理性嬗变趋势作了简单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发展不但助推时尚风潮更替迅速,亦推动时尚传播出现反"滴流"现象。时尚传播由上而下改为由下而上,时尚传播的路径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进入网络与社交媒体时代,这一趋势变得更加明显。不过大型全媒体集团等机构的出现再次改变这一趋势,其"机构化"特征与社交媒体的"圈层化""碎片化"特征相互冲突又必将长期并行并存,这一发展态势既让时尚传播变得幻化万千,也给时尚品牌的传播与维护带来新的挑战。时尚亦是文化传播的利器,这要求我们有必要关注时尚的价值导向,构建健康的时尚价值观,推动时尚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的终极与国际传播架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的终极是什么 ?西方国家的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得出建立世界共和国的结论。这是马克思主义预言的一种折光。早在 1 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就论证了全球化的进程 ,主张以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阶级社会和民族国家 ,先进生产力和市场全球化必然导致这种结果。在全球化进程中 ,国际传播引导世界人民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 ,坚持科学的意识形态 ,选择先进的文化范式 ,传播各国的友好合作 ,才能不断推进全球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Even though there are few directorates explicitly dedicated to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t places like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for funding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communication problems." This article informally shares some principles, rules of thumb, and ideas about fund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projects, though it applies to other areas as well. The article draws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experience at the international, cross-university, and interdisciplinary network of Media Interface and Network Design (M.I.N.D.) Labs.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科学传播已成为普及科学技术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内容。科学传播对于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引导公众支持科技,参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的科学传播正面临看公众科普需求迅速变化和传播形式不断创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科学传播方式对公众的影响力和效果呈下降趋势,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势必引发科学传播方式的变革。只有及时适应公众科学技术普及需求变化,加快创新科学传播方式,才能不断提高科学传播效果,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创新科学技术与普及科学技术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Even though there are few directorates explicitly dedicated to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t places like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for funding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communication problems." This article informally shares some principles, rules of thumb, and ideas about fund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projects, though it applies to other areas as well. The article draws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experience at the international, cross-university, and interdisciplinary network of Media Interface and Network Design (M.I.N.D.) Lab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