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科学技术普及(简称科普)是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它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了解掌握科学技术知以的有效途径,日益成为新时期我国迈向科技强国领域的重要保证。少儿科普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方面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因为,我国要步入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从培养少年儿  相似文献   

2.
以“公众理解科学”为基本内涵的科技普及是科技传播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公众科技教育和文化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尝试以此为基点来探析科技类电视节目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颖聪 《报刊之友》2013,(10):13-14
加强科学传播对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陆续出台的政策都反映出对大众传媒在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文化方面作用的愈加重视。但要切实提高科学传播的效果,就要研究不同类型受众的偏好特点,以不断发现和满足目标受众需求为中心,通过制造、传递和沟通科学技术信息,满足目标受众对科学技术相关信息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实现媒体自身价值和社会发展整体利益的和谐增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普网站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刘派  崔银河 《青年记者》2016,(32):55-56
科普网站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科学传播阵地.目前,我国科普网站仍处于发展阶段,对我国科普网站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有利于科普网站更好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示范科学精神与文化,有利于搭建科学与公众之间的交流桥梁,使公众的科学需求和质疑能够及时得到回应,有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促进我国国家创新体系高质量运行.  相似文献   

5.
丁文忠 《记者摇篮》2009,(11):84-84
电视是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中国科协近年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表明,电视是公众获得科技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回顾辽宁省科协创办电视科普栏目的体会,笔者认为科协组织利用电视媒体拓展科普工作新渠道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6.
徐剑  蒋宏 《新闻记者》2007,(7):68-70
就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而言,通过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已成为最重要的传播渠道,而传播者(记者、编辑)则是引导公众理解科学的中介和桥梁。与一般的新闻工作者不同之处在于,科技新闻传播工作者由于工作领域的特殊性对其自身素质有了特殊的要求:具备文理交叉的知识结构与背景:有较强的科普写作表达能力;有不断钻研科学技术的求真精神.  相似文献   

7.
丁山 《新闻前哨》2008,(9):58-60
在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工程中,科技编辑无疑肩负着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技知识、普及科学技术的重任,其自身科学文化素养和能力对媒体科技传播力度的加强和科技传播媒体品牌的打造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静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26-227
大众传媒对于公众科学素质的导向和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注重公众科学素质的导向也是大众传媒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两者之间是相互配合,紧密联系的.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大众传媒作为重要传播媒介,对公众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针对大众传媒对公众科学素质的导向作用进行讨论和分析,旨在宣扬加强传媒传播能力建设,增强传媒的传播力度和质量,更好的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中的新科技、新发明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今天,更好地传播和普及新科技知识,对于提高受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传播者的水平等因素,导致传播效果不佳的科技新闻报道屡见报端。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要想增强科技新闻的可读性和传播效果,应从下述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上海媒体与国外媒体科技传播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慧玲  蒋宏 《新闻界》2007,(2):19-21
大众传媒是科学技术普及的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之一,它拥有科技信息传播的载体以及专门的记者和编辑,可集成各种科技信息的资源以及顾问团队,可以借助各种资源和力量对需要和应该传播的科技信息进行二度创作与编排组合,通过大众传媒将科技信息广泛传播,以达到科技知识普及、促进公众认知学习、科学使用和选择与参与等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广西科技馆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为例,分析通过资源联动、整合、再塑是如何提升科技馆活动的品牌价值和公众吸引力,从社会化多元联动促进品牌增值、引入市场机制优化基层科普资源配置、嵌入公众社会生活并营造科技馆文化等角度推动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创新和发展,提出建立联动共享资源平台的新路径,以促进科技馆活动价值延伸,形成良好的科普生态。  相似文献   

12.
科普存在学术内涵和政策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科普的需求普遍增长,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出现了普及内容前移、传播手段现代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等新特点与新挑战,科普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这就要求对科普工作应该确立何种伦理立场进行深入思考。本研究基于对科普的学术内涵和政策内涵的辨析,结合当代科普的新特点分析其面临的伦理问题,从功利论、义务论、契约论、德性论等提出科普应坚持的伦理立场,提出将负责任的科普从倡议落实到行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开发科研仪器与设施的科普功能,合理利用相关物资与设施,对于加快新时期我国科普资源建设,增强国 家科普能力,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在对我国科普资源建设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原因。从制定政策、投入保障、明晰各方责任、促进旅游科普功能开发、开展绩效考核等方面提出拓展和 丰富我国科普资源的主要途径。 及高效合理使用对于提高科技发展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和发 展,推动了科技资源的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促进了开放共享水平的提高。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工作的进展,分析了平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阐述了新时期进一步加强科技平台工作的重要意义,研究提出 应围绕管好用好国家科技资源、加强科技资源全链条管理和分级分类管理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持续增加科技投入,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但以科技馆、科技 类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资源短缺,西部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基础设施匮乏,国家科普能力仍较 为薄弱,难以满足公众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科普能力发展现状,就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面向社会成员的传播扩散成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增强大众对科学的认知 及交流的重要方式,而国际组织在加速世界科学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国际组织科学传播的特点,以UNESCO 为例,对有关UNESCO科学传播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利用战略坐标分析方法,计 算各类团向心度和粘合度,描述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及工作内容趋势变化,讨论各主题的发展现状及研究地位。研究 发现,UNESCO科学传播工作在2005—2010年围绕资源开放共享、环境保护等方面,在2011—2016年面向创新技术应 用、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开展。两个阶段的共同工作重点包括ICT能力建设、教育发展等。虽然在不同阶段其侧重点有 所不同,但整体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主题内部联系和主题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密,研究正在不断稳定成熟。  相似文献   

16.
流动科普是补齐基层科普短板、促进科普公平普惠的重要形式和手段,经过多年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以基础科学为主的资源内容已难以满足基层公众的实际需求,资源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强调要深化科普资源供给侧改革,创新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建立流动科普资源库,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中国科技馆提前布局流动科普资源主题化、模块化开发,已初步形成流动科普资源库,并进行了实践,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做好精准化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自2011年诞生以来,中国流动科技馆以流动巡回展出的方式,将展览资源送到尚未建设科技馆的县域地区,有效补齐了基层科普短板,极大地促进了科普资源的公平和普惠。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以基础科学为主的资源内容已难以满足基层公众的实际需求。剖析流动馆小型主题式科普展览的主要特点,以“生态环境”主题展览为例,从背景调研、目标聚焦、主题凝练、内容策划、展览布局等方面入手,梳理该类展览的策展方法,可以为今后流动馆小型主题式科普展览的策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能源科普能力建设,继续深化科普效果,助力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科技馆策展团队结合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及新型展示技术,研发“同构能源格局”常设展览。本文从展览目标确定、技术路线设计、展览框架搭建、展品内容规划、展示形式设计和布展环境设计等方面探讨在科普展览中构建叙事知识链的方法,阐述能源展览在开发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以期对同类展览研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传播学中的公众认知特征,公众参观科技馆展品时的认知可以分为注意过程、感知过程、记忆过程、思考过程以及情感塑造过程。对应公众认知过程的心理特征,科技馆通常通过强化感官刺激、强化公众自主探究和深化科技人文内涵等方式设计展品。广西科技馆在展品创新中尝试了三个方面的实践:一是增加刺激强度聚焦公众注意力,二是获取直接经验调动公众记忆和思维,三是弘扬科学精神引发公众情绪共鸣,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流动科普设施在促进科普公平普惠、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科普事业的发展,为满足基层多样化的需求,打破基层科普资源的馆际壁垒,流动科普设施进行了展览资源区域共享的有益尝试。流动科普设施区域共享有利于优化区域科普资源要素流动和分配,提升科普资源利用率。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区域科普供给效率,助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流动科普设施区域共享可以通过构建服务评价体系、深化延展服务内容、注重资源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完善运行模式和机制,实现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形成省市县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