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海德格尔揭示了"此在",并且揭示了"此在"的存在——"在世界中"的状态。唤起了人们对自身的关注,挑战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以及人道主义。此在对存在进行怀疑和询问,思考其存在。海德格尔强调的人是在世界中存在的人而不是单独的个体,更不是理性的抽象的类。人生活在世界中,应当关注自身的存在。人在世界中,并且揭示世界和世界中的存在者。海德格尔"此在"概念的提出以及对此在的"在世界中"存在的分析,对于当代仍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非存在是柏拉图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并且随着其思想的发展在内涵上发生了重要转变。在《智者篇》中,柏拉图重新思考了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问题,提出了通种论,并在此基础上对非存在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非存在概念内涵的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柏拉图思想本身的转变。因此,澄清这一概念的转变,对于进一步研究和理解柏拉图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本文主要讨论中西文化在谦虚方面存在的差异。首先阐述了学者们对谦虚的不同理解;之后分析了中西文化在谦虚方面存在差异的表现;最后简述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对人之本质的思考是与他对近代主体主义的批判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前期主要通过此在的生存论分析,进入存在之思。但这依然有追问"存在者之存在"的嫌疑,而且这样做的结果是更进一步地极端化了主体主义。后期海德格尔进行了更"源始"地追索,更多地从存在本身思及人,人成了存在的守护者,并且参与存在的运作。因此,直到后期,海德格尔才真正克服了主体主义。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在西方哲学中经常追问“存在问题”,进而海德格尔提出“此在是一种存在者”,它区别于众多的存在者,是因为它的存在是为了它本身.这一概念是他在对形而上学疑端的认识上提出来的,他指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错误在于混淆存在和存在者,提出了自己的观念.本文通过对“此在”的内容及性质进行阐述.以此理解海德格尔对“此在”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唐君毅儒学的存在之思包含了对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观照,为二者在存在问题上的融通提供了直接参考。就存在领会先于存在者而言,海德格尔"存在论区分"的视域是唐君毅儒学所缺乏的。就存在问题不在在世生存之外而言,唐君毅儒学的人文主义的存在之思是不无深刻的。尽管如此,二者仍存在可融通处,即"生命存在"和"此在"观念的对应性,其契合表现在:一是在源始共在问题上表现为"心境感通"与"共同在世"的契合;二是在个体切身存在问题上表现为"人存在于自身"与超越沉沦走向本真能在的契合。当代哲学的存在之思应该着眼于当下的生存意欲,着眼于异质性的个体性存在的不断生成维度,来思"前主体性"的——作为相应奠基方式的"构成"样式之——"存在本身"。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存在问题的形式结构"的分析,堪称是此在存在论的基石。正是在这节中,引入了"此在"概念,并对其加以初步的定义。它不仅是"突出地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一节的自然延伸,也为其后的存在问题在存在论及存在者层次上的优先地位的论证作了必要的铺垫。在此试着重新讨论海德格尔的存在之问的问题结构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但海氏此书的导论展示出了作为计划中全书的思路。在导论中,海氏开篇即挑明存在问题已久被遗忘,有必要重提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形式结构、优先地位,从而把时间性崭露视为解释一般存在意义的视野。由于时间性是历史性可能的条件,此在的存在方式就是历史性的,所以,存在问题的任务还应包含解构存在论的历史。随着这种分析的深入进行,探索问题的现象学方法也就先行描绘了出来。  相似文献   

9.
混合学习是面对面学习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有机结合。为了厘清影响学生混合学习效果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基于探究社区模型,界定了混合学习包含教学存在、认知存在和社会存在三个关键要素,同时界定了各要素包含的子维度,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为分析对象,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解释了三要素对混合学习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存在、社会存在、认知存在与学习效果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认知存在在教学存在与学习效果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认知存在在社会存在与学习效果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验证了基于探究社区的混合学习模式的要素及其关系,并对其进行了拓展,提出了提高混合学习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通过对"存在"的意义追根溯源,揭示了"存在"与存在者的本体论差异,批判了传统本体论的实质所在。海德格尔从此在(人)的日常生活切入,运用现象学方法,追问和阐释此在的"存在"的意义及其时间性。由此,海德格尔对此在(人)进行的生成论剖析为当代哲学开辟了新的思考地平。  相似文献   

11.
该文首先介绍了语法学家们对THERE在英语存在句中句法功能的几种观点,并以生成语法理论论证了THERE在存在句中的主语地位,然后指出了生成语法对存在句生成模式传统解释中的某些缺陷,最后该文依据最简方案理论对存在句的生成模式重新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主观因素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英语水平存在着差异。本文从中职卫校英语教学出发,探究了学生在英语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为了摸清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将当前在高中反思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4.
非正规就业在现实经济中已经大量存在,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本文首先对非正规就业的定义作了界定,接着阐明了非正规就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并从制度方面论证了非正规就业存在的制度原因;然后分析了我国当前非正规就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非正规就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最后得出了非正规就业存在的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双语教学的分歧、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语教学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课题.在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目的、基础、方法及形式等方面存在很多的争议,一些院校在实行双语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介绍了双语教学相关概念、理念的由来及双语教学在国内的发展现状,重点讨论了在双语教学的目的和基础方面存在的分歧,深入分析了目前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现在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在调研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的情况下,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从研究河南省农村教育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南省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思想中唯理论利经验论两种对待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走向了比胡塞尔的先验意识更为本源的地方--此在"在-世界中-存在".此在之所以能以"在之中"的方式而存在,是因为此在是一种情绪性存在,情绪决定、敞开了此在的在"此"存在.但正是通过对<存在与时间>中情绪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此时的海德格尔没有真正走出主体主义的藩篱,没有真正摆脱胡塞尔的影响,这种主体性甚至以比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更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不过,正是这种极端表现实现了海德格尔对传统主体主义的彻底颠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思想中唯理论和经验论两种对待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走向了比胡塞尔的先验意识更为本源的地方——此在"在-世界中-存在"。此在之所以能以"在之中"的方式而存在,是因为此在是一种情绪性存在,情绪决定、敞开了此在的在"此"存在。但正是通过对《存在与时间》中情绪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此时的海德格尔没有真正走出主体主义的藩篱,没有真正摆脱胡塞尔的影响,这种主体性甚至以比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更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不过,正是这种极端表现实现了海德格尔对传统主体主义的彻底颠覆。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关于美的言说是在存在之思道路上对艺术、真理以及美的本真呈现方式,其从存在论的角度为“美”奠基了存在之品性,并透显出美与真理、美与艺术之间本真的存在之关系。同时,海氏以存在意义上的“美”对美学学科进行了根本性的质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学感性之维的膨胀,症治了美学的传统形而上学之症候,为当代美学的存在可能性开启了它者之维。  相似文献   

20.
高校课程考核在评价人才、反馈教学信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执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目前高校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然后针对每个存在问题提出了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