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举目皆是,为什么有些物体要做成圆形的呢学生一般是不能准确地回答的。因此,“圆的认识”的教学就可以从这里开始。教学时,教师可先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学生的回答一定很多,如碗、杯、盘、桌、硬币、钟面、车轮等的边缘。接着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都要做成圆形的呢让学生想象这些物体不是圆形的会怎样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自己总结出:如果这些物体不是圆形的,使用起来不方便:钟面的刻度不均匀;硬币棱角磨损衣袋;车轮滚动颠簸……根据用途把某些物体做成曲线图形——圆,就可以克服…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充满了这样那样的物体和物品,这些东西形状不一,颜色各异。大千世界给人以两个鲜明的视觉印象,就是“形”和“色”。如今,颜色学已基本形成一门学科,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我们对形状学的研究还很不够。  相似文献   

3.
认“数”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儿童认“数”的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即从依靠操作实物的具体形象思维到依靠实物表象的映象思维,再向理解数词实际含义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儿童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关于数字的形状、名称及它所代表的实际含义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各数词在音、形、义上的联系。儿童的认数过程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即认识10以内数、认识20以内数和认识百以内数,每一阶段各有其特点。本将结合每一阶段的特点来阐述数学教育的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4.
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让世人感到童年已逝,而吴岩的儿童科幻小说却以其独特的双重双逻辑支点紧紧抓住了“童年”。文章分析了吴岩儿童科幻小说中成人思维与儿童思维、科学因素与奇幻色彩一内一外两对双逻辑支点,阐明了其对儿童文学“儿童性”的真正关照,并证明“消逝”的“童年”正在当代儿童科幻小说这一文体中回归。从吴岩作品中,既可以看到中国科幻的某些模式化,亦可见其微妙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我常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画一些想象画。如给学生一个“ 0”形,让学生画出与之相似的物体;给学生一幅星星月亮图,让学生画出一些像月亮的物体,像星星的事物。这种绘画练习,不仅刺激着儿童去主动观察周围的事物,还丰富了儿童的生活,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有了这些想象力的训练,学生的作文题材就丰富多了。如…  相似文献   

6.
数和形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都是数学研究的对象。图形与空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数和形不是各自孤立的,它们是紧密联系着的。人们接触客观事物,往往同时接触到数和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采取数和形的认识齐头并进的原则编排,加强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第一册教材在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安排“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自己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直观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感受这些图形的一些简单特征。儿童生活的世…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Creativity)也叫创造力,是指产生新颖的和适宜的工作成果的一种能力。在儿童身上具有许多创造性的潜质:因为儿童的思维较少受思维固有模式、消极定势的影响,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常常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在语言上常会“童言无忌”,突破成人的料想;在行为上往往会有一些“异想天开”的大胆尝试,令成人瞠目结舌。这些看似不合成人“逻辑”的奇思妙想实则包含着原始的创造潜能。虽然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程度和方法与科学家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创造性的素质是每个儿童所固有的。然而,囿于部分成人“求同去异”的传统观念,儿童难得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艺术语言是一种趋理性、多变异的语言,它印记着重感情、轻逻辑、追求自由的艺术思维。这种语言有其深层心理结构和原型。文章前溯到儿童思维和儿童语言,着重论述了儿童思维以直观形式代替逻辑形式以及自我中心的模式等特征,并且探讨了这些特征在儿童语言中的印现,意在寻找艺术语言的深层结构和原型,从而去研究艺术思维与儿童思维的某些相似性以及艺术语言与儿童语言的亲密关系,进一步去揭示艺术语言的心理奥秘。  相似文献   

9.
余秀华 《家庭教育》2007,(1X):38-39
这是一种与现代家庭生活方式有关的儿童病。它包括“食物添加剂与儿童多动症”“高精尖营养品与儿童营养不良症”“儿童电视性神经衰弱”“儿童高楼孤僻症”“生活快节奏、多信息与儿童思维散漫症”等。您的孩子受到侵害了吗?[编按]  相似文献   

10.
<正>最新版的苏教版教材仍安排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这样安排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学科的知识体系。因为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整体感知开始,然后对物体进行细致观察和局部研究。客观世界最常见的是各种形状的物体,"面"是附着于"体"上的。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物体,在整体感知"体"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不过,由"体"到"面"再到"形"的教学安排,让  相似文献   

11.
教材概念意义的语言表述理应要经过“现实化”的知识解构和“儿童化”的思维表达过程。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的概念教学为例,讨论如何基于现实,从儿童的视角,对教材进行解构,以达到促进学生思维重构的目的,实现概念的理解从“成人思维“”编写思维“”教材思维”的文字表述向儿童思维表达的自主突破。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也就是说儿童直接感知事物的具体形象是儿童思维的主要支柱,对具体物体的操作、感知是儿童形成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结构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一种感性思维。在教学中,举例子是最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在我们自然教学中教师举例子时,必须要注意到,有时列举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点的例子,对学生探索新知会起到一种“误导”作用。有位老师在教《力》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这一知识,她列举了这样两个例子加以证明:一是用手指按压海绵,一是手握环形的橡皮握力器。她所举的这两个例子,就其单个来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是很好的,但如果同时把这两个例子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来总结出“力可以使物体形状发生…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结构性访谈和画图,针对影子的来源、方向、位置和形状,选取6~7岁儿童进行访谈和情景问答。结果发现:(1)儿童对抽象程度比较低的概念,如"许多物体在光下都有影子""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影子",能够达到科学概念水平;(2)不能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抽象到科学概念水平,如"光(太阳)和物体的影子分别在物体的两侧""影子的形状与物体一致",尚处在准科学概念水平;(3)对抽象程度比较高的概念,如"影子是由于光被物体挡住而产生的""光源、物体和影子呈直线关系",尚处在日常概念水平;(4)对"光源、物体和影子的方向和位置",还存在一些错误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大量的形象感知、动手操作、认知冲突、直接告知等教学策略,促进儿童光影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一种与拼音文字不同的表意文字。它既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又具有较强的图形特征,整体性和形象性突出。汉字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不仅要分别认记形音义三要素,特别是字形本身的结构关系,还要建立形音义三者之间的统一联系。汉字的这些特点以及认知汉字的独特方式,必然会对儿童的思维产生特殊影响,必须有助于儿童整体思维水平以及分析综合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和类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数和形都是数学研究的对象。数和形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形体可以帮助儿童加深对数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丰富感性认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认识图形(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均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图形,学生熟悉的很多物体的表面是由这些图形构成的,“使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是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应力求体现这一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学习,在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上有所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往往离不开具体…  相似文献   

17.
对科学概念的“误解”是指儿童对一些科学概念的错误理解,或对科学现象的错误解释。儿童本人非常坚信他们的理解和解释是合理的。例如,学生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及其原因的解释时坚信:物体重下沉,轻上浮;实心的物体沉,空心的物体浮。  相似文献   

18.
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及其他领域经验的获得。儿童哲学视角下,绘本作为将抽象具体化的刺激物,其思维培养与数学思维在思维品质、思维方式、思维主体上有着逻辑契合。儿童哲学视角下基于绘本有利于儿童真正进行思考,是因为它能打破“惰性化思考”的思维模式,呈现“非常规问题”的思维情景并且着眼“非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念。教师可以基于儿童哲学视角运用绘本在设计层面、理念层面、实践层面进行广选择、多思考、勤对话,发展儿童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动手操作,它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并让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成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的知识的形成发展,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1.联系生活,建立数学概念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在学习新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品形状相近?让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茶叶罐、药盒、小皮球、魔方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形状的物体,使他们知道这些物…  相似文献   

20.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特级教师汤卫红所倡导的“儿童数学”教学主张认为:数学思维的抽象性、严密性、深刻性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数学”所要解决的一对主要矛盾。如何基于儿童的思维特征,促进儿童在数学思维本质特征方面的初步发展是“儿童数学”必须作出实践应答的问题。汤卫红老师用自身的课堂实践诠释了如何帮助儿童找到发展数学思维的“高速公路入口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