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层序地层学是一门根据露头、钻测井、地震资料,同时结合有关沉积环境和岩相古地理解释,对地层层序格架进行地质综合解释的地层学分支学科。准确的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是沉积相、储层展布、储层演化等研究工作的基础,合理的进行地层划分对比才能保证沉积相和储层研究的合理性。综合应用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以Exxon层序地层的理论为指导,对BG盆地下白垩统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并建立全区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2.
朱逸青  张蓝夫  马青 《内江科技》2013,34(4):157-158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岩性、录井以及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南地区石炭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划分出1个三级层序,2个四级准层序组,5个五级准层序,建立了塔里木北部轮南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内识别出三角洲、潮坪、泻湖、台地、河流等五种沉积相。分析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时空展布特征,揭示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时空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对轮古东地区石炭系巴楚组进行层序地层学分析。在研究区识别出了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若干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并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对层序的演化以及层序格架内砂体的分布,预测了砂体尖灭线的可能位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伏龙泉地区断陷层开展层序地层识别、划分和对比,将伏龙泉断陷划分为4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采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域的思路,建立伏龙泉断陷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伏龙泉断陷地区的沙河子组—泉头组的层序地层格架主要特征—断陷层呈现"快速沉降、断超结合、边缘多期剥蚀"的地层充填特征,"断超结合型—坡折超覆型—断坳转换型"层序构型演化特征,"东厚西薄、南北互补"的层序时空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吐哈盆地早中侏罗世含煤岩系为研究对象,充分收集以往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成果、煤田勘探资料、石油地质及研究成果资料,对研究区进行岩相古地理背景重建、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含煤层系等时层序地层格架,讨论整个吐哈盆地的沉积环境与沉积展布特征,并对沉积演化及聚煤规律进行了研究,为合理确定吐哈盆地煤炭资源提供帮助,为聚煤规律和煤田有利区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曹飞  胡雅洁  郝立华 《内江科技》2006,27(2):127-127,F0003
以大港地区新近系馆陶明化镇组为研究对象,依据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的方法原理,以地震、钻井和古生物资料为基础,得出该区新近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体系,并分析了该区各个三级层序内沉积体系的时空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搜集峻德、兴安、南山等七个矿区钻孔柱状剖面,对其沉积相及地层层序分析研究,建立了鹤岗早白垩世含煤地层城子河组及穆棱组的层序地层格架,确定鹤岗矿区中部新陆矿、南山矿地区为聚煤富煤中心。并从古气候、沉积环境、古地理、古构造四个方面分析鹤岗盆地控煤因素及聚煤规律,指出冲积平原发育的沼泽相及湖泊三角洲相为本区最佳聚煤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胜坨地区沙一段的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为重新认识胜二区的沙-22层进行高分辨率的层序地层研究。在Cross理论指导下,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了隔夹层的作用,预测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对指导该区提高果收率、实施注采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扬子古大陆新元古代扬子东南缘中段裂谷盆地形成演化与资源效应”项目为“华南扬子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效应”子项目之一,是中国地质调查局2011年下达的基础科研项目。项目于2011年启动,历时3年,系统收集分析了扬子陆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中段新元古代区域地质矿产资料和第二代区域地质志资料以及涉及该区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岩石地层、事件地层、年代地层、旋回与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方法,重点分析新元古代早中期沉积充填序列、岩相古地理特征,重新修订了该区域新元古代“南华系”区域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岩相古地理系列图件,并利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探讨了盆地形成演化的大地构造环境,综合分析了陆缘裂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建立了盆地演化模式,总结了盆地演化与矿产资源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T.A.Cross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通过对克拉玛依油田七西区原始资料的深入分析,并借鉴部分前人研究成果,以详细观察地表露头剖面、岩芯描述资料为基础,以取芯井段测井相分析为依据,认为七西区基本上发育了3个中期旋回,8个短期旋回,24个超短期旋回。在超短期旋回层序中识别出了主要的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以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对比框架、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对比骨架、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建立了八道湾组高分辨率的层序地层格架并进行了相应的等时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研究区的等时成因地层格架,结合含油气系统方法对研究区的油气成因及演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彭旋  罗小平  郭川 《内江科技》2011,32(12):128-128
在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长兴组层序格架内沉积相进行研究,得出:长兴组下部三级层序HST时期,研究区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等相带;上部三级层序HST时期,与下部三级层序HST相比,还发育局限台地相,其中台缘礁滩和潮坪相,以及台内礁滩相为有利相带。研究区西南部台地2个三级层序HST时期,礁滩体发育表现为不同的特征,下部三级层序HST时期,生屑滩更为发育;而上部三级层序HST时期,生物礁更为发育,且具有向研究区东部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西峰油田,是近几年发现的亿吨级大油田。白马南区是西峰油田目前的主力区块之一,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该区块的主力油层。通过岩芯、录井和测井资料,运用岩石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该研究区储层的沉积相类型、岩性、物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取心井岩心观察、岩矿分析、沉积旋回、沉积特征研究相结合,建立沙河街组内部对比标志层,并结合时频分析、成像测井等成果资料,通过连井地质剖面、地震剖面的建立,实现各地层标志层的外推和闭合,分析各成因地层单元间的关系,综合建立该区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区流三段油气资源规模巨大,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为理论指导,对岩壁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流三段划分了2长期旋回、5个中期旋回,建立了相应的等时层序格架;通过对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岩石颗粒粒度和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系统分析表明流三段为扇三角洲沉积,可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物源来自北东方向;在流三段沉积早期扇三角洲平原面积大,到了中晚期扇三角洲平原面积逐步减小,并从基准面旋回的角度探讨了层序格架内储层沉积特征和演化规律,总结了其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6.
QHD32-6油田主力含油层段明化镇组下段属于曲流河沉积。由于河流改道频繁,砂岩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连通性差,地层对比特征不明显。加上海上钻井密度小,必须充分发挥地震资料在旋回对比中的基础作用。本文通过对小波变换与S变换时频分析方法划分地层层序地质依据的研究,选用合适的尺度和时窗对井旁地震道划分出了不同级别的层序,使其中的频率结构得以暴露,据此可探测到各个频率段之间的突变点或突变区域,这反映在地质上就是沉积环境的突变。由此开展了沉积旋回及层序检测技术的研究,搭建的精细等时地层格架,使得反演和地震属性分析在可靠的地质背景下进行,保证了地震综合解释和储层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涠西南凹陷涠洲B油田涠二段Ⅳ油组为油田开发的主力油组,通过钻井取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分析研究,确定涠洲B油田W_2Ⅳ油组主要为浅水环境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并识别出辫状河道、分支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应用高分辫率层序地层理论,将涠洲8油田W_2Ⅳ油组划分为2个中期半旋回、6个短期半旋回,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并在格架内进行小层砂体精细对比,选择砂体较为发育的ssc3和ssc6两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及砂体展布图,摸清了砂体展布规律,以明确油田开发调整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8.
采用MT首支电阻率统计、测井电阻率统计、区域综合资料电性统计等手段建立测区的电性层层序关系,并结合大地电磁二维反演软件介绍MT的资料整理、解编、预处理、反演的过程。以阿什里地区为例进行了构造区带划分、地层产状和厚度分析等,对工区进行综合地质解释,基本搞清MT01线基底埋深、地层起伏、断裂展布规律及构造格架,预测了油气勘探有利区带,为该区下一步勘探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信息》2013,(15):29-3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Hydrocarbon source evaluation and oil source contrast of thetriassic system in southwest margin,Ordos basin应用有机岩石学和分子地球化学的手段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暗色泥岩和长8油层组原油,进行地球化学精细定量分析,研究了长7段暗色泥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评价了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烃源岩生烃潜力,并对长8油层组原油展开精细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暗色泥  相似文献   

20.
张笑桀 《内江科技》2012,(1):140-141
勘探和研究证明,川东北地区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但是目前针对川东北地区的研究多针对海相层系地层,对陆相层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资料限制,笔者通过运用2维地震资料建立的地震层序格架,对川东北地区的地震相进行了解释、识别,进一步划分出了5类良好的储层地震相,并指示了本区诸层序沉积的古水流方向(物源方向)主要来自北西及北东两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